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 成都回憶系列027

“走,今天是三號,蘇坡去趕場!”

“現在成都還有趕場的地方?”

“今天帶你去看稀奇。快點走,去晚了就收攤攤了!”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壹 蘇坡橋的來歷

說到“蘇坡橋”自然而然地就能聯想到四川著名文學家蘇東坡。在很多資料記載中都將此橋的修建歸功於蘇東坡。但是關於蘇坡橋的由來,我在整理資料時發現有三個不同的版本,大致可以歸納為:蘇東坡版本,顧金印版本,口誤版本。

大家熟知的“蘇東坡版本”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青年時期的蘇東坡從家鄉眉山到成都趕考路過了這裡,見這裡的風景秀美,十分合眼緣。於是就在河邊的客棧住了下來備考。蘇東坡的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他一路過關斬將進京應試,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而後他應中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後來蘇軾在回家奔喪的時候再次經過這裡,想到清水河上沒有橋,當地居民都是涉水過河,於是就拿出銀兩修建了一座橋。橋建成之後,當地人就自然而然地稱這座橋為“蘇坡橋”。

蘇東坡是否來過這裡,並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不過根據《成都通覽》記載,清水河上原來有一座建於明代的四洞三墩帶長廊的青石拱橋。這座石橋曾有“娑波橋”、“莎坡橋”、“蘇波橋”三個名字,後來被大水沖毀後便未曾修復。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圖片源自網絡)

在“顧金印版本”裡,清代著名詩人顧汝修的曾祖父顧金印在清康熙七年(1668年)赴四川巡撫都察院任職。同年在資縣(今資中)縣令劉振基邀請下,帶著全家人遷至了資縣的雁家嘴。顧金印很快就將家業做大並將其五子培養成才。顧家先後在成都開辦書院,設置施藥局、積穀所,出資修橋築路。其中“娑波橋”便是顧家出資進行維修的。

在《顧氏宗譜》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溫江三甲羅家村,往來孔道,有娑波橋者,圯不治,獨力任修,請於大府,改為坡仙橋。”

坡仙即蘇軾。蘇軾,因為其號東坡居士,自號玉堂仙,仰慕者稱其為“坡仙”。“娑波橋”後改名為“蘇波橋”,亦稱之為“蘇坡橋”,又俗稱“莎坡橋”。在《成都通覽》中也為這段過往正名曰:“蘇坡橋即莎坡橋。”

在口誤版本是這樣的。原來蘇坡橋一帶長滿了莎(suo)草(成都人管這種草叫香附子),當時橋的兩側都是長滿了莎草的土坡,所以橋得名為“莎坡橋”。由於成都人的口音問題,在清代文獻中既可以見到“莎坡橋”的寫法,也能看到“蘇坡橋”的說法。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圖片源自網絡)

根據口誤版本的描述,蘇坡東其實和這座橋並沒有關聯。只是後人有感於對蘇東坡的崇敬,詩書中就編撰了很多蘇東坡與該橋關係的故事。民國時期的《溫江縣誌》中記載道:“蘇坡橋場在治東三十五里東太平鄉,以蘇東坡嘗遊其地故名。”《溫江縣誌》中還記載了文人嘆詠蘇坡橋的詩:“客去亭何在,橋空水長流。可憐歌詠地,猶帶宋時秋。”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老成都人管蘇坡橋叫娑(suo)坡橋。日子是自己過的,無論蘇坡橋叫什麼名字都只是一個稱呼。蘇坡橋由來的三個版本誰真誰假就留給老茶客們作為談資吧。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貳 蘇坡橋的過往

蘇坡橋這一片區是資格老成都人的地盤。

資格有好老?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古蜀人的金沙文明時代。在蘇坡橋不遠處的金沙村就曾出土過大量的古蜀人留下的珍貴文物,包括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金器,玉器,銅器,石器等等。其中更有很多特定儀式使用的禮器,據此可以推斷蘇坡橋一帶曾是古蜀人活動片區,資格“老成都人”的地盤。

資格“第二老”的就是漢代在此燒窯的老成都人。那時候蘇坡橋一帶燒窯遠近聞名。以前城西通過蘇坡橋的道路就被稱為“黑窯街”、““西窯”的說法,現在四川行政學院附近還有一個“西窯村“。1996年的時候,蘇坡鄉西窯村就曾挖掘出24座東漢、蜀漢時期的墓葬。墓葬出土了大量陶罐、陶倉、陶俑等陶質器物。這些陶質器物很有可能就產於本地。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圖片源自網絡)

