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外流,东北会出现空城现象吗?

那谁是谁家的


我自己是上班族一个,白天上班,下班做做兼职,我自己找过很多,什么刷单,挂机什么的,费时费力,太麻烦了,

现在自己找了一个,主要是不花钱,容易上手,现在一天稳定有个200+,感觉满足了,越往后收益越大

如果你在找兼职,现在还没找到,我可以分享给你,了解一下,感兴趣就做,不感兴趣就在找找。

刚开始我还不信,后来亲自测试看了看,是真的。 就是简简单单像平常刷手机一样,每个人一天至少在手机上花费几个小时时间,为什么不遍看遍赚金币换现金呢,反正是免费的,新用户还要红包拿,不拿白不拿,当做零花钱了。 今日头条真的是为大多数读者谋福利呀,金币的获取在于你的阅读而来了,我都后悔知道晚了。

红包邀请码:1457118231 可以选择提现到微信,支付宝都可以,我喜欢用支付宝所以就提现在支付宝了。

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尝试尝试。 1457118231

可以通过应用商店下载,记得填写新用户专享邀请码 1457118231 领取现金红包奖励哦

点击立即下载→

填我邀请码【1457118231】

你我各得32元【可以立即提现】


浩哥88899


我是黑龙江鸡西市的,我初中毕业时同学46人,其中留在鸡西市的不超过9人,其他同学中有一个在哈尔滨一个在长春,剩下的的35人都离开了东北。最严重的事情是我们这46个初中同学中,只有一对是双胞胎家庭的,其余44人都是独生子女,那么留下的9人现在也都成家了,也都是家里只要了一个孩子。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黑龙江出生率低于0.8的问题了,而是这0.8中的0.6长大后必然会离开东北,真实的能留下的只有0.2。那么20-30年后不仅仅是不是会出现鬼城的问题,而是东北将出现大范围的无人区。中国东北曾经人类居住生活过的城镇乡村将会慢慢回归到原始森林、沼泽地、湿地。参考人类消失后的世界,无人区中东北人存在过的一些证据将会消失不见,会出现数千万的无主荒坟,外地人来东北地区荒野求生,遇见了,会感慨,他们是谁,来自哪里,他们的后代去了哪里……。

这就是东北人最大的悲哀。


快乐的风132939819


这个的确是容易出现的!目前,东北的城市里相对来说还不是太明显,特别是那些县级市,县城,乡村,这种情况正在一步步加剧!记得前几年去过一次黑龙江的一个县级市,大街上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很少,但是,后来快过年的时候又去了一次,那些年轻人和出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满大街和商场都是人。去年又去了一次,也是快过年的时候,人就少了很多,黑龙江那里的朋友说,有本事的和年轻的基本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困难户,有条件的都去外地了,东北的冬天还特别冷,冬天出门在外面不能逗留太久,基本都是待在家里。再加上东北经济不景气,搞的人浮气躁的,留在老家的男人,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没有稳定工作的,大多靠酒精麻醉自己,挣不了几个钱,喝的都是散白酒,几块钱一斤的。照这样下去,东北出现空城也快,首先是黑龙江那边,脾气比能力大的地方!


思雨小子


这个问题已经议论了很多回了,现在大家还在议论此事,其实是很无聊的事,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人口减少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本质的问题议论的不多,现在我们就在谈一谈这个问题。

首先人口减少是很多发达国家的通病,就是国家的发展,跟人口的增长成反比。

第二,从全世界的普遍情况看,就是温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方流动,这是世界的普遍现象。

第三,当年大批大小国企一夜之间成为泡影,改制四十年的今天,私企也没有形成气候。

第四,我是黑龙江人,黑龙江是资源大省,石油,煤炭,深林,农业的原先的军垦,后改为农场管理局,这样管理局全省有很多,总管就是北大荒集团,煤炭森林也是一样,原先根本没人的地方,就是因为国家需要这些资源,这些地方,都成了地级市,像煤炭为主的七台河,双鸭山,鹤岗,鸡西,森林的牡丹江伊春,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原先有十个林业局。现在全省是什么状况,石油少了,煤炭枯竭,原始森林已经换成了人工林,无木可采,国家为了保护黑龙江的粮食的大局,现在全省的林业禁止采伐。农业更是如此,黑龙江的国家大农业战略的发展,原先几百个人干的活,现在几个人就干了,今后为了机械的运作,很快很多村子不是取消,就是合村,农垦更是如此,连队都没了,一望无际田地,干活的人根本看不到,只有大型机械在运作。

