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到退休年龄被退居二线,不担任实职,如何正确对待今后的生活

50岁,对于体制内人员来讲,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往上走,前路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发展的可能,能维持现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往后转,想提前休息吧,又没到时候。干工作积极努力吧,身体、思想、学识、能力等各方面,已经在走下坡路,根本不像以前那样风风火火的了。但如果因此贻误了工作,或者造成工作重大失误,又容易晚节不保,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却没落个好下场。

对于50岁的人员来讲,如果调任到新单位,却失去了实职,大概有三个原因:一是犯了错误。因工作失误,或者违反了工作纪律,不适宜在原机构、原岗位工作,被免职后调整到其他单位或者岗位。根据犯错的大小,有可能免职、降级,或者只是不担任实职,待遇还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埋头兢兢业业工作,以成绩重新换取人们的认可。千万不能破罐子破摔,否则还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没到退休年龄被退居二线,不担任实职,如何正确对待今后的生活

二是机构改革。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精简,人员编制都少了,领导职数也相应减少,原来许多在职人员,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竞争一个岗位,难免就有人因此失去实职。辽宁省事业单位试点改革,省直市直机构减少50%,县区直事业单位减少90%。机构减少,同样意味着领导职数减少,最起码这些减少后的领导班子,最少都有一个一把手,也许还有一个以上的副职,这些人员裁减下来,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被安置、消化,只能是暂时享受待遇,以等待重新任命实职。对于年轻人来讲,以后还有机会,但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讲,大多数情况下,就只能享受待遇等待退休了。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还好点,可以凭“职级并行”,论资排辈继续晋升,最起码待遇不受影响。但事业人员就只能默默地等待退休了,能再次担任实职甚至晋升的机会,已经非常小了。

没到退休年龄被退居二线,不担任实职,如何正确对待今后的生活

三是退居二线。一些领导干部在年龄大了之后,因为身体或者其他个人方面的原因,主动放弃实职职务,退居二线,以减轻工作压力和思想负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等待退休。还有一种是因为领导职数短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男满55岁、女满50岁,或者男满58岁、女满53岁时,鼓励或者要求退居二线,以便腾出岗位,让少壮派顶上。这是组织需要,并非个人意愿,因此在被动退居二线时,都会给一定优待,比如工资、级别提升,或者可以调整到一些更有保障、福利更优的单位、岗位。

50岁还没有到退休年龄,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退居二线,还都不是休息的时候,需要继续努力工作。不担任实职,并不是不工作或者没有责任了,如果因此长期不上班,或者出工不出力,容易造成“吃空饷”的问题,或者懒政怠政,临退休违反纪律,被处以党纪或者政纪处分。

没到退休年龄被退居二线,不担任实职,如何正确对待今后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