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雙十一”消費市場“烽煙”起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已成為提高銷量、吸引流量的黃金時期。

今年,“雙十一”還未到,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各大電商早已放出五花八門的營銷活動,市民、商家、快遞行業等也開始摩拳擦掌,做足準備,迎接這“背水一戰”。各大商超也紛紛鉚足幹勁,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多措並舉加快“新零售”佈局,激發線下消費力,迎接這場購物狂歡盛宴。

市民忙添購物車

搶紅包、加購物車、付定金……雖然距離“雙十一”還有幾天,但已經有部分市民提前把心儀的物品放入購物車,等著11月11日零時一到,一鍵下單。

又逢“雙十一”消費市場“烽煙”起

“今年‘雙十一’促銷活動開始得比較早,從10月下旬開始就可以預付定金了。”採訪中,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從預付定金活動開始後,她便在網上挑選了幾件過冬需要的衣服、保養品和孩子的日常用品,並且都支付了定金。“很多商家都推出了新活動,預付的定金在確認收貨後就能全部退回,確實便宜不少。”王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件羽絨服原價是1080元,店鋪的預付定金是70元,加上享受“雙十一”當天跨店滿減及店鋪優惠券活動,一共能優惠300多元。

記者注意到,為了提前預熱,爭奪“雙十一”當天的流量,部分電商還推出優惠活動,吸引市民們加入購物狂歡之中。部分市民表示,各種優惠讓人不淡定,定金、紅包、購物津貼、疊加減免……這些簡直就是難度堪比高等數學的優惠計算題,怎麼算也算不明白,實在燒腦到崩潰。

實體店“搶跑”留客源

“雙十一”即將到來,面對電商衝擊,實體零售商們也早早動手迎戰。近日,記者走訪發現,許多商場及零售店已經推出線上線下的促銷活動,市民也將在部分商超體驗到更多樣、更豐富、更立體的服務。

又逢“雙十一”消費市場“烽煙”起

日前,市民李先生穿著在商場買的新大衣,和記者聊起了這次的促銷活動,“我在經常光顧的專櫃裡,挑選了幾件應季的衣服、鞋子。相比較網購而言,我和妻子更喜歡在實體店裡購物,既能實時挑選,產品的質量看得見,又省去了網購時等待快遞或者調換商品的麻煩。這次趕上商家促銷活動力度大,我和妻子每人都選了幾件心儀的衣物。”

而在其他百貨超市,也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優惠促銷活動,依託線上平臺,在門店推出“嘉年華”活動,通過折扣價、向會員開放領紅包、充值贈送等形式,吸引眾多顧客購買。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活動中,前來購物的市民不少,特別是週末那兩天,商品銷售迎來了‘雙十一’前的一個小高峰。”

快遞行業做足準備

近日,各大電商都已經提前進入了狀態,各種預售、秒殺、品牌日、促銷活動已經展開。業內普遍認為,今年“雙十一”銷售額和訂單量都將再創新高,為此,我市的快遞行業也已開始做足了準備,迎接這場高峰的到來。

又逢“雙十一”消費市場“烽煙”起

“經過這麼多年的‘雙十一’,我們也有了比較成熟的應對機制,目前已在人員、設備上做好準備。”據一位快遞企業負責人介紹,為了更好、更高效地為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在幹線運輸車輛上增加了運輸貨車,各縣(市)區到轉運中心的車輛也都有所增加。同時,在配送車輛方面,僅在市區,該公司增加了多輛三輪送貨車,各縣(市、區)增配了5輛左右,收派件人員也臨時增加兩成。

為了避免高峰時期發生送貨和收件的衝突,該公司將在高峰時段採取收件及取件人員分開的方式進行收送件,進一步增加工作效率。

購物狂歡時也要謹防陷阱

我市相關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物狂歡的同時,也應多加小心,預防網上詐騙的陷阱。

又逢“雙十一”消費市場“烽煙”起

近年來,隨著網購的興起,“預售”、偽“紅包”、假“客服”等騙局層出不窮。一些不法分子以“預購”“限時購”“預先降價”等為誘餌,通過通訊軟件或手機短信發送包含木馬的鏈接,如果點開了,木馬病毒就會植入手機竊取用戶信息。還有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紅包,有些紅包點擊領取時需要填寫個人信息,或者跳轉到不明網站,其目的很可能是獲取個人信息,或通過釣魚網站竊取銀行系統隨機發送的驗證碼。

“雙十一”期間搶購高峰網速較慢,網銀交易很可能出現遲緩的情況,一些不法分子便冒充客服,假借“所購商品出現了卡單、調單或交易失敗等情況,若逾期處理,賬戶資金將被凍結”等理由,要求到銀行ATM機前操作退款。相關部門提醒廣大市民,事實上,這是誘騙網友將錢匯到騙子的賬戶中,遇此情況,市民一定要通過電商平臺官方熱線或客服諮詢,多方核實後再行處理,切勿輕信不明短信或電話。

此外,不法分子還會利用“信用提額”“刷單返利”“中獎免單”等方式誘導消費者,在遇到相關情況時,市民一定要到正規網站和機構查證,切勿輕易點開短信中的不明鏈接或者輕易輸入短信中的驗證碼,以防上當受騙。

文字:記者 王雅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