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村的人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更是从来没收过这么多钱

赵家村的人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更是从来没收过这么多钱

一般说来,世界各国最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比如说村长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很多村长长久以来也是一直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凡诺君游历各国,却总是发现不少怪事,例如在南太平洋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附近有这么一位村长,就卓尔不群,不同凡响。

首先这位赵家村赵村长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能人。

作为先富起来的代表,他的别墅在村子方圆十几公里别树一帜,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很是吸引人眼球。一度作为先进代表成为了赵家村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和财富的象征。尤其是他家聘请的私人厨师,据说烧制的赵家农村特色菜,深得不少上级领导的喜爱。一来二去领导们不爱村里的招待所,都爱与村长交流工作,都喜欢与群众打成一片。

其次,掐指一算,赵村长他也已经干了十六年村长了。曾经有记者私下问,为啥不退下来休息一下,干嘛老这么自己挑担子累自己。他总是哈哈一笑,村长的活是苦差事,如今没有人愿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啊。只有我这一把老骨头了,无所谓了。

话虽这么说,在赵家村,几百户人家,赵村长可是一位说一不二的人物。

有人曾开玩笑地说,村里的一切生杀予夺大权,都深深掌握在赵村长手里。比如赵家寡妇赵大姐的出嫁。赵大姐至今想起这事就后悔。

赵大姐的老公早些年进城务工,后来据说跟着小三跑了,也有说是被工伤丢了命。

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公仍未见踪影,赵大姐因此就成了寡妇。终于这一年,她遇到了他,她和他都想把事情办了。

这一次,就是赵村长及时成功阻止了她的出嫁。

“大姐,你都这么大了。就不要折腾了。人家有儿女的,怕给儿女丢脸。你这啥也没有的,会给村里丢脸,何况万一老赵回来了咋办?老赵不回来,村里到时候了会给你申请五保户,你又不会缺吃喝,瞎闹什么。”

村长是大人物,村里的人谁敢不听。

赵村长的话犹如拨开云雾见明月,遂一锤定音。

赵大姐至今还是赵寡妇。

赵家村的人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更是从来没收过这么多钱

在赵村长这些年的统治中,赵大姐一直还记得一个二愣子,那是一个乞丐,一个明显有点痴痴呆呆的人。

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村里进来了这么一个乞丐,曾经传言说是从大明县县城来的,是某某家的三少爷,因为在自家兄弟几个的权力争夺中失败,被打傻了流浪至今。风言风语倒并不可信,只是这叫花子原本一直在隔壁村乞讨,孰料隔壁村那新村长气量太小,使尽诡计骗了他到了赵家村。

这傻子倒好,一到了赵家村,就赖着不走了。细细算起来,他呆在村里的时间大概比老赵当村长时间还长。前年为了村精神文明建设,赵村长亲自召集了人马,硬是把二愣子远远地彻底赶出了赵家村。

这傻子最后究竟去了哪里,现在如何,就谁也不知道了。

“真是个可怜的人。”赵大姐谈起他,眼角似乎还有些湿润,“也是一条命啊”。

赵大姐还能数出赵村长好多事情。

比如有一年,村东口的赵冬瓜家的二儿子赵猛蛋,那个不孝子竟然反了天,因为打游戏父亲不给钱,就在集市上打起了他老子。

这一次,也是赵村长及时出面,

赵村长猛的一喝,

“猛蛋,你威风啦。”

猛蛋一惊,才放下打老父亲的手。

“猛蛋,你也简直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派出所不管的,我村长管。”

“狗子,二牛,大山……你们几个给我看好了猛蛋,给我绑起来。”

旁边几个人,一听到赵村长的话,早跳了起来,一把按住赵猛蛋,有人乘机迅速递过来几根长草绳,大家三下五除二就给绑了个严严实实。“竟然敢打自己亲老子,反了天了,给我打。”大家一窝蜂而上狠狠揍了猛蛋一顿,一直揍到猛蛋腿软跪地求饶,彻底认错了为止。

当然令人记忆更深刻的是,那一年除夕夜的计生罚款。

赵绵绵家当家的,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竟然在计划生育高峰期顶风作案,为了追求人丁旺盛,竟然一口气接连生了五个娃,三女孩俩男孩。

当然,就在那一年除夕,老赵村长来了,带了民兵营长、妇女主任、计生委员、治安委员等一大帮人来了。

赵绵绵家当家的立刻被控制住,接着家里所有人被控制住,

很快赵绵绵家当即被拆了门板,扒了屋顶,被拖走了家里唯一的柜子,还牵走了唯一的耕牛,赶走了猪圈里的两头猪。最后治安委员临走还抓走了院子里的那几只鸡……

赵绵绵家好好一个家,直接就家徒四壁,彻底地沦落一穷二白了。

他们当时那个哭声惨叫,至今叫人心冷。

剩下的,就是一些红白喜事了。

赵村长喜欢热闹,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酒的时候被人恭维。

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赵家村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红白喜事,必请赵村长主持。

