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什么是九蒸九晒

“九蒸九晒”是指采用反复蒸和晒加工过程进行中药炮制的古法,具体细节因药材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是为了纠偏药性或增加有效成分,减少毒性成分。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蒸一般是指用水蒸气来蒸煮药材,在此过程中对木柴,容器和蒸煮时间以及季节都是有所要求的。比如李时珍曰: “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瓦斯,而祛逐风寒,所以能去腐生新”; 而《抱朴子》云: “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药力”。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在蒸药时一般是以蒸透为度,然后取出药材摊开足晒,雾天或雨雪过后不宜马上晾晒,早晨露水较重时也不适合,一定要保证药材完全干透。

“九”是具数还是泛指?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所谓“九”,只是表示多的意思,不一定就是确指的九次,可以是九次,也可能大于九次,也可能是在二次到九次之间,中药材蒸晒的次数是以颜色,光泽和形态作为评判标准的。

哪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1、 何首乌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本草纲目》描述“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涩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制首乌在临床上已被使用数百年,要求的炮制方法为“九蒸九晒”,炮制后的何首乌颜色乌黑,有光泽,呈角质状。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古代中医对九蒸九晒后的何首乌切割工具也有明确记载宋·《证类本草》记载“九蒸九曝,乃可服,忌铁器,用铜刀切片,酒净拌,入黑豆九蒸九晒入药”。

2、地黄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地黄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中,是“四大怀药”之一,在诗歌《地黄》中有两句诗为“四物为君八 味首,九蒸九晒制须精”。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曰: “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曝干,如此九蒸九( 曝) 乃止”。

“ 九蒸九晒”地 黄应以色黑味甘为佳,例如宋·《本草图经》中曾有 “汁尽色黑,味甘如怡糖”的记载。

3、黄精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黄精的“九蒸九曝”在明·《本草纲目》中记载“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本草从新》中也有“黄精去须,要九蒸九晒用,每蒸一次,必须用半月方透”。 黄精“九蒸九晒”后的标准应为色黑,味甜,滋润。

传统工艺背后的现代论证

何首乌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在“九蒸九晒”过程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明显减少,泻下作用减弱,并且随着大黄素含量的减少,何首乌对肝脏的毒性也会降低;这说明何首乌“九蒸九晒”后可减毒。此外,生首乌炮制后还原糖的含量明显增加,补益作用增强,是补肝益肾的良药,而且在治疗头发早白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

地黄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生地黄性寒凉血,反复蒸晒后可使药性变温和,味道变甘甜,具有益精填髓,滋阴补血,借助酒力行散,更有利于补血。

研究发现熟地黄的核心成分可作用于免疫和神经系统,尤其对老年疾病和免疫性疾病有显著功效,同时还可以保护肝脏,补肾壮阳,这说明地黄“九蒸九晒”后可缓和药性。此外,地黄反复蒸晒后,厚重之气散失,消除了湿腻之性,补益功效增强。

黄精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

生黄精中粘液质含量很高,对喉咙有明显刺激作用,现代实验发现,在反复蒸晒过程中粘液质会发生分解,多糖含量逐渐减少,起到减毒作用。反复蒸晒后的黄精补益功效增强,可补脾润肺,温补肾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