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吧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諸葛亮死後嘴裡含七粒米的情節,是出現在《三國演義》裡的。在原著第一百四回中,作者寫道:
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
這段話很容易理解,大概就是諸葛亮死後佈疑陣,恍了司馬懿一下。
可真要深究的話,大龕是什麼?在這裡有什麼意義?明燈又是什麼?在這裡又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七粒米?而不是七粒小麥?為什麼一定要放在嘴裡,拿在手裡不行嗎?
相信大家都去過深山古廟,亦或是去過深宅大院。我們一腳踏入,第一眼會看到一個影壁,影壁上會有一個洞。這個洞就是龕,龕裡會有個神像。諸葛亮將自己置在大龕內,完全是把自己當成神了。
這盞燈也是很有講究的,它的名字叫明燈,其實就是冥燈。有什麼用處呢?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地方有這樣的傳統習俗,在老人過世之後,會在腳的一邊點上一盞燈,這盞燈其實就是明燈。
明燈大概就是為逝者指引西去之路,讓他能夠乾淨利索的往生。至於為什麼會用米,這是由於諸葛亮的身份所限。
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根據周禮記載,各個階層之間的界限不僅明確,每個階層能用什麼器物,也是被規定的死死的。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本就是士大夫階層,死後所含也應該是璣。(璣即米)
諸葛亮臨死前,在行軍帳裡大擺七星燈,意圖延長自己的壽命。奈何天妒英才,被誤闖誤入的魏延,一巴掌拍散了七星燈。最後也身死魂滅,可悲可嘆。
所以說七這個數字是非常有意思的,諸葛亮當然明白這個數字的含義。既然在行軍帳裡擺七星燈,能夠為自己增壽,如果擺一個小型的陣法,是不是也能延緩靈魂消亡呢?
於是乎,諸葛亮大膽的將七星燈擺在自己的嘴裡。以米為燈,以身為營,以龕為界,將靈魂鎖在龕內不散。故而瞞天過海,以使將星不落。
從結果上來看,諸葛亮卻是成功了。可是,如果把結果再往後推幾十年,諸葛亮卻失敗了。諸葛亮這一瞞天過海,其實是在透支蜀漢的國運,他貪戀人世間的每一刻鐘,都將以蜀漢的滅亡為代價。
山鬼祗樹
諸葛亮死後口中含七粒米的說法源自《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第一百十四回寫了諸葛亮借壽無果,死於五丈原,但為了蜀軍能全力而退,囑咐楊義:“我死後不得大張旗鼓地馬上發喪,你們作一個大龕,讓我的屍體坐於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
兩漢時期,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對待死者要如生前一般對待、一般尊重。筆者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這一情節一定程度上受了該觀念的影響。而死者口中含東西,本是為了讓死者前往冥界時有錢財可用。
《後漢書.禮儀志》說:“登遐,飯含珠玉如禮”。死者口中含東西這是古代喪禮之一,稱“飯含”,就是把珠、玉、穀物或錢幣放入死者口中。根據死者身份的不同,所放之物也有不同。《周禮•地官•舍人》稱:“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而關於含,“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所以,諸葛亮口中含米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至於為什麼是“七粒”,可能跟中國古代的一些鬼神觀念有關。古人認為七天是月亮週期的一個輪迴,星盤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諸葛亮的口含七粒米也許就是表示想用一種術法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盤上不露餡。這也是對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近乎妖”形象的再次描述。
而史書上記載,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積勞成疾病死的。與《三國演義》相同的是,也是秘不發喪,用諸葛亮真真假假的死訊騙過司馬懿,使魏軍從容退去。可見,雖然諸葛亮的死也許沒有那麼多的戲劇性情節,但諸葛亮與其接班人楊儀、姜維的聰慧是不可否認的。
國家人文歷史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諸葛亮一生戎馬,不辭勞苦,為蜀漢恪盡職守,被後人譽為忠臣的典範。諸葛亮善於謀略,精於用兵,先受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隨劉備南征北戰,建立蜀漢政權。又受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對於劉備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前後出師表,展現其克復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六出祁山,諸葛亮踐行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諾言。諸葛亮的北伐可謂感天動地,由此諸葛亮忠臣良將的影響也深深的烙在後人的心裡。
