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著名學者面對面,這次任正非又談了什麼(附回答實錄)

與著名學者面對面,這次任正非又談了什麼(附回答實錄)


任正非咖啡對話第三彈

數字主權

11月6日,任正非的咖啡角對話迎來了第三彈,此次的話題是數字主權。

數字主權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彙,21世紀初就有非常廣泛的討論。如今,每個人生活在數字世界中,數據的獨立性、安全性等問題就備受重視,同時也與華為所在的ICT基礎產業息息相關。

這一回,在“A COFFEE WITH REN”的現場,和任正非探討數字主權的有兩位知名學者:

與著名學者面對面,這次任正非又談了什麼(附回答實錄)

智能工廠4.0精神之父、德國生產自動化教授Detlef Zuehlke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將“ 物聯網 ”轉移到未來的工廠環境中,以創建“物聯網工廠”。他也是全球知名的未來工廠項目SmartFactory KL的發起人,在2005年,他和研究夥伴就開始了工業4.0網絡應用於工廠的暢想和嘗試,目前該工廠已經有了首批產品和通用標準。

與著名學者面對面,這次任正非又談了什麼(附回答實錄)

前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馬凱碩。


馬凱碩以“亞洲崛起”的觀點聞名,著有《西洋西下?》一書,並表示:“亞洲人要回來了,21世紀的氛圍將完全不同。你們必須做出選擇。”因此,馬凱碩也被中國網友稱為“老外局座”。

華為崇尚“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在今天的對話中,三位大咖有哪些思想碰撞?先來劃一下重點。

對話重點梳理

與著名學者面對面,這次任正非又談了什麼(附回答實錄)

任正非:華為銷售利潤增速過快

華為在制裁壓力下,全公司努力划船,導致銷售與利潤增速有些過快,今後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合理調整。美國對我們停止供應,我們自己也能生存下來。因為慣性,今年上半年發展速度很快 ,明年年底如果仍健康發展,那麼我們的生存危機就完全度過了。

任正非:華為今年的智能手機生產可能達到2.4億部至2.5億部

“這個(谷歌系統禁用)肯定是有影響的。我們和谷歌雙方是有協議的,共同努力營造世界共贏的生態。我們的Mate 30沒有預裝谷歌系統,現在銷量還是不錯的。今年(智能手機)生產2.4億至2.5億部,明年還有明年的情況,還不能判斷明年的狀況。最困難就是這個時期了,再慢慢就會好起來了。”

任正非:目前還沒有美國公司與華為商討5G技術授權

華為將5G技術向美國公司授權一事,目前還沒有美國公司來洽談,這是非常大的決策,也是非常難的決策。有人願意來討論這個問題的時,我們再找投資銀行來幫我們做中介。

任正非呼籲各國趕緊行動拿出美國科技的替代品

任正非:“那麼多國家應該都有機會找替代品,為什麼還在觀望呢?中國能不能行動還要打個問號,中國科技還不是那麼先進,但其他國家可以哇,日本、德國要趕緊打井哇。”

華為會不會安裝"後門"?

任正非回應,信息安全永遠都會存在,問題是這到底是不是需要用技術來解決?他認為,信息安全問題最終要用法律來解決,而不是完全靠技術。“就像汽車製造商不可能對所有的車禍都承擔責任,我們是設備製造商,首先,我們自己不會做任何事。第二,我們不管進入任何國家,都要遵循各國政府對安全問題的監管。”

任正非:10年後5G佈局全部完成

10年後,5G佈局全部完成,5G帶寬實際上用不完。“華為在5G技術上賭博,我們沒有必勝的信心。過去30年,我們運氣比較好,碰巧剛好碰到發展的節點。 ”

任正非:5G可以加速人工智能世界的到來

數字經濟未來的發展會是蓬勃的,會超過工業社會。任正非表示,信息社會未來的發展是什麼樣的,還不可想象。“人工智能已經提出70-80年了,但是超級大規模的存儲、連接都沒做好準備,目前,光纖的連接還不是特別方便,而5G可以加速人工智能世界的到來,可以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社會財富。”

(對話詳情請看後文)

釋放數字信心

三次任正非咖啡和國外學者的對話,從泛科技到人工智能、再到數字主權,華為繼續對外界普及“誰是華為?”,讓全球大眾,尤其是海外世界的大眾們更好地理解華為。

為此,華為靈魂人物任正非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出現在大眾眼前。21Tech記者此前就說過,任正非走向臺前已經常態化,華為越來越開放、信息越來越透明,這也是現代企業面向公眾的正常姿態。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而成長成如此大體量的全球化公司,也需要企業領導者向社會報告信息,向全世界共享管理、資本的信息。作為現代企業,更加需要通過權威渠道來發聲,咖啡角的對話也是在創造機會讓華為站在辯論臺上,和世界對話。更多的對話也有助於扭轉華為在海外的輿論困局。

再看此番議題——數字主權,對於個人而言可能是比較陌生的話題,但是在信息時代,數字主權是數字世界最核心、最表面的權利。一方面,我們希望數字化給金融業、製造業等各行各業插上智能化的翅膀,帶來新的經濟動能;另一方面,數據的存儲、保密、分析又處處涉及安全問題,需要標準來管控。

隨著5G、AI新技術的普及,各國對數字主權再次熱議,尤其是歐洲地區。此次任正非數字主權的對話,和華為正在舉行的歐洲創新日也互為呼應。

在21Tech記者看來,數字主權意味著,一個國家擁有存儲這個國家人民行為的所有數據,和處理這些數據的能力。而保有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就需要一整套基礎設施,包括華為的設備。

