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背后的世家:汉献帝的意义

自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到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短短七年的时间中原大地各路军阀往来交手、合纵连横,这让原本就已疲敝不堪的国家陷入彻底的混乱之中。不仅是兴亡皆苦的百姓,盘踞在各地的豪强世家也无法逃脱这场浩劫。正因如此,乱世对于投机者或许是个机会,但是对于家大业大的世家豪强保住既有的财货才是根本,当然,也不反对获得更多的利益。

世家究竟想要怎样的结果呢?在《尚书·武成》中有这么一句话:“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换句话说,世家想要的是一个不掌实权的君王占据着名义上的统一,而各地豪强世家各自为政,或者联合执政。这点有点类似于“虚君共和”的政治意图,但不同的是彼时的世家只是单纯从儒家教义上对东汉王室的失望,毕竟两次“党锢之祸”的切肤之痛让他们对皇权警惕至极;同时也是因为土地兼并这一经济事实发展的结果,大地主在实现了经济独立,部曲武装之后必然会要求分享更多的政治权利。

乱世背后的世家:汉献帝的意义

东汉地主庄园砖画(网图,侵删)

为了实现这样的政治诉求,世家必须要做就是从新将已经破碎的东汉疆土重新拼接在一起,在他们的设想中,有两条路,一条是扶植一位军阀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重新统一天下,另一条就是选择已经虚弱不堪的东汉皇室,维持名义上的统一。两条路都不简单,通过军阀兼并战争而统一天下,必然会造就一个强势的君主这显然是世家所不愿看到的。那么将已经跌落谷底的东汉皇室再次捧上高位呢?这也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值得一试。

一、可怜的少年

乱世背后的世家:汉献帝的意义

幼年刘协剧照(网图,侵删)

刘协是个聪明的孩子,至少比他的兄长刘辩要聪明。这样一个孩子若是给他时间和空间去成长,有望成为一代明君。但是身处王朝末年,聪明的皇子反而活得更为痛苦。

灵帝死后,宫中内乱,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火并,最后引出外军势力董卓搅合其中。董卓在进京的途中遇见了从宫中逃出的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二人,两人虽然都是出身高贵的皇子,但是危机之中的表现却高下立判。一方面是刘辩的哆哆嗦嗦,另一方面则是刘协的从容淡定。这就让董卓心中埋下了废立的打算。进入京城之后的董卓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一步步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断巩固权力。最后废掉刘辩,立刘协为帝。不久之后,就毒杀了刘辩和其母何太后,而九岁的刘协也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的一生。

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劫掠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后并把洛阳城烧成一片废墟。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天,各地的州郡牧守、地方豪强在袁绍的号召之下起兵讨伐董卓,感受到威胁的董卓挟持刘协由洛阳迁都长安。这时,王允任司徒,主持具体政务。他表面上依附董卓,暗中心向汉室,身边聚集了一批朝中官员。

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确实给了汉献帝希望,但是当他们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之后,刘协只能寄希望从内部推翻董卓。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在司徒王允的一系列操作之下,成功挑动吕布与董卓反目,刺杀董卓。董卓被刺死后,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可惜王允并非是治世能臣,侥幸得手后便骄傲自满,加上气量狭小,未能维持住关中的局势。不到一个月,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击败吕布,占领长安,杀死王允,控制了东汉政权。这样的平衡没有维持太久,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李榷郭汜两人又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刘协派尚书、侍中去为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从。为了争得政治上的主动权,郭汜阴谋将刘协劫持到自己的军营,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经走漏,李傕抢在前面,派兵将刘协、皇后、宫人及大臣们劫去。李傕、郭汜相攻数月,死者万数,长安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不久,刘协在原李傕部将董承等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农,进驻安邑,又辗转东行。

五年的提心吊胆,汉献帝终于逃出来军阀的控制,此时他迫切地想要回到洛阳,回到东汉历代君主坐拥天下的宝地。但是,在这五年中,中原大地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好。袁绍、曹操、袁术、刘备、吕布、陶谦、张绣等等,大小军阀混战不堪,数年的洗牌,到了兴平二年,中原地区能够相互叫板的只有曹操、袁绍。用曹操的话来总结这一段历史“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君相长,人怀怏怏,各有自为之心”,每个人都觉得“天命在我”,于是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乱世之中。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古时消息传递速度不快,但是毕竟挂着一副皇帝的行头,刘协的颠沛流离当然是世人皆知。只是像关东联军在酸枣时的态度一样,大小军阀对这件事选择性失聪失明,甚至巴不得刘协死在乱军之中,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另立新君或者自立为帝。比如袁绍,甚至在讨伐董卓时就想要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以谋取自己的政治利益。“累世公卿”、忠义传家的名头不过是唬人的鬼话。

但是世家的态度却是变了,前文中说道世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既然皇帝已经没有实权了,不妨将他画在旗杆上,占据大义,这样才可以尽快的结束这场乱局。这不是哪个人的灵机一动,就史料中的记载,至少有两拨团体想要将刘协收入囊中。