然而事不隨人願,諸葛亮因年事已高,日夜操勞,為蜀漢殫精竭慮,與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諸葛亮死前留下遺命:不得發喪,並且口中要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諸葛亮為何要求死後要口含七粒米呢,筆者以下簡要分析。
首先諸葛亮認為口含七粒米可以鎮住他的靈魂不離開,將星不隕落,以此騙過司馬懿,使其不敢來犯。古代人多奇謀異士,善於五行八卦,對於星象也頗有研究,能人異士可以通過夜觀天象看到自己的將星,也可以看到別人的。當一個人即將死去的時候,他的將星就會隕落。
司馬懿也善於夜觀天象,也能洞察諸葛亮的將星,諸葛亮正是想通過“口含七粒米,腳下一盞燈”這種法術來將自己的魂魄留住,至於為何要七粒米,古代的神鬼觀念認為,七天是雪亮的一個輪迴,星盤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重要的代表。這樣就能保證將星不隕落,司馬懿也就無法看出諸葛亮死亡,魏軍也就不敢輕舉妄動。可憐諸葛亮生前為蜀國操心,死後也要盡忠職守。《三國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又囑咐楊儀曰: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體坐於龕中;以七粒米,放吾口內;腳下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
其次口含七粒米也是古代人死後舉行的一種儀式。古人相信,人死後靈魂就會離開身體,但是為了挽留死去親人的靈魂,以便能夠多看親人幾天,完成守孝送葬的禮節,古人通常會在死去親人嘴裡含七粒米,古代人又把這種禮節稱為含“飯”,也就是不管嘴裡含的什麼都叫飯,有時也把珠、玉、穀物等放在嘴裡,根據死者的身份不同而不同,現在人多在嘴裡含銅錢,這些都是喪葬禮節。史料中也曾記載:皇帝飯以玉,諸侯飯以珠,醫生飯以米。諸葛亮不是諸侯因此口中含米。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死了的人就如同活著一樣。諸葛亮也就是用這種障眼法,騙過了司馬懿,蜀軍才得以安全退入漢中。古人關於“含飯”的記載如下:
《後漢書.禮儀志》記載:
登遐,飯含珠玉如禮
《周禮.地宮.舍人》記載:
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天子含食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再次口中含七粒米意喻對死去人的尊重,也是為了讓靈魂通過冥界時有錢可用。 兩漢魏晉時期,人們對於死者極其尊重,即便是現在也有“人死為大”的說法,其一也就是人死這件事情的最大的事,什麼事情都要靠邊站,其二死者是最應該敬重的人,所有人都不得冒犯死人。在兩漢時期更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也就是對待死者要如同對待其生前一樣尊敬,《三國演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此觀念的影響,諸葛亮口中含米,也是生者對與他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諸葛亮想通過“六丁六甲”之術,在他死後,能將將星保持不隕落,以防司馬懿看透事實。
雖然口中含米不能保證將星不落(其實也沒有將星),但諸葛亮用心良苦,時刻想的全是蜀漢的安危,確實值得後人敬佩。劉備所能得知此事,必能欣慰!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死後口含七粒米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自己的解釋是:“如此則將星不落,吾陰魂自起鎮之。”
諸葛亮是在天上有將星的人,死後將星墜落,諸葛亮用次法術為六丁六甲之術,可以在他死後能保持將星不落,以免讓對手司馬懿因此看出端倪。
至於七粒米,古代的神鬼觀念認為,七天是月亮週期的一個輪迴 ,星盤中的北斗七星也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諸葛亮口含七粒米就是用法術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盤上不露餡。
諸葛亮的遺囑是:“口含米以召其尚能食,胸覆鏡以召其尚能看,手執筆以召其尚能指揮,足踏土以召其尚能行走,如此則將星不殞,能惑司馬懿。”
這本來就是一種虛張聲勢,主要是用於內撫軍心,即便是真如書中所寫,死諸葛嚇走生司馬,也是因為司馬懿多疑。
八風秀
與諸葛亮去世時“口含七粒米”高度雷同的是:同時期曹丕妃子甄宓死後“口中被塞糠”,這二者雖一個含米一個含糠,但其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同一回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古老的喪葬風俗習慣,俗稱“含口”。含口是指入殮時,給死者口裡含一種物品。而這個所含之物,乃是非常講究,須根據死者身份選擇所含物品。
那麼具體是怎樣規定的呢?
