僅相距4.86億千米,發現白矮星和紅矮星產生的新日食災變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利用望遠鏡機器人(MASTER)移動天文系統探測到一個新的日食劇變變量。這個新發現的天體被命名為OT J061451.70-272535.5主控天體,它極有可能屬於極地子類。在發表在《arXiv》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災變變量(CVs)是由一顆白矮星和一顆普通伴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它們不規則地增加亮度一個大的因素,然後回落到靜止狀態。北極星是突變變量的一個子類,與其他災變變量(CVs)不同的是,它們的白矮星中存在一個非常強的磁場。儘管迄今為止已經探測到140多個極點,但其中只有33個被確認為日食系統。

仅相距4.86亿千米,发现白矮星和红矮星产生的新日食灾变

博科園-科學科普:因此在相對較短的日食極列表中添加新元素對於創建可靠的日食極樣本非常重要。建立一個更大的這些系統數據庫將為天文學家提供更多的機會來研究雙星中的磁吸積。現在南非開普敦南非天文臺(SAAO)的Hannes Breytenbach領導的一組天文學家報告說:發現一種新的磁極CV,並認為這是一種同步磁極。

這一發現是利用最近服役的MASTER-SAAO望遠鏡發現,該望遠鏡將這一新天體確定為一個瞬態源,後續觀察提供了對這一來源性質的更多瞭解。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在這裡,MASTER- saao光學瞬態測量中發現了一個新的食突變變量OT J061451.70-272535.5(以下簡稱J0614-27)。

仅相距4.86亿千米,发现白矮星和红矮星产生的新日食灾变

從SAAO上收集的OT J061451.70-272535.5光度數據赤道J2000座標上的on-sky儀器視場。圖片:Breytenbach et al., 2019

天文學家發現OT J061451.70-272535.5月食週期為2.08小時。該系統的日食光曲線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形態,觀測結果顯示出一個初始傾角,即物體的亮度降至日蝕前水平的50%左右,然後逐漸增加亮度。之後,第二次快速的入射被觀察到,亮度下降了大約60%到80%,然後是一個更緩慢下降到零的通量。本文的結論是,具有這種特徵的光曲線是吸積流對磁性白矮星吸積熱點初始模糊作用的結果。隨後,紅矮星供體恆星的熱點和部分被照亮的流都發生了日食。根據這項研究,白矮星的半徑約為0.012太陽半徑,質量在0.5到0.86太陽質量之間。

仅相距4.86亿千米,发现白矮星和红矮星产生的新日食灾变

這顆紅矮星的體積大約是太陽5倍,質量是太陽的6倍。恆星之間的距離約為3.25天文單位。總之研究人員注意到OT J061451.70-272535.5的特性表明它是一個同步極。“光譜特徵,以及光曲線的結構,表明OT J061451.70-272535.5是一個新的磁突變變量,很可能是同步極座標子類。鑑於OT J061451.70-272535.5主控系統性質的許多方面還有待研究,特別是其演化狀態、磁場結構和吸積流,本研究作者提出對該系統進行進一步多波長觀測。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

參考期刊文獻:《arXiv》,《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Cite: arXiv:1901.02669

DOI: 10.1093/mnras/stz056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系產品購物

請下載我們手機App:博科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