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周3命」你該如何面對奔跑的“死神”

10月16日,瀋陽一名初三男生在體能測試1000米跑途中倒地猝死。

10月27日,徐州一名大一新生同樣在進行體測1000米跑的過程中突然倒地,醫院診斷為猝死。

10月30日,被視為斯諾克之星、排名香港U21第4名的18歲香港小將潘正潮在學校跑步時突然暈倒,搶救無效後死亡。

……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接連有多位不滿20歲的學生在跑步過程中身亡,著實讓人十分擔憂,運動猝死真的那麼頻繁嗎?不禁思考,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事件?


「3周3命」你該如何面對奔跑的“死神”


關於猝死的發病率


多年前就有美國學者關注了這方面的問題。美國學者Vander和他的同事對運動中猝死的事件,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研究,這一研究是在40個運動機構中進行的,研究持續了5年之久。他們研究證明:即使在普通人群中,與運動有聯繫的死亡率極低。在33,726,000/人/小時運動中,只出現了38例心血管併發症致死情況。只有1/888526人/小時的死亡率,這意味著如果一年中有3400成人每週訓練5小時,只有1個人死亡,其死亡率與美國每年的自然死亡率相當。

美國醫學博士威廉姆斯.O.羅伯茨(William O. Roberts, MD),跟蹤研究這一問題30年。在美國每年大約有150萬人參加全程或半程馬拉松比賽。他的研究數據表明,在全程的跑者中猝死的發生率大約為1:87000。

由此可見,馬拉松或其它形式的運動中猝死的發病率極低,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並不構成威脅。運動猝死的發病率比日常生活中的發病高的認識是錯誤的,是一種假象。

猝死的發病特點


1.性別特點: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的男女,但猝死者當中,以男性居多,高達70-80%。有人對226名猝死者進行了統計,其中男性佔188例。這與男性的性格特徵有關,如忍耐、堅持、好勝等。

2. 年齡特點:呈現青少年多發,老年人多發的特點,對青少年言,年齡較小>年齡大的。10歲左右報道較多。對中老年而言,40歲以上運動者,發病較多。

3.與競賽項目的關係:馬拉松、公路自行車發病最高,其次是球類,再次是舉重、舞蹈、游泳及其它。

4.在耐力項目中,終點後死亡>終點前死亡>跑步開始或途中的死亡。

5.運動員與非運動員比較:

非運動員多死於心肌梗塞,而運動員致死原因複雜,多死於潛在的心臟病。

6.競賽時多於訓練時。

「3周3命」你該如何面對奔跑的“死神”


猝死的誘因


猝死指非預料中的突然死亡。症狀出現到死亡的歷時多久為猝死,各家意見不一。美國心肺血液研究所定為24小時。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為6小時;目前多數醫療機構認為1小時較為實用。運動中猝死,即在運動中或運動後即刻突然發生的死亡。

就猝死而言,各種各樣的潛在性疾病或病變是猝死的基本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可以這樣講,凡是猝死者必有內因,必是由於體內重要器官發生嚴重疾病或機能障礙才引起的。而這些疾病,常常發生,由於機體代償適應功能的作用,患者往往不呈現任何症狀或者只有輕微症狀。因此,猝死者生前好似健康人,能從事日常的工作、學習、勞動和社交等活動。

與導致猝死的內因疾病一樣,能誘使猝死發生的外因也很多,常見的有:

1)精神因素:如狂喜、狂怒、極度緊張、恐怖、驚嚇等精神過度興奮或過度抑制,都可誘發有潛在性疾患者猝死;

2)體力活動:諸如賽跑、游泳、爬山、重體力勞動等劇烈運動或者疲勞過度等等,誘使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發生猝死。運動中猝死只是多種猝死中的一種;

3)暴飲暴食、過冷過熱,過度飲酒、以及感染等,也都可以成為猝死發生的誘因。

這些外因,對於身體健康、正常的人來說,也許毫無危害或危害不大,而對於具有種潛在疾病的人來說,卻可誘發或加速疾病的惡化,導致死亡的發生。但無論如何,不管外因對猝死的發生來說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多麼必不可少,它也只能作為一種外在的、間接的、條件性的因素,不能作為猝死的直接原因。明確這一點,對於分清責任至關重要。

「3周3命」你該如何面對奔跑的“死神”


猝死的內因


猝死主要是由內因引起的,但在多數情況下,猝死的發生又有外因的作用和參與。這些因素,對引起猝死來說,儘管僅起著條件作用,但有時卻是猝死發生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引起猝死的心臟疾患