综上所述, 结论就是,现在资源没了,没了发展的根基,人口就必须流动向南流动,这是大势所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流动也不是无止境的,到平衡点的时候,东北的好日子就到了,黑龙江现在是三千八百万,我觉得减到一半左右应该是合理的。


李中昌


东北会不会成为空城我不知道。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我还了解一点,大家参考一下吧。

我现在帮扶两个贫困户,一个81岁,老伴瘫痪在床,在农村没有房子,现在县城一个亲戚楼房居住,属于残疾低保户。一个72岁,老伴儿在县城陪两个孙子上,政府给盖的彩钢房,没有地,由于扶贫的关系。我需要经常到村里贫困户家及村委会开展工作,我在屯子里帮扶的这户人家,这个屯子大概有50户,,平时经常有人住的不会超过30户,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基本都不在家了。现在农村的情况是:

一,农村年轻人找对象要求在县城必须买一套房子,说是为了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

2,年轻人已经没有几个种地的了,都去外边打工了。因为现在的物价,种地是很难维持生活的。

3,在农村的留守人都是老人和孩子了。年轻人很少看到了。

4,农村的年轻人最低的都在县城送外卖,开出租车,当力工等,但是大部分还是去经济发达的地方打工去了。

5,县城里的有经济实力的都去好的地方了,吃财政饭的退休后也都去投奔子女了。

6,城镇的年轻人考上大学,毕业后男的很少会回来,只有女的回来的多,所以就造成了女孩找对象困难。从这些实际情况看,东北流出的人太多了,主要是东北的产业少,容纳不了那么多就业人员,只能去外地寻找机会了,这就是实际。


手机用户杨一板


东北人才流失,主要是从年轻人考上大学开始的

东北人口流失远比数据更可怕。许多地方,已经像空城一样。比如过去的煤炭开发型的城市,人口大幅度减少。林区更是这样。林业工人老年化以后,退休了,就跟儿女走了,离开了家乡,这个事情是比较普遍的。林区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年轻人都出去发展了,这个当下的许多东北农村的情况是一样的。

我去辉南的一个小村子做了一个调查,这个村子原来有注册人口1100口人,现场常年居住人口只有500多人,许多屯子仅有几十个人了。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

当下县城扩大了,比原来的人口规模大了一两倍,但是,乡镇的人口都大面积萎缩了。就拿东北的一些学校来说,过去每个乡镇都有十几所中小学。现在大多数都合并成一所了,中小学合并在一起了。关键是没有了生源,一个存在仅有十几个上学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年轻人都走了。尤其是近些年考大学的多,农村青年上了大学,回乡发展的极少。导致大学进城的现象比较普遍。

山东有若干地区为了卖房子,也为了招募工人,鼓励东北农民举家迁徙,给房子给工作,房子贷款,工作薪水比较高。这样就解决了就业和发展的问题,而东北怎么办?

东北最典型的人口流失现象在农村体现的最深刻。原来比较热闹的存在逐渐减少了。

过去,至少过年的时候,都回来过年。现在,随着新的一波进城高潮的涌现,过年返乡的人也渐渐减少了。

东北没有成熟的产业,没有核心创造力,是个严峻的问题。我们拿什么留住老乡?

鸡西煤矿人才流失从九十年代就开始了

从1992年开始,企业由于多种因素逐步陷入低谷,人才严重流失。据鸡西矿业集团总工程师卢连宁介绍,从1992年以来,企业共流失工程技术人员84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7人,工程师282人,助理工程师480人。企业现在仅有工程技术人员1846人,占职工总数的1.28%,严重短缺。10多年来,企业没有进过一名本科以上的煤矿专业毕业生,仅进过一名女大专生。采掘骨干工人、熟练技术工人流失更多,仅去年就有424人离开企业。

  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党委书记孟凡平说,70年代到90年代初,城子河煤矿曾一度人才济济,发明创造了管缝式锚杆等多项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在前列。但从1992年以来,煤矿共流失工程技术人员56人,其中包括9名高级工程师,现仅剩工程技术人员78人,高级工程师2人,严重影响了企业当前生产和长远发展。


煤炭市场仍旧在继续恶化,东北最大的煤企龙煤集团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在去年亏损超23亿元后,龙煤集团今年前四个月再次亏损22亿元。而在陷入巨亏的同时,龙煤集团还要养活多达24万名员工。为了拯救似乎已无路可走的龙煤集团,政府欲输血30亿元缓解其流动资金困难。但这对于包袱沉重的龙煤集团来说,能有多大效果呢?煤炭市场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煤价仍在不断探底,龙煤集团该如何度过这场生存危机?

