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高彥發: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兩次立功

“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部隊,這個兵當得特別光榮,特別偉大。”在省第一榮覆軍人醫院,記者見到91歲高齡的老兵高彥發,回憶自己當兵的感受時,老人雙眼溼潤。

高彥發1948年參軍,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榮記大功兩次。

老兵高彥發: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兩次立功

捨生忘死:為了新中國

在解放戰爭中,高彥發參加過圍困長春、攻打錦州、解放天津、解放廣州、解放萬山群島等著名戰役。

“我們那個連打完遼西會戰僅剩下30多人。當時,第一次衝鋒,一班長、排長、司號員、連長都犧牲在那兒了。”在高彥發的記憶中,最讓他難忘的是遼瀋戰役中遼西會戰那場艱苦的戰鬥,說起身邊一個又一個倒下的戰友,高彥發老人聲音哽咽,流著眼淚說:“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幸福、我知足啊!”

老兵高彥發: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兩次立功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高彥發和戰友們離開祖國,來到異國他鄉,參加了著名的雲山阻擊戰,並在此次戰鬥中榮立大功一次。“當時就感覺眼前一片漆黑,耳朵什麼都聽不到了……”高彥發回憶當時情形,“美軍的飛機白天晚上輪番轟炸。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兵,都是機械化部隊,使用現代化武器,志願軍那時候手中只有雜牌槍。”說起當時的情景,老人動情了,“可我們不怕,我們是為了保衛新中國!”老人說到這裡,語氣堅定。

1952年的一個夜晚,經過周密偵察,高彥發和兩名戰友各自身背近90斤的炸藥包準備炸燬一座大橋,以阻止敵人行軍進程。可就在接近橋頭時,被敵方發現,敵人立即連續發射七八發炮彈,距離高彥發不遠處的一名戰友在敵人炮火的轟炸下犧牲了,他和另一名戰友也身負重傷。說起當時的情景,高彥發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身上落的都是石頭、土塊,戰友挖了好久才把我挖出來。”戰友把高彥發緊急送至包紮所進行簡單止血,隨後又將他送到戰備醫院。經醫生檢查,初步診斷為耳膜損壞。由於朝鮮戰場醫療環境惡劣,高彥發被送回國治療。

老兵高彥發: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兩次立功

不忘初心:傳播紅色精神

和平時光裡,高彥發時常想起並肩作戰的戰友們。每到“八一”建軍節,高彥發都會到烈士陵園緬懷英烈、回顧歷史,向逝去的戰友敬禮,以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深切思念。“我是從炮彈坑裡被戰友挖出來的,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我見證了國家的強大和百姓的幸福生活,我要把我看到和享受到的都告訴戰友們,讓他們知道,我們當年的血沒白流,英雄的鮮血換來了百姓的好日子。”這是高彥發每次在戰友墓碑前都要念叨的。

“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必須傳承紅色基因,使之融入年輕人血脈之中、內心世界、靈魂深處。作為老兵,趕上了新時代,我就有責任、有義務將紅色精神世代傳承。”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高彥發主動當起了“紅色歷史口述員”,為省農科院、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等單位的黨員和退役軍人講述戰火硝煙的往事,講述鐫刻於腦海中的紅色印記。已年過九旬的高老,為了讓自己在講述紅色故事時更有邏輯性和條理性,經常邊講述邊悄悄數著手指頭,每講完一個故事,他就攥緊一個指頭。每次為大家講述紅色故事,高老的手指都被自己攥得通紅。

老兵高彥發: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兩次立功

在高彥發的帶動下,省第一榮覆軍人醫院多名老兵自發組成了紅色歷史宣講小組,為身邊的工作人員以及來醫院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的黨員講述紅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

“我們要把革命前輩的紅色精神融入血脈、根植心中,用實際行動續寫前輩們的光榮與夢想!”一次次感人至深的講述,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讓前來聽課的黨員內心充滿感動和欽佩。大家紛紛表示,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本職工作,為吉林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維晨 通訊員 趙建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