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站在教室外,媽媽看到十分氣憤,老師:忘記叫回來了

本文由“教育暢談-文墨”原創

實際生活中,老師組織召開家長會,作為家長理應積極響應,這既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又是對孩子教育的重視。

由於有的家長工作繁忙,避免不了會遺忘不能參加或者遲到。從情理上來講,老師應該給予理解,家長也應該及時和老師溝通,避免產生誤會,這既意味著對老師的尊重,也能給孩子一個合理的交待。

但是,現實中發生的事情,有時難免不產生想法,唯有理解才能化解尷尬和誤會。

小文母親參加家長會意外遲到,發現孩子孤零零站在教室外,非常氣憤

小文放學回來,就和媽媽嚷著說:“媽媽,明天開家長會,老師說,家長必須參加,你可別忘了。”

孩子自己站在教室外,媽媽看到十分氣憤,老師:忘記叫回來了

小文怕媽媽忘記,還特意強調一句:“上次你忘了,老師都不高興了。”

媽媽聽完,對兒子說:“放心吧!這次忘不了,我一定去!”

上次,因為她打工的廠子臨時出了點狀況,就把開家長會這事忘了,等到想起時已經錯過。過後,又和老師進行了一番解釋,聽老師的口氣,感覺有些不高興。

這次,她怕忘記,就在自己的手機上定了時。第二天,小文媽媽到工廠先請好假,下午手機鈴聲一響,就騎上電動車匆匆忙忙趕往學校。

沒想到,她在途經一個路口時,和一輛突然駛出的轎車發生剮蹭,又耽擱了時間,好在人沒事,不過,開家長會還是遲到了。

等她到學校,家長會早已開始,但是,當她往樓上去時,卻發現了站在老師教室門口的兒子。

孩子自己站在教室外,媽媽看到十分氣憤,老師:忘記叫回來了

兒子看到媽媽,生氣地問:“媽媽,你怎麼才來啊?”媽媽說:“路上出了點事情,耽誤了。”

小文媽媽看到兒子孤零零一個人站在教室外,心裡就對老師有了想法,加之剛才路上發生的意外,這讓她非常氣憤。

她接著問兒子,老師在哪裡開家長會,兒子說:“我帶你去。”於是,她跟著兒子上了四樓,來到學校會議室,門也沒敲,就直接進去了。

她的突然闖入,讓開會的家長和學生都回過頭來觀望,此時,也打斷了老師的講話。老師看到小文母子,才想起來,由於自己工作的疏忽把孩子忘記了。

孩子自己站在教室外,媽媽看到十分氣憤,老師:忘記叫回來了

就在這時,小文母親已經帶孩子來到講臺前,質問老師:“你為啥把孩子自己扔在樓下?”老師急忙解釋,由於剛才忙,把孩子忘記了。

這樣的解釋,並沒有獲得小文母親的認同,就繼續和老師理論,她認為是老師故意的,因為她上次就忘記了參加家長會,這是老師的打擊報復。

事實上,老師安排學生在教室門口等家長,讓孩子帶家長一起去會議室,因為小文母親來晚了,孩子就一直在等,老師也確實忽略了,到時間後,沒有讓小文上來。

那麼,作為小文媽媽這樣不理智地去和老師理論,顯然,也是不妥的。如果,老師真的是小肚雞腸之人,通過小文媽媽這樣一鬧,雙方矛盾激化,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以後面對老師時會產生心理陰影,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是家長和老師的共育對象,家長和老師之間良好關係的建立很重要

其實,家長和老師之間本應該是合作關係,目的是把孩子教育好。如果老師和家長之間關係出現裂痕,在以後的合作中必然會溝通不暢,這樣就會遇到阻力,而孩子的教育不是兒戲,一旦錯過了沒有重來的機會。因此,家長要注重和老師關係的處理。

1、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費斯汀格法則告訴你,你的決定有多重要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曾提出費斯汀格法則,他認為:“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孩子自己站在教室外,媽媽看到十分氣憤,老師:忘記叫回來了

也就是說,小文媽媽最開始因為自己原因忘記開家長會,第二次又發生意外遲到,這都可以理解為生活中的10%,而後面90%將要發生的事情,就取決於小文母親的情緒和態度了。

仔細想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小文媽媽到校後的態度和舉動決定著未來老師的態度,還有孩子未來的成長走向。如果小文媽媽換種態度,可能會讓老師感到愧疚,今後,會對小文更加關照。小文看到媽媽和老師關係融洽,身心會健康發展。反之,就可能是另外的發展曲線了。

所以,家長和老師關係處理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左右自己的判斷,從而影響到後續事情的走向。

2、家長在和老師關係處理中,不要犯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描繪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讚譽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譴責或讚譽環境)的雙重傾向。

基本歸因錯誤我們經常會犯,不僅僅是和老師關係處理上,就是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犯,這主要是由個人猜想和主觀判斷影響的。

比如有的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或者作業不認真,老師罰孩子寫作業,本意是想通過這個手段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予以糾正。

孩子自己站在教室外,媽媽看到十分氣憤,老師:忘記叫回來了

可是,有些家長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是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故意刁難,可能由此聯想到是不是教師節沒給老師發紅包等等,從而對老師的舉措做出誤判。

這樣,家長很容易對老師就有了意見,在今後的關係處理中,無異於埋下了隱形炸彈,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3、家長要以“理解萬歲”為準則,這樣更利於家長和老師良好關係的建立

家長每天為了生活在奔波,老師為了學生也焦頭爛額,家長已經領會到一個孩子氣得大喊大叫,那麼,老師要管理那麼多孩子,他們工作並不輕鬆。

這就需要彼此之間相互理解,互相幫助,這樣不僅有益於家長和老師良好關係的建立,還有利於家長和老師之間友好的交流溝通。

由於學校和家庭是兩個陣營,孩子在兩個陣營裡成長,要想做到對孩子深入的瞭解,更好的教育,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是少不了的。

孩子自己站在教室外,媽媽看到十分氣憤,老師:忘記叫回來了

正所謂:生活中有了溝通,才出現冰釋前嫌、和睦相處、門庭若市等四字成語,我們的生活才更美好。

弗羅斯特說:“與人為善就是善於寬容和理解。”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裡,缺少了理解和寬容就會牢騷滿腹、矛盾重重。關係很容易出現僵化,影響彼此之間的相處,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所以,家長要以“理解萬歲”為準則,建立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良好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