1.馬凡氏綜合症

2.冠狀動脈畸形

3.獲得性心臟瓣膜疾病

4.肥厚性心肌病

5.心臟傳導異常

(二)藥物濫用

1.刺激劑

2.類固醇,即蛋白同化雄性激素類固醇。

3.紅細胞生成素

(三)缺血性心臟病

運動時由於機體的代謝加強,需氧量急劇增加(運動肌肉和心肌)。在正常情況下,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的口徑可隨代謝的增強而擴張,當冠狀動脈的病變嚴重到一定程度時,當運動達到一定強度、在心率過快、心臟舒張期過短時,就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四)過度緊張

過度緊張多發生在訓練水平低、經驗較少的新手身上,也可發生在因傷病中斷較長時間後恢復訓練的運動員身上。它常在一次劇烈的訓練課中或比賽後即刻發生,或在訓練後、賽後短時間內發生。運動者常表現出現呼吸困難、憋氣、胸痛、咳血性泡沫樣痰,右肋部疼痛、肝臟腫大、心跳快而弱或節律不齊、血壓下降、全身無力、面色蒼白、等急性心功能不全症狀,嚴重時可導致猝死發生。

(五)中暑

中暑是一種醫療急症。患者頭痛、頭暈、多汗、噁心、嘔吐,繼而口渴、疲乏無力、焦慮、胸悶、面色蒼白、冷汗淋漓、脫水、脈搏細弱或緩慢、血壓下降、心律不齊;可出現暈厥,並有手足抽搐,嚴重時循環衰竭,甚至昏迷死亡。

(六)低鈉性腦病

低鈉性腦病,也被稱為運動性水中毒。在長時間耐力運動過程中,只補充純淨水,而不注重補充電解質,可能會發生低鈉性血癥,進而導致低鈉性腦病(大量排汗……血鈉失衡……腦水腫),嚴重時可導致猝死。

猝死的預防


要在運動中完全杜絕猝死發生是不可能的。因為有些患者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只至死亡時才表現出來。就大多數猝死來說,積極的預防,對於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仍有其重要的實際意義。根據國內外的一些報導,猝死的預防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3周3命」你該如何面對奔跑的“死神”


TO 社會及校方組織者

  • 認真做好體育鍛煉和比賽的醫務監督,在學生中開展體育活動要根據青少年的生理特點合理安排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 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曾在運動中或後有過暈厥、意識喪失的人,應注意是否與心臟病有關,是否有無潛在的心臟病,要請專科醫生做出確切診斷,在問題尚未查清之前,應禁止從事劇烈運動。
  • 在組織大型群眾比賽時,切勿誤導沒有運動經歷,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群參與,慎用挑戰自我,挑戰人生、創造紀錄等等口號。
  • 規範比賽制度,在比賽前,對於沒有運動經歷和運動習慣的人,應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即運動經歷檢查,特別是心血管系統的檢查,注意詢問病史、運動史和家族史。
  • 做好醫療服務工作,在進行長距離賽跑及劇烈比賽時,必須有醫務人員在場,並準備必要的急救設備。在長跑比賽的終點,必須安排專人攙扶運動員,以避免“重力性休克”或者摔傷發生。


TO 個人

  • 參加運動前必須認真的做準備活動,以克服內臟器官的惰性,調動心肺功能,在比賽中合理分配體力,強度不要增加過快,以避免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發生。
  • 在傷後、病後、發燒、急性感染期間及恢復期,應避免參加劇烈運動。傷病恢復後,重新開始鍛鍊時,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要逐漸增加,禁止帶病參加劇烈運動和比賽。
  • 運動中要特別重視各種異常症狀。如心前區不適,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等。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終止運動,就近做檢查,要走過去,不要跑!
  • 在長距離跑及大強度運動結束後,不要迅速停止活動或就地臥倒。避免由於“重力性休克”引起的迴心血量不足,或突然臥倒後迴心血量突然增加,而引起心臟擴張,進而影響心肌的供血供氧,甚至導致猝死發生。
  • 夏季進行長距離、長時間的鍛鍊和比賽時,要及時補水及電解質,防止電解質平衡紊亂及中暑發生。
  • 體育鍛煉要持之以恆,不要間隔時間過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身體對體育鍛煉的適應是逐漸發生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只靠熱情。沒有鍛鍊習慣、沒有訓練經歷的人,要特別注意控制運動強度,合理分配體力,進行與身體能力相適應的鍛鍊,切不可心血來潮忘乎所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