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2011年,中東狂人卡扎菲被自己的國民打死,從而結束42年的卡扎菲時代。但關於卡扎菲的傳奇故事卻依然沒有斷。卡扎菲27歲起家,

靠一次僥倖的政變成功逆襲成為卡扎菲領導人。二十多歲的年齡,執掌一個國家,除了國家有特殊體制,也只有靠非正常手段才能實現。卡扎菲作為貝都因人,在治理國家中,用反常手段,並沒有健全的法律,只靠一本綠皮書打天下,居然統治一個國家近半個世紀,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但從目前利比亞的局勢看,依然動盪不定。因此,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一個人,一輛車

在卡扎菲身上有典型的貝都因人特點,從進入利比亞軍隊,卡扎菲就表現出貝都因人狂放而不受約束的特點。卡扎菲最敬佩一個人是埃及納賽爾,為了推翻利比亞伊德里斯王朝,做一個利比亞的“納賽爾”,據資料顯示,卡扎菲密謀了10多年。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但在卡扎菲密謀政變期間,有一個很奇怪的事,每次都因為時機不成熟而泡湯,但卡扎菲等人不僅沒被發現,反而生活的很好。這又與他貝都因人的特點掛上鉤,再一個也能看出當時的利比亞也是一個混亂的社會。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帶領“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了政變。這個所謂的“自由軍官組織”,並沒有多少人,軍官大都是卡扎菲的同學,還有軍官下屬的士兵,其人數不到1000人。以這樣少的人數發起政變,成功率較低,但卡扎菲並沒想到這些,在他腦子裡根本沒有計劃。

卡扎菲發起政變後,他命令自己的助手米海什乘飛機到首都的黎波里接管那裡的軍營。此項工作凶多吉少,不成功便成仁。無論米海什內心害怕,還是故意拖延時間,他到班加西機場時,此時飛往班加西的飛機已經滿員,這要放在別的國家,想登機比登天還難。但政變已經開啟,米海什不得不去。為了登上飛機,米海什找到機場朋友,走走後門登上飛機。

當米海什飛抵的黎波里時,他急忙坐上一輛出租車向軍營駛去,但到了軍營後,米海什居然把隨身攜帶的武器和彈藥忘在車上。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卡扎菲找了這樣一個“豬隊友”,政變成功率再次下降。但從米海什從班加西到的黎波里來看,也是無計劃無頭腦。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射。此時在班加西的卡扎菲面對緊急情況,要槍沒槍,要人沒人,他只得親自帶上幾個親信開著吉普車向班加西電臺駛去。由此看來,卡扎菲的目標明確。

但還沒到班加西電臺,卡扎菲手下卻在岔路口走錯方向,卡扎菲回頭一看只有他一人。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前進。到了電臺後,竟然沒人阻攔他,卡扎菲對外發表他政變成功後第一個講話。

而尋找班加西電臺的那些軍官,繞城一週也未找到電臺。更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在的黎波里的親卡扎菲部隊只有六百多人,但行動時,發現只有1050發子彈。平均一個士兵只能放一槍,剩下只有兩人開一槍。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有學者認為,如此混亂不堪,而且沒有計劃的政變,居然成功了。

此時全球才知道,利比亞已經被一個27歲的軍人所掌控。

一個人,一本書

卡扎菲政變成功後,自封為國防部長,後來連國防部長都不當了,只當一名上校。在國際上我們習慣叫卡扎菲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上校”。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從外交上,卡扎菲迅速與埃及、蘇聯建立友好關係。因為埃及是卡扎菲心中之國,而蘇聯是卡扎菲背靠的“大樹”。

卡扎菲在內政上,迅速把一些產業收歸國有,甚至收回美國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地。這些都觸犯了美國的利益。而且對國內不聽話的反對派,卡扎菲並沒有手軟,全部清除,因此卡扎菲得以大權在握。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1972年時,卡扎菲曾讓人制定了一部法律,但這部法律形同虛設,卡扎菲的治國方略,全靠自己方式來,而且卡扎菲的講話及治國之道被印刷成一本綠色的書,這就是有名的“綠皮書”。卡扎菲的思想基本都在這本書裡,這也是卡扎菲治國策略。

卡扎菲執政42年,利比亞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家機構,卡扎菲一人說了算。什麼議會、內閣等標準的國家機構全部取消。因此利比亞在卡扎菲時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家體制。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一個人,一桶油

在我們印象中,卡扎菲與西方國家關係很僵,特別是洛克比空難後,西方國家都認為卡扎菲是兇手,並讓其賠了不少錢。與美國關係上,卡扎菲執政大部分時間反美。而美國對卡扎菲這樣軍人政變的人根本就沒放在眼裡,但美國卻想不到卡扎菲能執政四十多年。

伊拉克戰爭後,薩達姆被絞刑後,卡扎菲有了危機感,此後幾年裡,卡扎菲迅速與西方國家開始交好,而且與美國關係也不斷改善,期間賴斯還訪問利比亞。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卡扎菲執政時,利比亞國家很富有,因為盛產石油,所以卡扎菲靠石油掙了大筆錢,利比亞民眾生活的很安逸。

卡扎菲之所以反美,主要還是卡扎菲認為石油靠美元結算對產油國家不公平,美國不出錢反而掙錢。因此卡扎菲聯合中東和阿拉伯國家,

決定放棄美元結算石油,用“第納爾”結算。卡扎菲這一措施,動了美國的“大奶酪”,美國受損失當然不會放過卡扎菲。

一個人,一輛車,一本書,為何說成也卡扎菲,敗也卡扎菲?

利比亞戰爭前,卡扎菲拋棄美元,不用美元結算石油,美國必然受損,美國已經謀劃殺死卡扎菲的策略。因此,利比亞戰爭實際上也是“美元戰爭”。從美國近現代戰爭來看,美國發起的戰爭大多數是為美元而戰。利比亞戰爭時,美國雖然沒有直接派兵,但空襲利比亞,支持國內反對派讓卡扎菲下臺,美國沒少用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