黑龙江省鹤岗市,这座缘煤而兴的城市因为惊现“1万5千元一套房”而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强烈讨论。4月15日,辗转来到鹤岗市实地探访,尽管当地政府回应“‘一万五一套房’是个别现象,当地楼市供需平衡”,但在记者走访中发现,低价房并非少数。澎湃新闻发现,类似超低价格房源基本都是位于远郊区的棚改房,大部分是多层住宅顶楼。过去几年来鹤岗大规模的棚改或为此埋下伏笔。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鹤岗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共计建设11万套住房。而与巨大体量的棚改房相对,另一面却是当地资源枯竭以及人口的大量流失。“纸条一张抵着一张贴,房子太多了”一条从佳木斯机场通向鹤岗的高速公路成为进入鹤岗的少数路线之一。和很多煤城一样,鹤岗因煤而兴,因此被誉为煤城。“鹤岗是资源型城市,它的兴衰和煤相关。早前,很多人‘闯关东’到鹤岗,很多山东等地的农民为生计到东北谋生。鹤岗煤矿开发后,不少工人待遇很高,在当时不愁吃住。但后来,山东经济发展了,很多人口又迁移回去了。现在煤炭污染环境,很多厂子都关掉了,人更少了,都往外走。” 当地的司机师傅说道。


东北向前


呵呵,作为东北土著确实有些话是不吐不快。为什么都说东北人口外流?请问,西北、西南、内蒙古地区不外流吗?一样的,为何总是说东北外流呢?关于东北,很多人已经妖魔化了,说东北人都走光了,年轻人不爱留下。不是北上广,不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哪里都有年轻人要走。这不仅仅是东北独有的现象。东北原本人口就不多,走了不少也是事实,但是有一点,这个地方在新中国最开始一穷二白的时候,大量支援了祖国的建设,现在他们落伍了,南方的朋友其实真没有必要落井下石。投资不过山海关,办事找人,小编去过其他南方城市,不是都是要找熟人吗?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谁也别说谁。东北意识到了问题,现在也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下积极做着改革,总是用老眼光看人卫冕OUT了。其实现在都厄尔尼诺很严重了,东北今年的冬天黑龙江外,吉林和辽宁的非山区,温度在零下20度的日子简直屈指可数。你感受到了南方的温暖,你怎么不说你要感受南方的闷热呢?东北冬天冷,东北有暖气。以重庆为例,冬天各位觉得如何?

其实,小编的担忧是农村,不是南方沿海地区的农村都一样。有哪个年轻人愿意留下种田?这是最大的问题。尤其担心东北的城市是不是能变成空城,真不如关心一下这个。吃的都没有了,你怎么办?进口吗?


球哄哄


这只是暂时现象,东北不可能永远是冬天,那里的春天很快就会来到。历史上就曾经有过闯关东的传说,那里生活的大多数人都是他们的后代。东北地区是富庶的地方,也曾经是共和国引以娇傲的工业摇篮,也曾向全国输送了新中国的工业娇子。新中国诞生后,东北地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至上及下也做了过多的关照,那里拥挤着国家的许多大国营企业,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人们喜惯了按步就班的僵化的管理模式,至使东北的冬天迟迟不肯离去。事物发展有其二面性,也有高峰和低谷,我想改革开放的夏天一定会烘热东北大地,那些入关学成的有志之士、成功人士还会重回故土,一定会唤醒那里思维还没开窍、大脑还在僵化的一批人,同舟共济,振兴东北经济,重现昔日雄风。东北经济振兴指日可待。


金戈铁马82691940


我家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七十年代出生成长在七台河,孩子上大学去的沈阳,现在全家都搬迁到沈阳,生意也都逐步迁出去了。

七台河没有几个正经企业,煤矿都关停了,老百姓生存很难,学生考学都不想回来,壮年没有出路的出去找工作去了,做生意的都把生意迁走了,老年人条件好的去南方养老去了,七台河人真的快走光了!


活着的七零后


我只说几句实话,我家在一个小农场,我小时候2万多人口,上学的时候每个年级七八个班,每个班四十多人,现在的小学两个班加起来三十多人,能走的人都去外地了,孩子也去外地上学了,留下来的是有政府上班的,退休的,做点小买卖的,还有些种地的,大街上每天就那么几个人走来走去,我也出来十来年了,不打算回去了,回去能干什么?你们也别和我犟,我是实话实说,没必要拍马屁挑好听的说,实事求是。我老婆父母家在一个农村,以前也有二百来户,现在回去一看周围几个屯子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了,房子全空着,我不像你们都挑好听的说,讲的都是头头是道的,我就一普通人,把能看的上来说说,没毛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