尤其是村里上点台面的红白喜事,最尊贵的地方,最露脸的时刻,最好的食物乃至最好的礼品,当仁不让都是必须留给赵村长的。

哦,还有,赵村长当村长后,村里还流行起一种认干爹或者干爷爷的习俗。据说村里所有的小孩子长到一定时候,父母就必须要带他们去找一个资深望重的人认干爹或者干爷爷,说是吉利能保佑孩子以后逢凶化吉。

在赵家村,没有谁比赵村长德高望重。

因此村里的孩子,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会由父母引着,上门去找赵村长。诚诚恳恳地认了他做干爹或者干爷爷。一般情况下,同时还需要给赵村长五斤米酒,三斤猪肉和一个猪头,就算完成了仪式。

当然,赵家村最令人醒目的是村里的大喇叭。

大概是赵村长在第二次当选村长之后,他爱上了广播,于是他就在村里最中间的位置找了块空地,竖起了一座坚固的高约十多米的架子,上面设置了一排高音喇叭,这声音可是震天响,全面覆盖了整个村落。

随后村里也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天中午十二点到十二点半,每个村民不管在村里哪个角落,都必须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听广播,尤其不能嬉戏吵闹,村长一旦知道了就会认为是这帮人完全不尊重自己。而村长在广播喊话的时候,一般还会随时派出自己的侄子四处巡逻,遇到有完全不当一回事的村民,他侄子会及时记录下来,而村名们也相信事后总会有这村民好受的。

好在村长广播内容五花八门,倒也不单调,有时候还会有一段上门免费服务的广告。尤其某次村长广播通知县城医院来免费体检,就查出了村里三个隐性病患者。一来二去,大家彻底摸清楚了村长的脾性,反正也就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何况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何苦为难村长呢。一开始大家将就着听,渐渐地听成了习惯,最后不听了还不习惯。村里有人外出的,一段时间没听到村里的广播,回来后还给大家回忆说总觉得一天空落落的。

甚至,赵家村里屁大点的孩子们,去学校上了一天课啥也记不住。唯独对老村长广播中的几句话,脱口而出,顺手捏来。

大概两年多前,赵家村附近某座山脉勘探出了一种世界稀有矿石,村里人称之为“春矿”,据说因为其引人发春,还据说这种矿石卖往国外,很值钱。于是一大批有钱人跑来开厂挖矿。随着矿场的扩大,很多外乡人跑来打工,很多人因此陆陆续续住进了赵家村里。

一时间,赵家村,仅仅是村里征地、道路、设施等补偿款数以千万计。而其他方面,仅仅是路过的车队就必须给村里交纳数额不等的修路养路费……

赵家村的人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更是从来没收过这么多钱。

大家都说赵家村发了。

很快在赵村长的全力主导下,

村干部们一个个外出学习取经,有些村干部还携带着家属一同前往外地学习,回来时还购买了大量的各地建设发展的珍贵资料,含各种光碟。

同时,赵家村也开始大力维修当地小学、幼儿园。

赵家村还重新修建了环村公路,直接建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此外,赵家村全村也建起了高档路灯,还在某繁华路口建起了一栋高档招待所,同时街上的袖珍型村集体门店项目也破土动工了。

当然,再省着花,最后一千多万元也花得只剩不足两万元了。

最后,在村长侄子领着县电视台的村长侄女采访村民时,大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都说,“幸亏是村长主持,要不然这钱早就花完了,哪能干这么多事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赵村长首创了新村风新村貌的受阅式。

原来这几年,赵村长一直琢磨着,美丽乡村,赵家村新村风新村貌建设必须要搞出动静,要搞出点名堂。

老赵村长想来想去,请了无数高人高参,最后想通了,唯有借鉴军队做法,进行检阅受阅。

很久以后,

赵家村简直横空出世,将空前绝后般的举办一期新村风新村貌的检阅的消息不翼而飞。

届时赵村长坐镇赵家村,赵家村新村风新村貌将以军人军容阅兵式向世人展现。

消息传出一举震惊了世界。

消息的另一边,赵家村的人们更擅长忆苦思甜,

他们说赵村长总是说,

“除了我,还有谁一心一意想着村民的。”“要不是我,我要不是在村长岗位,我操心这干嘛。”“我都一把老骨头了,生是赵家村的人,死是赵家村的鬼。”

“做人民的公仆是一个老村长的本色。”

“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

赵家村的人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更是从来没收过这么多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