時間來到漢唐,那時候成都已經成為了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大量的絲綢、蜀錦、、瓷器等從成都往西進入邛崍、經過雅康,滇緬等地,轉入印度和東南亞、西亞。那時候若要西出成都,蘇坡橋便是必經之路。

宋元至明朝,蘇坡橋一帶仍然是繁華地帶。上世紀80年代,蘇坡鄉周邊的農田裡就挖掘出大量的宋代磚墓。曾任蜀州通判的詩人陸游就在此留有“客報城西有園賣,老夫白首欲忘歸”的詩句。

到了清初,清政府在此設置了軍防關卡。清乾隆書畫家董邦達繪製的溫江縣山水形勝圖中就標註有“蘇波橋塘”。清朝中期,蘇坡一地設場,當時人稱“蘇坡橋場“。在清末傅崇榘撰寫的《成都通覽》中,就將蘇坡橋場列為成都縣所轄鄉場的首場。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清乾隆書畫家董邦達繪製的溫江縣山水形勝圖,圖片源自網絡

因為蘇坡橋的出名,此地還有一系列“東坡系“建築物。東坡讀書檯、東坡像、東坡公園、東坡圖書館等等,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清中期由鄉紳出資,在原玉皇樓址處修建的“東坡亭”。東坡亭曾是老成都人嘴裡的“成都十景“之一,人稱“書聖遺蹤東坡亭”。

值得一說的是,曾經的老“成都十景“分別為:辛亥保路紀念碑、鳥語花香百花潭、佛教叢林昭覺寺、詩聖故園浣花園、道家仙景青羊宮、進香還願文殊院、蜀漢古墓武侯祠、書聖遺蹤東坡亭、薛濤名勝望江樓、走下皇城遊煤山。長江後浪推前浪,現在這”老十景“或衰敗或重修,已經被成都新十景所替代,也不曉得還有好多老成都人記得這些景點。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叄 蘇坡街道的煙火氣

蘇坡橋的日與夜是充滿了煙火氣的。

在資料裡你能看到“和平飯店”曾是蘇坡橋檔次最高的飯店,也是蘇坡橋唯一一家有名字的飯店,當時它的單鍋小炒、涼祥白肉、小籠蒸牛肉遠近聞名。

在資料裡你能知道蘇坡橋曾經有三大茶鋪,每逢三六九的場期“大有慶”茶鋪內有“圍鼓”演出,逢年過節還有專門的戲班子來表演,河邊茶鋪更時常傳出川劇的演唱聲。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圖片源自網絡)

紙上得來終覺淺,當你腳踏實地走在蘇坡農貿市場的時候,你能感受到濃濃地煙火氣。

隨著城鎮化改造的進程,蘇坡鄉東西長街及其臨街建築物早已被拆除,現在只能從一段破舊的圍牆想象老街過往的模樣。

幸好蘇坡農貿市場仍是成都西邊近郊最大的農貿市場。每天市場一開市,熙熙攘攘的孃孃穿來穿去,吆喝聲和討價還價聲自起彼伏,便宜又豐富的菜品讓人眼花繚亂。甚至好多住在城裡的人都會專程跑到這裡來買菜。除了菜市場,城裡不多見的鐵匠鋪、中藥鋪、鞋店布店等讓人像是回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成都,兩塊錢一杯的茶水,十塊錢一卷的葉子菸,老茶客的懸龍門陣,時間就在蘇坡橋停住了。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圖片源自網絡)

“三六九趕蘇坡橋”,曾是老成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每個月逢三六九號,蘇坡農貿市場附近的道路就會默許小商小販聚集,遠郊的農民和販子帶著自家農產品擺攤,以前早些年間這裡甚至還有點殺活雞活鴨。趕場時間一過,街道瞬間就會變得空蕩蕩,彷彿方才喧鬧的市場是憑空出現一般。

“三六九,趕蘇坡”,老成都人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圖片源自網絡)

現在成都周圍的田地逐漸消失,泥濘小街成了水泥大路,低矮的平房變高樓大廈,城郊鄉場也成了都市鬧區,曾經的“蘇坡場”和“蘇坡鄉”也就成為了老成都人嘴裡的故事。

【成都回憶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