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被勞動力“冷凍”?專家找原因:過度重視教育,造成低生育率

金融、供需、人口,是影響房地產市場的三大要素。

金融和供需都好辦,主要看調控政策的鬆緊程度。

比如房貸利率上升,自然會抬高投機者的成本,樓市的成交量也必然會下滑,進而影響房價,反之,利率下降,資金自然會朝著樓市蜂擁而入,高槓杆的投機客就是這樣產生的。

供需方面,理論上來說,只要一個城市持續加大供地,房價上漲的基礎就沒那麼堅實。

拿鄭州和重慶來說,同屬中西部強市,同樣都在2016年左右“崛起”,為什麼要比武漢、成都的房價更低?原因無它,這兩個城市的土地潛在供應非常大,即便短期受炒房客增多的影響房價躥升,後期也不會出現一二手房價倒掛太多的現象。

唯獨“人口”這個要素,是所有人都無法掌控的。

萬科老總鬱亮曾經說過一段話:房地產分析的背後是人口分析。

根據萬科測算,我國城鎮主流購房人群(20歲至49歲)人口增量已過歷史高點,2011年至2015年這一增量曾達到4300萬人,2016年至2020年將降為1300萬人,2020年後預計有很大可能繼續下降。

樓市被勞動力“冷凍”?專家找原因:過度重視教育,造成低生育率

20歲到45歲,這是國內龍頭房企對購房客戶群體的定義,沒了年輕人,中年人帶來的婚房、改善房、學區房等需求,房地產的走勢很難長期向上。

放開二胎會不會好一點?當然會,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人口專家梁建章和黃文政認為,根據抽樣調查數據,2015、2016、2017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05、1.24、1.58,去掉二孩堆積因素,即使假定生有一孩的父母中有高達60%的母親會生育二孩,那麼2017年的自然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18(即0.67+0.6*0.67+0.11)。

事實上,目前的樓市,已經被人口給“鎖住”了。

國際上,一般把15-64歲的年齡,稱作為“勞動力人口”。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此前發佈研報指出,國民儲蓄率於2011年跌至50%以下,2017年相比2008年累計下跌5.8%,更重要的是,2009年之後,我國15-6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連跌十年,從高點的51%跌至46%。

15-64歲人口占比不斷下降,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意味著通過勞動取得收入的群體規模在縮減,越來越多的人將處於無收入來源但仍保持消費的狀態,由此才導致了儲蓄率十年間持續下跌。

樓市被勞動力“冷凍”?專家找原因:過度重視教育,造成低生育率

另一方面,這個數據連降十年,幾乎宣告了樓市已經被“冷凍”了,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社區、敬老院養老,勢必會降低人們購房的慾望,學區變的不再重要,婚房也沒有那麼多人去追逐,越來越多的耄耋老人,持續減少的年輕人口流動,房子不再是工作生活的首選項。

那麼,原因出在哪裡?為什麼我們的勞動力人口會下降?是什麼原因造成新生兒數量不斷減少的?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人說,與第四代“嬰兒潮”爽約有很大關係,目前的樓市,還在吃著80後的老本。

因為1981-1991年,是新生兒數量最多的年份,但是從1995年之後,因為性別比失衡的原因,新生兒數量就開始逐步減少,這一代人成長到現在,適逢婚期和主力購房年齡。

根據經濟學家梁中華的測算,目前中國光棍數量有4000多萬,其中農村地區就有3000多萬。尤其是1997年之後出生的人口,性別比一度高達100:120,每出生120個男孩,相應的只有100個女孩。

有專家的看法更深入:過度重視教育,造成了低生育率。

這個說法,筆者也是第一次見,近日,江蘇省社科院人口社會學專家苗國在《人口與健康》發表文章稱,警惕“未富先老”的低生育率陷阱,之所以出現老齡化與就業不振,其中一項原因就是“過度重視教育投入”。

樓市被勞動力“冷凍”?專家找原因:過度重視教育,造成低生育率

苗國認為,婦女較高的就業參與率影響多育子女,在資源約束條件下,家庭往往還會採取極端的“質量替代數量”策略。

在獨苗家庭,子女成才預期會顯得異常“非理性”,而“教育資源分配”加劇了家庭對優質教育資源爭奪的競爭。低生育水平與教育資源投入過度重視“相互促進”、惡性循環,固化低生育行為。

這點在東亞社會表現的更為明顯,尤其是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的港澳臺地區,低生育率甚至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兒童教育模式和住房結構,超低生育率“積重難返”。

專家的看法分為兩部分。

第一,“質量替代數量”,對子女的要求過於“非理性”。

這一點並不奇怪,君不見這些年來,學區房和補習班,成為抽乾多少家庭財力的兩大渠道,數據顯示,同一地段,學區房相比於非學區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價,部分名校的學區房溢價超過30%。

樓市被勞動力“冷凍”?專家找原因:過度重視教育,造成低生育率

前段時間看過一則報道,自己的半年工資,頂不過女兒的一個暑假,從輔導班到旅遊,從電子產品到興趣愛好,父母為了子女成材,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財力,都信奉“寧缺毋濫”,不敢再要孩子,更不用提買房的事了。

第二,大齡學生越來越多,從心理上“逃避就業”。

延長在校時間,讓青年人口就業推後,有點“治標不治本”,使得就業市場與教育市場日益脫節,企業越來越缺乏有真正市場價值的人才,個人也容易在漫長的教育時光消磨中,錯過就業與婚配的最佳生理年齡,形成雙輸局面。

筆者覺得,這樣的觀點有待商榷。

首先,樓市長期的購房人口不足,是這個行業擴張過快的原因。

無論是房企,還是購房者,都應該反思自己的置業理念,經營觀念,是不是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樓市被勞動力“冷凍”?專家找原因:過度重視教育,造成低生育率

不會有任何一個行業,能保持20年數十倍的高速增長,尤其是在居民槓桿率逼近60%,房屋空置率超過20%。城鎮化率空間不足20%的情況下,行業走下坡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其次,教育,毫無疑問應當成為一個社會的重中之重,不存在投入過度的情況。

像學區房、輔導班,確實擠壓了一個家庭的很多財力,但這種盲目的比拼,使不少家長陷入了誤區。

平時自己工作忙,一定要把孩子交到最信任的學校和老師手中,才算自己對教育負責了,平時自己沒時間接送孩子,把孩子往補習班裡一放就解脫了,跟同事比,跟朋友比,比來比去,早已丟失了初心。

真正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是陪伴,不對孩子抱有過高的預期,也就不存在專家所說過度投入的情況,更何況,低生育率的原因本來就是“千絲萬縷”,不能單純以一個角度就得出結論,這樣未免有點草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