首先是袁绍集团。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而在《三国志》里也记载了“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史学界对于究竟是谁劝谏袁绍迎立献帝一直有争论,其实并无实质性差别。

沮授是冀州广平人,曾举茂才,担任过两次县令。这样的履历,相信首席东汉末年政治生态的读者都清楚,沮授必然来自于一个士族家庭。而颍川郭图就更为清晰了,作为颍川士族的一员,他本就是代表着颍川世家对袁绍的认可。这两人都认为迎立汉献帝是夺得天下的关键,其实就代表着士族之间的一种共识。但是,袁绍却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这是袁绍的短视。

除了袁绍集团,曹操集团也出现了迎立汉献帝的声音,而提出这样建议也是出自于颍川士族的代表人物:荀彧。同时作为兖州本土势力的代表程昱对于迎立汉献帝也是持欢迎态度。

荀彧的出身相信各位都不陌生,他原本在袁绍集团,后来又弃袁绍而归曹操,前文中分析过这是世家的另一个打算。多方下注,也是世家投资的一种常用策略。在荀彧归附曹操之后,先后为曹操引荐了许多重要谋士,如戏志才、郭嘉。

当然,这个战略建议在曹操集团内部也受到了反对,在《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说明是哪些人反对,只是用了“诸将或疑”来简单概括。所谓微言大义,老书蠡大胆猜测了一下反对这项计划的有哪些人。首先从“诸将”来看,应该是以军方代表为主,此时的曹操集团已经出现了初步的文武分流,如夏侯惇、曹洪等人为将,荀彧等人从事文职。当然,也有程昱这样的文武皆可的良才。其次这些将领不会是曹操起家时一起走出来的将领,这点可以从曹操派遣曹洪为将率军迎接汉献帝可以得出。那么综上来看,此时反对迎立汉献帝的是曹操起家之后收编的另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就是出身于黄巾军的“青州兵”。造反起家的“青州兵”虽然一直以来保持对曹操的忠诚,但是却不愿意跟着曹操一起为汉朝皇帝卖命。

但是,曹操最终还是坚持了正确的战略目标,正是迎接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秋,在曹操的迎接之下,刘协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洛阳。为了笼络住曹操,刘协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各种册封任命诏书一封接一封地向着曹操脑门上砸去。当年二月份,封曹操为建德将军,六月份升为镇东将军,而且封了费亭侯的爵位。到了七月份,曹操进驻洛阳,卫戍京都后,刘协又假节钺、录尚书事。又因洛阳残破,在曹操的胁迫之中,汉献帝以许昌为都,勉强恢复了东汉朝廷,曹操也被封为大将军,爵号为武平侯。

自此,曹操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乱世背后的世家:汉献帝的意义

曹操与刘协(网图,侵删)

三、汉献帝的意义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曹操终于将汉献帝置于掌中。买的车还要养得起;付得起首付还要承受的了房贷。汉献帝的到来让原本就不够宽裕的曹操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运作一个中央政府,哪怕这个政府只有象征意义也需要庞大的资金耗费,此时的曹操已经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大地主,但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那么曹操如此这般,难道只是为了获得那些徒有其表的封号爵位?显然,并非如此。

迎立汉献帝这一招其实是曹操破局的关键。史料中记载,建安元年之前的曹操虽然有了与其他军阀抗衡的资本,并且在数次征战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但是仍旧面临袁绍、袁术以及吕布、刘备等人的威胁,甚至连反复无常的张绣都给曹操带来不小的麻烦。不仅外部麻烦众多,内部更是有巨大的分裂势力在活动,这就包括陈宫、张邈的背叛。而这些背叛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世家势力的影响。此时的曹操虽然通过和荀彧保持着与颍川世家的良好关系,但是仍旧为大部分世家所警惕。

那么迎立汉献帝,其实就是向世家表明曹操是旧有秩序的拥护者,从而获得世家的支持。这里我们以两个人为例,首先就是跟随汉献帝一起到来的钟繇。

钟繇出身于颍川钟氏,曾被举孝廉,历任尚书郎、县令、廷尉正以及黄门侍郎等官职,一直跟随汉献帝所在的中央政府辗转流离。在得知曹操想要迎立汉献帝之后,与尚书郎韩斌一次促成了汉献帝东归洛阳的计划,而且在钟繇尚未和曹操接触时,荀彧就已经向曹操介绍过钟繇。当曹操迎立汉献帝之后,钟繇立马投身于曹操阵营中,在此后三十四年的人生中为曹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一个人则是“颍川陈氏”的陈群,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在建安三年加入曹操集团。陈群的加入代表着颍川顶级士族几乎已经完全导向曹操一方,除了曹操地盘不断扩张之外,也得益于汉献帝的助力。

乱世背后的世家:汉献帝的意义

曹操得到世家的支持,谋士集团扩大(网图,侵删)

颍川世家纷纷加入曹操阵营,其实很大程度上认为迎立汉献帝的曹操是旧秩序拥护者,曹操借助汉献帝统一天下,那么就必然会继续借助汉献帝所代表的秩序统治天下。不管最后的皇帝是否还是汉献帝,只要世家还在,只要世家的特权还在,那么就会继续得到世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