《白虎通崩薨》載“所以有飯含何也?緣生食,今死,不欲虛其口,故含。用珠寶物何也?有益死者形體,故天子飯以玉,諸侯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也。”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飯”是含的意思,這話翻譯過來就是:皇帝死後口含玉類物品,諸侯親王死後含珍珠類物品,大夫(相當於現在的部長類高官)含米類物品,士(普通官貴)含貝殼類物品。
再來看諸葛亮,諸葛亮過世時官至丞相,很明顯相對應的應該是“大夫以米”,所以他死時口含七粒米是合乎禮制的。至於為何米的數量是七,則是因為:諸葛亮死前就曾試圖用七星陣續命,以拖延時日和司馬懿對陣。 結果,不小心被魏延滅了。為了真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不得以用米在身上擺了七星陣,目的是拖延魂魄散去的時日。
而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地拖延,是因為諸葛亮是將星,一旦魂歸將星必落,司馬懿看出諸葛亮已死勢必會一舉拿下蜀軍。於是乎,諸葛亮出了此策。諸葛亮不愧是諸葛亮,因為他死後的這個奇招,諸葛亮死後魏兵果然從容撤退了。可惜,諸葛亮雖拖延了蜀亡的日期,卻也僅能拖延而已。
再回到文開頭的甄宓“口被塞糠”,這大概是甄宓對手曹丕寵妃郭女王根據《周禮·地官·舍人》想出來的狠招,郭女王一直記恨甄宓得寵有子嗣而自己沒有,於是想辦法進讒言讓曹丕殺了她,以後,依舊對甄宓恨之入骨的郭女王還嫌不過癮,於是她在甄宓死後將她“以發覆面,以糠塞口”(用頭髮害住臉,用糠塞嘴)。
為什麼這裡會用到糠呢,因為《周禮·地官·舍人》講到死者口含時,有這樣的記載:“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重點就在最後一句:庶人死後口含穀物,而糠就屬於穀物,郭女王用這種方法進一步侮辱甄宓:你死後,就是一個低賤的平頭百姓。古代最重身份等級,如此一來,貴為皇族妃子的甄宓自然就受到了最重的侮辱。好在,多年後,甄宓兒子繼位為帝后,追封甄宓為皇后,並逼死郭女王同樣在她死後“以發覆面,以糠塞口”。
關於含口,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規定,但不管哪個朝代的含口都始終:按其階級地位和貧富狀況而定。慈禧太后死後,口含是夜明珠。現今出土的陵墓,有很多墓主也有口含。
中國曆朝,口含記載最詳細的要數唐代,根據記載:唐代皇帝飯粱含玉,三品以上官員飯粱含璧,四、五品飯稷含碧(綠玉),六品以下飯粱含貝。明代規定五品以上飯稷含珠,九品以上飯粱含小珠,庶人飯粱含錢(銅錢)。
奇扒公式
好久沒講故事了,諸葛亮的神奇故事太多,《三國演義》將他刻畫的非常傳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奇門遁甲、兵法、治國之道,無所不能,還能向上天借壽命。為了方便理解,先大概講一下背景。
《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這裡有個小故事,說的是一個少年“趙顏續命”的故事,這裡面就提到了南鬥星君、北斗星君主要是負責掌管生死的,南鬥注生、北斗注死,管恪算出了趙顏即將殞命,所以就命他在卯日準備好酒肉,去一個地方看兩個人下棋,不要說話,只需要負責添酒加肉就行,不知不覺南北二君發現吃完了趙顏的酒肉,覺得不好意思,就答應幫他個忙,後來通過生死簿發現原來這個少年將死,於是北斗星君增加了壽命,原本19歲的壽命竟然添加到了99,所以諸葛亮後面向天借壽命作者是鋪墊了的。
而後諸葛亮在五丈原心有所思,夜觀天象,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於是向上天再借壽命,需祈祀七日,地上擺的是北斗七星之陣型,只要七日主燈不滅即可再獲陽壽十二年,可惜在最後一日被魏延破壞。
在借壽命無果之後,諸葛亮立即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可以確保蜀軍全身而退,那就是叮囑手下在其死後不能發喪,口中含著七粒米,腳下要點長明燈一盞,這樣蜀軍便可安然無恙。
這又是為什麼?很多人看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麼要含七粒米?
原來古代一直有個說法,每個人在天上都有對應的星星,而諸葛亮是將星,如果在死後這個將星必然隕落,三國演義裡也多次描述諸葛亮、司馬懿等人總是觀星象,主要是為了通過星象得知對手的情況,所以為了迷惑司馬懿才想了這個辦法。之所以含米是因為古代有規定:“皇帝含玉、諸侯含珠、大夫含米。”看看慈禧太后還含夜明珠,諸葛亮對應自己的階層自然含米。
有人又問為什麼含七粒米?
主要是7這個數字在古代喪葬文化中的含義,還有就是對應北斗七星,含七粒米可以藉助北斗七星,使得自己的靈魂不散,將星不落。
那麼諸葛亮這樣做有效果嗎?
