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張立祥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連雲港市連雲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黨支部書記

見到張立祥時,他剛從街道的會場出來,“正在討論我們村申報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重點推進措施哩。”

張立祥嘴裡的“我們村”,叫黃窩村,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後雲臺山國家森林公園裡,被山坡攬在臂彎裡,東望著大海。環境是很美,但因近海資源的漸漸匱乏,之前靠打漁為生的村民們卻很貧窮,上世紀90年代,黃窩村是全區有名的三個貧困村之一,村集體負債300餘萬元。

【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指導紫菜養殖

貧困漁村的蝶變

為此,他南下浙江,北上山東,考察沿海養殖,還抽空到專業院校請教專家學者。後來,他決定帶領村支委一班人,大膽探索“轉捕為養”的路子,組建“專業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組織零散漁民抱團,大力發展紫菜養殖項目

“起初,也有風險和挫折。很多村民習慣打漁了,對紫菜養殖懷疑觀望,那麼好,我就和一個困難戶結成對子,養紫菜,當年的盈利,遠超打漁收入。這一來,大家就服氣了,也心齊了。”張立祥說。

【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海上現場觀察

很快,這個昔日的窮困村駛上了發展高速路。

張立祥不滿足於小富即安,單一品種的養殖模式抗風險能力低,為此,他藉助科技力量,與江蘇海洋大學、連雲港市水產研究所等本土科研院所對接,組織“漁業科技入戶”活動,積極推廣海參、江蘺、壇紫菜等新品種,實行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刺參沉箱式養殖等新模式,為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找到了新增長點。

【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在紫菜加工車間檢查產品質量

為了給村民提供更好的漁業生產服務,他還主導投資580餘萬元,新建了漁業碼頭2座、漁船維修船臺1座。2018年1月,他一手創辦的紫菜加工廠落地運行,標誌著黃窩村從紫菜養殖向紫菜深加工邁進一大步。目前,黃窩村的養殖面積從起初的500畝發展到了3.6萬餘畝,2018年產值突破2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660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3.2萬元,實現了村莊發展、百姓富裕。

發展理念的堅守

在發展過程中,張立祥始終秉持的觀點是,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沒有錯,但只有堅持綠色發展,綠水青山才能成為金山銀山。有了牢固的經濟基礎之後,他開始將目光從大海投向鄉村自身,在黃窩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開發黃窩景區,先後建成鳳儀廣場、澗潭水系、森林公園等項目和片區。如今,到黃窩來遊玩的人越來越多,全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他還積極動員有條件的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和農家院落,發展漁家樂休閒項目。

【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如今的漁村舊貌換了新顏

為了讓村居環境更美麗更便利,他帶領村“兩委”決策投資900餘萬元,實施道路改造、澗溝治理、村莊綠化,建成“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和“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

【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邀請專家深入生產一線解決實際困難

村莊在不斷髮展,張立祥也在持續進步,先後榮獲江蘇省“勞動模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突出貢獻獎”等多項表彰。

2018年,他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那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擔當。”張立祥說。

經過長期思考和多方調研傾聽,近兩年的全國“兩會”上,張立祥的建議都充滿了“海味”:《關於“管控工程用海,加大生態修復”的建議》、《關於振興中國紫菜產業的建議》、《關於加大沿海漁民大型藻類養殖扶持力度的建議》……

【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參加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檢察機關的護航

“村莊的發展,也離不開法治護航。”張立祥指著村委會里的一間“駐村工作室”說。這間工作室裡,連雲區檢察院的檢察干警不定期、可預約上門,為村民們提供法律諮詢,也成功調解過輕微刑事案件。

【人大代表風采】張立祥:海洋牧場“追夢人”

連雲港市檢察院機關黨委與村黨支部交流

根據黃窩村海洋養殖加工產業發展的現狀,檢察機關還給出了一些前瞻性的法律服務。“連雲區檢察院檢察長常常帶著問題來調研。譬如知識產權這方面,我們有不少紫菜加工企業,一方面,他們需要保護好自身商標,同時也要防止侵犯他人的商標。很多人對這個有認識盲區,檢察機關近期會來給這些小微企業主們上上課,講講典型案例,注意防患風險。我覺得這個很實在,很實用,把國家保護民營企業發展的好政策落實到了細節上。”講這番話時,張立祥恰好走到了近海養殖場邊,闊大的“海洋牧場”在夕陽下泛出金色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