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於氏——英雄烈士於淵:熱血忠魂 浩氣長存

忠勇於氏——英雄烈士於淵:熱血忠魂 浩氣長存

於淵

於淵(1895-1949),名光藻,號邦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於家壩(今四川省遂寧市廣興鎮於家壩村)人,性豪爽,富有反抗精神。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出生在佃農家裡。只讀過一年私塾,未滿十歲,父親便去世了,幼小的於淵與母親過著十分清苦辛勞的生活。稍長,在農閒時外出做短工,常在本鄉的涪江當縴夫,藉以養家餬口。1914年,因遭鄉紳凌辱,忍無可忍,憤而還擊,後被迫外逃投軍,以勇武善戰聞名,由士兵逐級晉升到師長,為川軍中著名愛國將領之一。

北伐戰爭開始,於淵擁護國共合作,並在楊闇公、吳玉章等人影響下,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思想。1926年8月,朱德到楊森部開展工作,其間二人交往密切,於淵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萬縣發生震驚中外的“九五慘案”。面對英艦的激烈炮火,於淵果斷指揮士兵奮起反擊,在頭部和小腿受傷流血的情況下仍不退卻,張瀾譽其為“民國以來,敢於抗擊帝國主義的第一位中國軍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楊森追隨蔣介石叛變革命,藉故解除了於淵的軍職。

1928年,於淵受黨的委託,參與策劃和組織了川軍第二十軍駐江津的第一師士兵起義,因“左”傾路線的影響,起義未能成功,使軍內的地下黨員受到嚴重威脅,他又頂風冒險,前往斡旋,機智靈活地保護了一批共產黨員脫險。

1929年,經張瀾介紹,於淵投奔川軍劉湘部。在此期間,先後任旅長、師長、四川省會警察局長、戰區遊擊司令等職。

1930年,於淵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8月至1935年初,於淵利用四川省會警察局長的身份,把自己的家作為共產黨人秘密活動的場所,掩護了不少共產黨骨幹和進步人士,並安插了部分共產黨人進警察局工作,直接掌握警察權力。

1935年,於淵任川軍第六路軍第二旅旅長,奉調前線期間,冒著生命危險,藉口調整部署、轉移陣地,成功掩護紅軍過境。

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於淵回國返川,和中共四川省委領導人車耀先等人一起,秘密從事黨的工作。

1942年,經張瀾介紹,於淵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川康軍政界的影響開展工作,一方面在家鄉射洪發展民盟組織。

1944年,於淵被選為改組後的中國民主同盟四川支部執委。

1945年底,於淵回家省親時,帶回盟內文件、刊物、表冊等,發展了一批同志加入民盟,創建了射洪縣內民盟組織。

1947年6月1日深夜,國民黨特務機關在成都進行大逮捕時,於淵不幸被捕,並被囚禁在成都政治犯集中營。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嚴刑逼供與威逼利誘,於淵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在最為憤怒的時候,這個硬漢軍人抓起桌上的茶碗劈頭向特務擲去,並大喝:“你有什麼資格審訊我?”1949年12月7日深夜,於淵與同獄的30餘位革命戰友英勇就義於成都十二橋,時年56歲。

1949年12月20日,在民盟中央四中全會擴大會議上,於淵被增選為中央委員(因中央當時尚不知道他已犧牲)。

成都解放後,川西北臨時軍政委員會於1950年1月19日為於淵等十二橋殉難者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公祭典禮。

1951年3月5日,經川西行政公署批准授予於淵革命烈士稱號,當日,射洪縣在金華鎮亦召開了有5000餘人參加的“於淵烈士追悼大會”。同時,還在遂寧市射洪縣金華山腰的蒼松翠柏林間,建立了“於淵烈士衣冠冢”。

忠勇於氏——英雄烈士於淵:熱血忠魂 浩氣長存

於淵烈士墓

於淵烈士墓1984年重建,位於金華鎮金華山西坡,坐北向南,佔地面積100平方米。臺基用條石層層壘砌,呈長方形,長6.5米,寬3米,高1.1米,前有垂帶式踏步5級。冢呈長方形,四周用條石圍砌,中間泥土填實,寬2.1,深5,高1.8米。冢前嵌條形石碑1通,半圓形碑首,碑文楷書“於淵烈士墓”,碑寬1.1米,高1.2米。

(於洋整理自《成都文史資料選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