因此,華為也一直強調遵守各國的數字主權,對方希望怎麼處理數據、怎麼安排數據生產流程,華為都遵守。背後的邏輯也很簡單,不保障對方的數字主權,生意也難以展開。

不論是話題設置還是對話內容,首先,從態度上,華為釋放的是開放、可談的信號;

其次,華為希望給予各個國家、以及各國企業數字信心,所謂數字信心,即華為的設備並無安全威脅,但是你們要有信心和能力去用好這個設備;

再者,不要因為美國人說華為設備有問題就不敢用,所謂主權,最關鍵的是“你自己覺得”,自己掌握主動權,如果僅是憑藉別國的一些言論就決定不用,那就自己率先主動喪失了主權,下一步才是對華為設備進行考核。

面對美國的封鎖,任正非在此前的採訪中就表示,華為不會主動去找美國政府,公司會繼續走法律程序,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美國真正有誠意主動找我們溝通,改變他們現在很無理的做法,我們是可以談的。”他強調,如果美國政府一意孤行,會出現數字柏林牆。

華為的態度也很明確,數字世界不能再豎起柏林牆,數字主權也並不意味著數字柏林牆。

歐洲的市場近日頻傳佳訊,最近歐盟發佈的報告,已經不再提及華為威脅。據悉,在華為歐洲創新日上,歐洲議會官員現場明確表示“不關門造車”、“監管而非遏制”的態度。

和時間賽跑


當下處於戰時狀態的華為,19萬人正奮力抵禦外部衝擊。

距離516事件已經近半年,如今的華為正在加快推進各業務線的迭代、修復工作,和時間進行賽跑。

5G的發貨、5G手機的發佈、鴻蒙的應用、一切都在加速當中。

華為5G產品線副總裁甘斌就對記者談道,目前華為仍然在加大5G領域的投資,實體清單帶來了一些困擾,不能說一點困難也沒有,但華為一直採取多供應商的策略,現在只是在加速計劃的進程。

目前不含美國元器件的5G基站產品模塊已經發往全球各地,而在內部計劃中,今年華為的5G基站產量預計約為60萬個。

“一直以來,華為主張的是都是多路徑多梯隊,飽和攻擊,飽和投入,一旦認準一個方向,就聚焦,不斷解決商用化產品的問題。”甘斌對記者表示,曾經有一項關鍵技術華為研究了5年,整整5年都沒有商用,直到第六年,才攻克了難題,目前5G產品的版本切換更多的是時間問題。

除了5G核心高地外,終端手機、智能硬件、華為生態體系HMS都在迅速地前行。

這背後,則包含著華為員工們持續的付出。

據記者瞭解,相關的業務線員工從年初開始就連軸轉,來保證業務運轉。

工作量增加也是預料之內,也激發了員工們的責任感。7月份,補漏洞的員工們甚至甚至不好意思請假,即使週末半天。

華為高管也表示,員工們在期間都是打雞血的狀態。

隨著內部迭代更新和外部局勢變化,情況有所緩解。516後,杭研的部分員工由月底加班一次,改為每週加班,到了8月份,又調整回原先的作息。

不過,近期,多位員工向記者表示,壓力仍然大,同時也很感謝客戶們的支持。與此同時,一些核心產品線的員工也獲得了物質獎勵。

接下來,來自美國的產業鏈打壓、安全性質疑或許還將持續,但是華為也繼續投入研發、生態。

現場對話和採訪實錄(部分)

對話環節

主持人:中美貿易戰也涉及到數字主權的問題,關於生存的問題,我們看誰會最後活下來。您覺得在新的數字化戰爭中有什麼關鍵要素?

任正非:數字經濟一定是全球化的,因為沒有國家邊界,數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也不可能分隔的,數字也是要通過全球化才可能產生變現,所以數字經濟未來的信息社會發展,會超過以前工業社會的發展規模迅速發展。

這個時候,世界會出現各種看法,這是可以理解的。不同國家不同人們有各種想法,我們還不能理解新興事物的未來是怎麼樣的,而且這個事物是過去從來想象不到的深厚,火車發現的時候,我們是有懷疑的,但是火車還是可預測的。但是信息社會未來的發展,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不可想象,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到來,到現在有七八十年了,但是為什麼沒有實現,因為沒有實現超級計算機、超級存儲、連接等基礎設施。但是光纖還不夠,人工智能的普及會帶來什麼想象呢?我根本不能想象是怎麼樣,會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極大的提高人類創造的財富。

雖然也會產生問題,但是隻要財富的增加,這個社會是積極的。財富的分配,也會得到解決的。現在社會在探討,我們也在探討,所以我們請來兩位大師,來發表意見。

主持人:您覺得生產效率的提升是否會量化?

Detlef Zuehlke :能否量化,是個很棘手的問題。生產效率的提升是贊同的,有人認為5G就是4G就是下一代,為什麼要進入5G呢?因為5G意味著極低的時延來回傳輸更多的數據,移動帶來更多的移動性,不僅僅影響了駕車體驗,而且也會影響未來的工廠,5G是一個改變行業的技術。

有人認為5G會帶來風險。我們要深入討論,互相形成信任。

主持人:現在5G 是有信任的問題?

馬凱碩 :現在5G是有信任的問題,現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第一大國美國和崛起中的第二大國,中國他們之間的競爭。

我們也看到過這樣的競爭,其實華為是這樣偶然事件中的受害者。理論上說,新技術來了應該積極擁抱,但是由於大國之間的不信任,美國對華為進行攻擊。由於地緣政治的干擾,希望能夠找到方法來推進大國間的信任。

主持人:圍繞著5G的擔心,是有根據的嗎?

華為5G專家:要保障硬件軟件的安全是很困難的,在電信領域我們只扮演了其中一個角色,整個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