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2011年,中东狂人卡扎菲被自己的国民打死,从而结束42年的卡扎菲时代。但关于卡扎菲的传奇故事却依然没有断。卡扎菲27岁起家,

靠一次侥幸的政变成功逆袭成为卡扎菲领导人。二十多岁的年龄,执掌一个国家,除了国家有特殊体制,也只有靠非正常手段才能实现。卡扎菲作为贝都因人,在治理国家中,用反常手段,并没有健全的法律,只靠一本绿皮书打天下,居然统治一个国家近半个世纪,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但从目前利比亚的局势看,依然动荡不定。因此,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一个人,一辆车

在卡扎菲身上有典型的贝都因人特点,从进入利比亚军队,卡扎菲就表现出贝都因人狂放而不受约束的特点。卡扎菲最敬佩一个人是埃及纳赛尔,为了推翻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做一个利比亚的“纳赛尔”,据资料显示,卡扎菲密谋了10多年。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但在卡扎菲密谋政变期间,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每次都因为时机不成熟而泡汤,但卡扎菲等人不仅没被发现,反而生活的很好。这又与他贝都因人的特点挂上钩,再一个也能看出当时的利比亚也是一个混乱的社会。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带领“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政变。这个所谓的“自由军官组织”,并没有多少人,军官大都是卡扎菲的同学,还有军官下属的士兵,其人数不到1000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发起政变,成功率较低,但卡扎菲并没想到这些,在他脑子里根本没有计划。

卡扎菲发起政变后,他命令自己的助手米海什乘飞机到首都的黎波里接管那里的军营。此项工作凶多吉少,不成功便成仁。无论米海什内心害怕,还是故意拖延时间,他到班加西机场时,此时飞往班加西的飞机已经满员,这要放在别的国家,想登机比登天还难。但政变已经开启,米海什不得不去。为了登上飞机,米海什找到机场朋友,走走后门登上飞机。

当米海什飞抵的黎波里时,他急忙坐上一辆出租车向军营驶去,但到了军营后,米海什居然把随身携带的武器和弹药忘在车上。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卡扎菲找了这样一个“猪队友”,政变成功率再次下降。但从米海什从班加西到的黎波里来看,也是无计划无头脑。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射。此时在班加西的卡扎菲面对紧急情况,要枪没枪,要人没人,他只得亲自带上几个亲信开着吉普车向班加西电台驶去。由此看来,卡扎菲的目标明确。

但还没到班加西电台,卡扎菲手下却在岔路口走错方向,卡扎菲回头一看只有他一人。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前进。到了电台后,竟然没人阻拦他,卡扎菲对外发表他政变成功后第一个讲话。

而寻找班加西电台的那些军官,绕城一周也未找到电台。更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在的黎波里的亲卡扎菲部队只有六百多人,但行动时,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平均一个士兵只能放一枪,剩下只有两人开一枪。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有学者认为,如此混乱不堪,而且没有计划的政变,居然成功了。

此时全球才知道,利比亚已经被一个27岁的军人所掌控。

一个人,一本书

卡扎菲政变成功后,自封为国防部长,后来连国防部长都不当了,只当一名上校。在国际上我们习惯叫卡扎菲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校”。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从外交上,卡扎菲迅速与埃及、苏联建立友好关系。因为埃及是卡扎菲心中之国,而苏联是卡扎菲背靠的“大树”。

卡扎菲在内政上,迅速把一些产业收归国有,甚至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这些都触犯了美国的利益。而且对国内不听话的反对派,卡扎菲并没有手软,全部清除,因此卡扎菲得以大权在握。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1972年时,卡扎菲曾让人制定了一部法律,但这部法律形同虚设,卡扎菲的治国方略,全靠自己方式来,而且卡扎菲的讲话及治国之道被印刷成一本绿色的书,这就是有名的“绿皮书”。卡扎菲的思想基本都在这本书里,这也是卡扎菲治国策略。

卡扎菲执政42年,利比亚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家机构,卡扎菲一人说了算。什么议会、内阁等标准的国家机构全部取消。因此利比亚在卡扎菲时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体制。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一个人,一桶油

在我们印象中,卡扎菲与西方国家关系很僵,特别是洛克比空难后,西方国家都认为卡扎菲是凶手,并让其赔了不少钱。与美国关系上,卡扎菲执政大部分时间反美。而美国对卡扎菲这样军人政变的人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但美国却想不到卡扎菲能执政四十多年。

伊拉克战争后,萨达姆被绞刑后,卡扎菲有了危机感,此后几年里,卡扎菲迅速与西方国家开始交好,而且与美国关系也不断改善,期间赖斯还访问利比亚。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卡扎菲执政时,利比亚国家很富有,因为盛产石油,所以卡扎菲靠石油挣了大笔钱,利比亚民众生活的很安逸。

卡扎菲之所以反美,主要还是卡扎菲认为石油靠美元结算对产油国家不公平,美国不出钱反而挣钱。因此卡扎菲联合中东和阿拉伯国家,

决定放弃美元结算石油,用“第纳尔”结算。卡扎菲这一措施,动了美国的“大奶酪”,美国受损失当然不会放过卡扎菲。

一个人,一辆车,一本书,为何说成也卡扎菲,败也卡扎菲?

利比亚战争前,卡扎菲抛弃美元,不用美元结算石油,美国必然受损,美国已经谋划杀死卡扎菲的策略。因此,利比亚战争实际上也是“美元战争”。从美国近现代战争来看,美国发起的战争大多数是为美元而战。利比亚战争时,美国虽然没有直接派兵,但空袭利比亚,支持国内反对派让卡扎菲下台,美国没少用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