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棒”“努力”“有趣”,告诉你哪个才是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

一、“真棒”是失当的夸奖

我上楼梯时,还没看到人,就听到了下楼梯的两个人的声音。是一位奶奶温柔慈祥和鼓励的声音:“对,你真棒!”这种语调,一听就是对小孙子(女)说话。

果然,话音刚落,我就看到奶奶弓着身子,牵手小孙子,高高地提起他的手臂,小心翼翼地辅助他下了一个台阶,又要走下一步了。能说“真棒”的奶奶,已经是很有进步的奶奶了。

小孩子只有三岁多,虽然不太理解“真棒”是什么意思,但在奶奶的动情语调下,也能感受到被鼓励,一步步坚持着。

大多数人相信“夸奖”孩子可以建立他的自信,让他们有安全感。说“真棒”时,确实让孩子当下受到鼓励,继续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和理解,接下来他会怎样呢?

“真棒”“努力”“有趣”,告诉你哪个才是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

1、以为自己是“王”,过度自恋

仅仅是做了一件事情而已,大人用“真棒”代表对他全面的肯定和赞扬!孩子会形成一种虚幻的力量感,会过度自以为是,这样慢慢地就听不进别人的劝诫,认为自己就是好的,是对的。

2、事实和内在矛盾,试图摆脱

许多孩子经常有针对家庭成员的破坏性愿望,当父母跟孩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时,他可能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他知道自己有时想法很黑暗,他希望妈妈消失,或者哥哥下个星期在医院度过。

因此为了挣脱“好孩子”称呼,刚被夸“乖”和“棒”的孩子就开始变野了,他在反对大人的赞扬。

3、为了保住“王”之冠,不敢轻易尝试

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他很可能不太愿意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们不能冒险失去高分,失去王之冠。

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说:“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

“真棒”“努力”“有趣”,告诉你哪个才是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

二、“努力”是让人满意的夸奖

1、称赞孩子的努力,能形成成长型思维

德韦克教授告诉我们“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率领团队,耗时10年,对纽约20所学校的400名学生开展了实验,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得出的“成长型思维”结论震惊学术界。

实验一开始,让孩子们完成简单的拼图,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完成。然后将孩子分成两组给予不同表扬。一组表扬他们的智商,“你很聪明”;另一组表扬他们的努力,“你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出色”。

第二轮测试,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相对简单的,一种是较难的。结果发现,被夸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任务;而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第三轮是很难的任务,结果孩子们都测试失败。只是他们对失败的反应不同:被夸聪明的孩子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很灰心;而被夸努力的孩子则认为自己不够努力,还要继续努力。

最后一轮测试的题和第一轮一样简单。结果出人意料:被夸努力的孩子的测试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而被夸聪明的孩子的得分相比第一次,却退步了约20%。

德韦克解释说:“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真棒”“努力”“有趣”,告诉你哪个才是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

2、你若看到我的努力,我必积极拥抱世界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里提到: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书中提到几个令人满意的称赞:

(1)只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当孩子打扫地板了,说他辛苦了,或者地板看起来多么棒啊!

(2)赞美的话语让孩子看到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例:八岁的肯尼帮他父亲修补地下室,期间搬动了一件很重的家具:

父亲:工作台很重,搬起来很吃力。

肯尼(骄傲地):但是我搬动了。

父亲:那需要很大力气。

肯尼(弯起胳膊显示出他的肌肉):我很强壮。

在这个例子里,肯尼的父亲只是评价了工作难度,是肯尼自己产生了力量感和自我肯定。

假设父亲说“你真是很强壮”,肯尼可能会说:“不,我并不强壮”,接下来可能就是争论了。

对孩子使用描述性语句,由孩子从中得出积极性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会使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

因此,称赞孩子努力,客观描述的语句,都不失为一种令人满意的夸赞。

“真棒”“努力”“有趣”,告诉你哪个才是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

三、“有趣”不是夸奖,却胜夸奖百倍

1、评价系统,由外界评价牵引行动

以上说到 “真棒”和“努力”的夸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依赖外来评价系统,依据外界的评价系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三观。

可是外界评价系统会带来一些损失,比如失去了自己做事的出发点。是因为自己好奇、热情,想要探索这个世界,探索自己的身体,还是因为周围人的要求、评价和鼓励?

“有趣”是为孩子内心动力下定义的说法。

比如:文章开头的孩子,他走下一个台阶,是想获得外界的一身“真棒”的肯定吗?是自己很努力地在跨步吗?是以后每次跨步就想到,原来走下楼梯是这么难的事,以致都要去努力吗?

其实,孩子跨这一步,不为其他,只为探索自己的身体和这个世界,是没有负担的事,是有趣的事。

他感觉到自己对身体的控制,也感觉到某些部分不受控制,他跨一步,发现站稳了,很开心,接着想要再试试其他的跨步法。他的身体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发展,他的世界有无限的可能性要去打开。

而这时,奶奶说:“你真棒”,父母说:“你真努力”,孩子会很疑惑,把自己的行为重新做了错误的定义,原来,自己的行为是“棒”是不懈的“努力”,那种探索的乐趣完全消失了。

“真棒”“努力”“有趣”,告诉你哪个才是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

2、不能简单地夸奖

好奇心,人皆有之,好奇心表现在孩子的身上尤为突出。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路边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玩具店里琳琅满目的玩具,甚至成人眼中毫无作用的小石块、小瓶子、废螺帽、废纸、空火柴盒、废旧笔筒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留连忘返,百看不厌的“研究”对象,对于那些在成人眼中平谈无奇的事物,他们却会感到那么神奇和不可思议。

他们需要探索这个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大胆想象与猜测,并陪同他们一起耐心地探索与发现,解开更多的秘密。

“真棒”“努力”“有趣”,告诉你哪个才是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

3、行为已达到目的,就会停止尝试

前段时间我跟老师学习费登奎斯。它是一种身体疗愈方式,而在进行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时间慢了下来,能感受到自己,能唤醒对自己身体和行为的好奇。

小孩第一次学习翻身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翻转自己的身体,像在玩一样,也许玩几十次,他终于翻过身来。可他并不会停止,下一次,他会用新的角度和方式来翻身。

但他是带着乐趣和好奇在使用自己的身体,每一次的探索,都让他与世界连接更多,让他更觉得自己身体的神奇,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身体。

而一旦他被评价,被夸奖,就容易被阻止。

例如,妈妈在厨房忙碌时,孩子总喜欢跟进去摸摸这个摸摸那个。这时,妈妈可以让他洗黄瓜、西红柿、拌凉菜,昂妈妈拿调料。

从中,孩子可以了解蔬菜的特性,观察食物的变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更多的体验是创造性的基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证孩子充分地体验是父母的责任。

“真棒”“努力”“有趣”,告诉你哪个才是夸奖孩子最好的方法

综上三种方法,“真棒”最简单却失当,“努力”相对科学且最容易学习,“有趣”不是评价,却比评价更重要,因为他看中孩子的好奇心,保护这一份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的世界。

父母不是世界的英雄,却是孩子的英雄。作为守护者,请还给孩子一个有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