有!司馬懿夜觀星象,發現諸葛亮的將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便打算派兵去追,可是細細想來又發現將星還在並未隕落,諸葛亮一生謹慎,所以司馬懿打消了追擊的念頭,怕是諸葛亮的詭計。後來才知道諸葛亮確實於五丈原病逝,自己也甚是生氣。
事實上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面被神化,正史裡諸葛亮一生鞠躬精粹、死而後已,凡事都親力親為,最終因勞累成疾致死。現如今史學家們推測,諸葛亮應該是患有消化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因為諸葛亮生活作息不規律,也曾多次暈厥,再加上多次北伐的失敗,最終病逝,享年53歲。
羽評歷史
晚唐年間有一個叫陳蓋的文人,為時人胡曾的《五丈原詩》作注,寫的是這麼個緣故:
諸葛亮囑言“足下踏土”,“鏡安心前”,口中含七粒米和水錶示還能飲食;手中握著筆和兵法,又有明燈安於頭前,暗示還在謀劃軍謀。這樣的解釋也是一種。
其實這是一種禮節,由來已久。將死者話柄以物的喪葬風俗,古稱“含”,又稱“琀”。文獻中則有稱“飯玉”、“含玉”等。指放入死者口中的黃金,美玉,珍珠,米,穀子等。若以穀米為食物,普通者稱為“飯”,若以“貝玉,則稱“琀”。
古籍中寫著,皇帝飯以玉,諸侯飯以珠,醫生飯以米,士以貝也。
諸葛亮不是諸侯,只能算是醫生 ,此醫生非彼醫生。所以口中含米。而又正如陳蓋所言,就像還能飲食一樣,雖死猶生。大義啊!
至於為什麼放七粒米,那就應該契合中國喪葬那個文化的“頭七”吧。不行,晚上寫到這突然渾身一激靈。聽說人死後七天靈魂會回來看看。以此掩蓋死亡,相當於障眼法,讓司馬懿不敢決定進退。而陰魂自起鎮之。就是你敢動,我馬上滅了你。開個玩笑,也體現了孔明對蜀國的不放心啊。
歡迎關注俺,獲取更多好玩的歷史故事!
叮咚趣說
古人的觀星術非常的發達 諸葛亮在荊州夜觀天象就知道 龐統已經掛了 他是為將之人 天上有將星 他口含七粒米的意思就是 他運用了一種法術 就相當於人掛了魂魄還在 也就是說 和正常人一樣要吃飯 可以保持將星在一段時間內不墜 要是不這麼做 立馬就被司馬懿看出 諸葛亮的將星墜了 諸葛亮死翹翹啦 全體集合 朝諸葛亮大本營進攻
馬口呂布
諸葛亮死後口含七粒米的來源於《三國演義》裡面的第一百零十四回故事情節,裡面寫到諸葛亮因為魏延踏滅了明燈,借壽無果,最終隕落於五丈原。
然而諸葛亮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後,寫完上表交代遺囑併為了讓蜀軍隊伍能夠撤退,諸葛亮囑咐楊儀說道:死後不能大張旗鼓地發喪,並且作一個大棺,讓我的屍體坐在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一盞明燈,切莫舉哀: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
司馬懿見諸葛亮沒有倒下,必然不敢輕舉妄動了,蜀軍即可全身而退之。
至於為什麼要含米七粒,數字七在我國喪葬禮儀中有著深刻文化的含義,農曆七月十四,也稱鬼節也是百鬼遊行的日子,此外人死後七天要做頭七,據說七天後會歸魂。含米七粒,或許也是藉助這個七字背後的神學深意以拱托出諸葛亮玄學的高深!
問問與答答
眾所周知諸葛亮精通占卜算卦,常常能未卜先知,而其對道術精通遠非常人能及。
道家認為,人有七寶,分別為精,血,黑,髓,腦,腎,心。人身上有七個穴位分別代表人的七脈,也稱氣脈。
口含七粒米主要是為了震住諸葛亮的七脈,使之在氣象脈數上與常人無二,吩咐下人做的大龕其實就是大號的棺槨,是用來鎖住三魂的,如此一來三魂七魄不散,再加以長明燈牽引住魂魄,就算是星宿老仙只憑觀星術也難分虛實。哪知道魏延不長眼踩滅長明燈,這也是諸公失算之處,而最後一句“吾魂自起鎮之”更加厲害,是一種逝者通過意念控制靈魂對生前仇敵進行心理催眠的法術,其原理就是類似於物理學中的量子能衝擊......
最後,在下實在編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