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疾病“拖”就等於慢性死亡,早期肝膽疾病化驗檢查如何選擇?

臨床上,肝膽系統的疾病大多屬於慢性病,包括慢性肝病和慢性膽囊疾病。

慢性肝病一般是指診斷超過六個月的肝病。慢性肝病以慢性乙型肝炎最為常見,肝硬化、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甚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等並不少見,特別是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升高的藥物性肝損傷也是困擾著很多朋友的“心頭大患”。

肝膽疾病“拖”就等於慢性死亡,早期肝膽疾病化驗檢查如何選擇?

此外,膽汁淤積性肝病隨著診療手段的進展,檢出率也有很大的抬頭的趨勢。膽囊疾病常見急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等等,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目前膽系疾病的發生率亦有攀升的趨勢,雖然未必需要治療,但定期隨訪複查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各種肝病殊途同歸,結局往往是向著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發展的,此即老百姓熟悉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其實,在肝炎往硬化發展的過程中,是有很多“蛛絲馬跡”可以查找的,這就是“纖維化”階段,如果能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治療,纖維化得以逆轉,那麼就會大大延緩疾病的進展,減輕患者的病痛和經濟負擔。相對而言,膽囊疾病往往通過超聲檢測較容易發現。

肝膽疾病“拖”就等於慢性死亡,早期肝膽疾病化驗檢查如何選擇?

肝膽疾病診斷需要做什麼檢查?

而對於疾病的診斷,特別是早期診斷,往往需要多方面檢查手段相結合。從專科而言,肝膽疾病的診斷主要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血液學(肝功能、血脂、凝血功能、病毒學、免疫學、腫瘤標誌物等)和影像學(超聲、CT或MRI),以及近來新應用檢測手段肝肝彈性檢測。

肝膽疾病“拖”就等於慢性死亡,早期肝膽疾病化驗檢查如何選擇?

不同檢查項目有什麼內容

(1)血液生化學檢查:肝功能是最基礎的,主要包括轉氨酶類(如ALT、AST)、膽紅素類(TBIL、DBIL、IBIL)、蛋白質類(ALB、GLB)、淤膽酶(GGT、ALP)等,其次還有血脂(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HL等),對於脂肪肝患者較重要。肝硬化腹水患者建議查電解質,明確有無鉀、鈉、氯等離子的紊亂。

(2)病毒學指標:乙肝五項(“兩對半”)、丙肝抗體、甲戊聯查等,用於排除病毒性肝病。而病源學方面,乙肝患者需要近一步查HBV DNA,丙肝患者查HCV RNA以明確病毒複製情況。

(3)凝血四項:主要是凝血酶原時間PT和凝血酶原活動度PA,對評估肝病嚴重程度和治療有重要意義。

(4)免疫學抗體檢測:自免肝抗體譜和自身抗體ANA譜檢測,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或膽汁淤積性肝病。

(5)腫瘤標誌物:主要用於及時發現肝膽系統腫瘤,目前膽系腫瘤尚無特異性腫標,甲胎蛋白AFP對於肝細胞癌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常用於檢查的項目還包括CEA、CA199等。此外,目前甲胎蛋白異質體L3對於肝癌有早期預警的作用。

(6)影像學檢查:肝膽系統首選B超檢查,一般慢性肝病多呈現回聲增粗、瀰漫性增強等表現,而超聲對於膽囊結石和息肉的診斷率是非常高的。對於超聲檢測有陽性發現者可進一步選擇增強CT或MRI明確診斷。而對於懷疑原發性硬化性肝管炎的患者建議選擇磁共振膽胰管成像MRCP以明確大膽管梗阻的情況。

(7)對於懷疑肝臟纖維化的患者,可抽血檢測肝纖維化四項,包括:血清透明質酸(HA)、層粘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四項;而隨著肝纖維化無髒檢測手段的興起,肝臟彈性檢測正在逐步取代肝纖四項。目前常用的儀器如fibroscan、肝硬化診斷儀等,除了診斷纖維化外,新一代的設備目前對於肝臟脂肪含量也有了定量的突破,對於脂肪肝也有較大意義。

(8)血常規和血氨:一般肝硬化的患者因脾功能亢進會有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常伴見血紅蛋白的下降。而嚴重肝病特別是肝硬化患者會伴有血氨的升高,尤其是意識欠清的患者,這是診斷肝性腦病的重要參考之一。

(9)肝穿刺活檢:金標準。對於疑難病例(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等)的診斷有益,同時對於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有指導治療的價值。

肝膽疾病“拖”就等於慢性死亡,早期肝膽疾病化驗檢查如何選擇?

不同疾病檢查手段如何選擇

(1)病毒性肝病:主要檢查肝功能、病毒(原)學、腹部超聲、凝血四項等。定期隨訪腫瘤標誌物。懷疑纖維化者,可加做血常規、肝纖維化四項和肝臟彈性檢測。

(2)脂肪性肝病:飲酒史是區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一般需要檢查腹部超聲或腹部CT(肝脾比值),肝功能和血脂。尚需排除其他肝病(病毒性、免疫性、藥物性等等)。酒精肝懷疑有纖維化或硬化者,建議加查肝臟彈性或肝纖維化四項。

(3)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功能、腹部超聲、自身抗體ANA譜和自免肝抗體譜。不能確診者,肝穿刺是強烈推薦的。

(4)膽積淤積性肝病:肝功能尤其是GGT和ALP非常關鍵,加腹部超聲、自身抗體ANA譜和自免肝抗體譜。診斷不明的情況下肝穿刺活檢有意義。必要時MRCP檢查。

(5)藥物性肝損害:屬於排除性診斷,用藥史最關鍵,其次是肝功能、腹部超聲,嚴重者肝臟彈性檢測等。

(6)肝硬化者:基礎病因相關檢查外,超聲明確有無腹水,有條件者建議胃鏡明確有無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必要時建議做鏡下套扎或硬劑治療預防出血。腫瘤標誌物、血氨、血常規必查。

(7)肝囊腫或肝血管瘤:定期隨訪腹部超聲或CT,肝功能。

(8)膽囊炎或結石:腹部超聲,肝功能,懷疑急性膽囊炎發作應查血常規。

(9)膽囊息肉:腹部超聲,肝功能。

(10)肝功能異常:首先查找病因,病毒學指標、免疫學,基次超聲或CT影像學檢查排除脂肪性肝病或淤膽性;詳詢用藥史;或以上不支持,原因不明可建議肝穿刺活檢。

肝膽疾病“拖”就等於慢性死亡,早期肝膽疾病化驗檢查如何選擇?

檢查時間的選擇

未進展至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者,一般慢性肝病以三個月為一個檢查週期;有肝硬化者可縮短檢查時間,必要時以一個月為單位;若血氨、血常規在危急重症發生時,應隨著病情變化及時複查以指導治療。

肝膽疾病“拖”就等於慢性死亡,早期肝膽疾病化驗檢查如何選擇?


有肝脾相關問題的朋友,可以加關注或者在評論裡留言,我會為大家解答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