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推爆玻璃門受傷,家長索賠被拒:孩子熊,家長不能熊

6歲男孩推爆玻璃門受傷,家長索賠被拒:孩子熊,家長不能熊

01

最近,湖南長沙某商場發生了一件令人觸目驚心的事。

6歲的小男孩由家長帶到商場玩,男孩將商場中的一扇玻璃門猛地推開,玻璃門突然爆裂,碎玻璃瞬間傾瀉而下,導致孩子頭部和身上多處劃傷。

6歲男孩推爆玻璃門受傷,家長索賠被拒:孩子熊,家長不能熊

基於此,家長向商場要求索賠,商場回應,孩童非正常操作,不是質量問題。

面對這樣不省心的孩子,不少網友吐槽:“先賠商場門吧!”

更多的網友對孩子家長的行為嗤之以鼻:“商場還沒讓你賠錢呢你就讓人家賠錢了?”。

而更客觀的看法是:“孩子雖然有錯,可門就是用來被推的,如果一個小孩推一下就能碎成這樣,難道不是豆腐渣工程嗎?”

可不論是商場門的質量問題,還是孩子貪玩家長看護不力,為了避免或減少這類事情的發生,我們更該重視的是孩子的安全教育。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規則似乎意味著束縛,但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規則給人自由。”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總想著孩子太小,不忍心用各種規則去“框”住孩子。可是,只有懂規則的孩子,才能得到更長遠的自由啊。

安全一定是我們教育孩子的重中之重,而最好的安全教育,就是教會孩子遵守規則。

02

安全教育很重要,可事實上,很多的孩子都缺乏安全意識。

在2017年的《中國兒童安全成長報告》中有這樣一組令人心驚的數據:

目前每年約有超過20 萬從0-14歲兒童死於意外傷害,約有與64萬兒童因傷致殘;

中國因意外傷害造成的兒童死亡佔兒童死亡總量的26.1%;

兒童意外傷害已經超過四種兒童常見病(肺炎、惡性腫瘤、先天畸形、心臟病)死亡的總和。。

這樣的數據著實令人觸目驚心,但也明確表現出了兒童的安全意識淡薄,父母對此重視不夠。

天災我們無法避免,可實際上更多的傷害卻來源於“人禍”。

去年2月28日,江蘇無錫的一家烤魚店裡,一個小孩在飯桌的間隙裡來回跑跳,於是意外在拐角處和端著烤魚鍋的店員相撞,導致孩子多處被燙傷。

6歲男孩推爆玻璃門受傷,家長索賠被拒:孩子熊,家長不能熊

去年10月28日,江西新餘一車輛行駛過程中,13歲的男孩將身子從車子的天窗探出去,結果在通過道路限高橫槓時,男孩與其相撞,不幸當場死亡。

6歲男孩推爆玻璃門受傷,家長索賠被拒:孩子熊,家長不能熊

今年5月26日,在佳士得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預展上,清代著名畫家任伯年的一副估價為150萬-250萬港幣的畫作《淡黃楊柳帶棲鴉》被一個孩子撕毀。

我們總說孩子不聽話,可導致這樣嚴重後果發生,說到底,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不到位。

孩子缺乏安全意識,沒有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行為,也是家庭教育、規則教育的缺失。

缺乏規則教育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僅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糟糕,也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03

教會孩子遵守規則,讓他們產生規則意識,對生命持敬畏之心,是每對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樹立起規則意識呢?

①以身作則

回憶一下,成為父母之後,你有當著孩子面做過這些事嗎?

在人少車少的紅燈路口,帶著孩子闖了紅燈;

和孩子出去玩,沒找到垃圾桶,於是把垃圾隨意丟在路邊;

排隊時遇到熟人就帶著孩子插個隊;

……

也許在父母眼裡,那只是再小不過的事情,連自己都沒意識到違背規則的小事。

可孩子卻把這些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看在眼裡,潛移默化地學下這些“生活竅門”。

他們甚至都不會覺得那些事違反規則,而是覺得: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我也可以。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父母就是孩子成長的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著終身的影響。

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遵守規則,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方向。

②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

孩子是一種神奇的生物,父母說什麼不願意做什麼,似乎只有他們自己決定的才是被他們自己世界認可的,這是獨屬於孩子的“小叛逆”。

而越大的孩子,這種“叛逆”越厲害,越難以糾正。

李玫瑾教授說:“智慧的家長,懂得在孩子進入叛逆期前,給他們心裡埋下規矩的種子。”

她還指出,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六歲以下,父母的話是黃金,孩子十二歲以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6歲男孩推爆玻璃門受傷,家長索賠被拒:孩子熊,家長不能熊

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灌輸正確的規則,讓他們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並且要讓孩子參與到制定規則的行為中來,讓他們認可那些符合社會的準則的規則。

這樣的話,就算孩子違反了規則,他們也能心服口服地承認錯誤並且改正。

③一定要獎罰分明

規則是冰冷的,是沒有情理可言的,父母該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以及一旦違反規則,就會受到懲罰或者付出相應代價。

去年10月,廣東東莞一名律師媽媽和10歲兒子在五年間簽署了四份簡單的協議。

最開始是在孩子5歲時,母子倆簽訂了第一份協議,比如孩子需要按規定完成作業,在幼兒園遵守規則紀律等,當孩子遵守協議,則可以得到獎勵:週六可以看喜歡的動畫片。

6歲男孩推爆玻璃門受傷,家長索賠被拒:孩子熊,家長不能熊

在此之後,母子倆陸續又簽訂了“獎懲協議”、“零花錢協議”、“零花錢補充協議”。

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孩子喜歡的獎勵,比如一頓大餐,一個玩具,但孩子違反規則,也需要給予適當的懲罰。

不過父母也要明白,懲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讓孩子懂得規則並且遵守規則才是最終目的。

04

規則不是去限制孩子的,而是用來維持社會秩序。

一個有教養懂規則的孩子,不會惹來別人的厭煩,也不會給別人帶來更多麻煩,更重要的是,規則能夠保護他們的安全。

當所有人都遵守規則,社會的一切活動都變得有秩序了,孩子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安全教育就是規則教育,讓每個孩子學會遵守規則,才讓他們健康成長,在前行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關注【袋鼠想學】公眾號,您身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