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萬買“盲盒”,這屆年輕人想要的是什麼?

花20萬買“盲盒”,這屆年輕人想要的是什麼?

花20万买“盲盒”,这届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

@文| 沈君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19年第21期

當你走上持續拆盒的“不歸路”

花20万买“盲盒”,这届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將會是什麼味道。”這句《阿甘正傳》中的經典臺詞,曾多次被80後們在感慨時引用。到了90後、00後這一代,他們卻在真實世界裡一次次體驗著其中樂趣。

怎麼體驗?聽說過“盲盒”嗎?這可是年輕人最新的潮流玩意兒。

花20万买“盲盒”,这届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

“盲盒”的外表,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盒子,裡面裝著不同款式的玩具——通常是潮流設計師精心設計的各種公仔模型、手辦玩偶。

買家在拆盒之前,不知道里面裝的到底是哪一款。運氣好的時候,能拆到限量的隱藏款。運氣不好的話,也可能買幾個都是同一個常規款。

如果你沒有買過“盲盒”,聽到這裡,恐怕覺得沒什麼稀奇。不過,不少人只要拆了第一個,就從此走上了持續拆盒的“不歸路”。

花20万买“盲盒”,这届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

天貓2019年8月發佈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潮玩手辦在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排名居首,而“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甚至,有一對北京小夫妻自稱在4個月內花了20萬買“盲盒”。

以玩代買,買玩結合

“盲盒”裡的玩具,可愛新潮,單價便宜(30-80元),一般年輕人都負擔得起。“盲盒”的神秘感,給買家帶來持續的小驚喜,激發他們繼續蒐集其他款式。一個系列通常有12款公開造型的常規款和一個不公開造型的隱藏款。

花20万买“盲盒”,这届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

隱藏款抽中的概率極低(平均抽中概率為1/144),一旦抽中,不僅能讓買家心花怒放,在社交平臺上炫耀,還能在二手市場上高價變現,收益有可能翻上十倍不止。獵奇心態遇上賭徒心理,就如同乾柴遇到烈火,掀起了“盲盒”的燎原之勢。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玩具商店的日益衰敗,尤其以2017年全球知名玩具零售商“玩具反斗城”申請破產為標誌。緣何以“盲盒”為代表的潮玩手辦能夠高歌猛進,而傳統玩具零售商卻在節節敗退呢?癥結其實出自用戶需求的轉變。

很多人都聽說過馬斯洛需求層次論。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如果滿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大家就會更關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如今這代年輕人,成長在物資極其豐富的年代。家庭基本都滿足了溫飽問題,生理和安全需求也基本滿足,社交和被尊重就成了年輕人最大的關注點。

商業的目的是滿足用戶需求。傳統商業過多專注於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對社交和被尊重的需求則較為忽略。比如,零售商主要解決日常購物需求,外賣主要解決訂餐需求,網約車解決出行需求……這些都是比較剛性的。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最近這些年出現爆發性增長的企業,除了提供這些剛性的需求以外,還在產品中融入了社交屬性,或者充分尊重了用戶的個性喜好。而這兩點,正是如今年輕人最渴望的

滿足社交需求的騰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其他互聯網巨頭,也都希望能涉足這一領域。還有一些近期突然崛起的品牌,如江小白,就在酒席這種社交場景中,提供了針對年輕人的個性化產品。

回到玩具行業。想象一下,當你踏入傳統玩具店,會看到什麼?一溜的貨架上都是差不多的東西,對嗎?迪士尼的公仔、托馬斯、小豬佩奇、樂高,每一家都差不多,而且主要面向於兒童。

對於追求個性、保持童心的“大孩子們”來說,這些實在乏善可陳。他們需要的是能夠彰顯自己個性的新玩具。

以“盲盒”銷售為代表的潮玩手辦店又有什麼不同?“盲盒”只是他們的銷售手段,事實上,潮玩手辦行業從產品設計端開始,到銷售、再到二手市場交易,都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運營法則。

首先,在生產端,潮流手辦都是由設計師獨立創作的,也因此被稱作設計師玩具,英文名是“Art Toy & Designer Toy(藝術玩具)”。

與鋪天蓋地的迪士尼公主、喜羊羊、光頭強這類卡通片衍生品不同,這些玩具,在市場上沒有原型——獨特、可愛、萌酷是它們的特點。差異化才能形成圈層。

在年輕人心中,它們不只是玩具,更是藝術品,被打上了個性和潮流的標籤。大家願意在社交平臺上彼此炫耀、分享和交換自己所擁有的潮流手辦。這種分享,加深了彼此的認同感,也進一步增強了用戶黏性。

其次,在銷售端,線上線下聯動。“盲盒”這種獨特的銷售模式,讓玩偶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玩具,更像是一次次的情感體驗。

期待、失落、驚喜、滿足,在體驗這些情感的過程中,玩具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讓“大孩子們”欲罷不能。

這種情緒,又因為用戶自動自發的分享,傳染帶動了他人,形成裂變效應,喜歡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用現在流行的話術來說,就是“‘盲盒’自帶話題、自帶流量”。

最後,潮流手辦還擁有完善的二手交易市場。除了有“閒魚”這種通用的二手交易平臺以外,潮流手辦還有專用的交易APP。

花20万买“盲盒”,这届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

2018年,“閒魚”App上有30萬“盲盒”玩家在進行交易,每月發佈閒置的“盲盒”數量超過2017年的3倍。其中有一款限量版價格狂漲了近40倍。在去年北京的國際潮流玩具展上,一個原價一千多元的限定款,走出展廳就被黃牛和玩家們競拍到了一萬多元。

這都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好的購買理由。他們會想“又能玩,又能賺錢,這是多麼好的‘投資’呀”,於是,以玩代買、買玩結合的娛樂化售賣現象日趨風行。

投資vs投機

與此類似的還有這兩年廣受爭議的年輕人“炒鞋”現象。和鞋子一樣,潮流手辦構造簡單容易估值、交易起來方便、代表個性與潮流、為廣大年輕人所熟知。

能形成炒賣市場,主要源於生產廠商的飢餓營銷,並不真的具有稀缺性。工業化製成品,無論用怎樣的營銷手段,都還是批量化流水線產品。而且市場上假貨橫行,不容易辨別。

年輕人接觸社會不久,風險意識不足,容易被光鮮亮麗的成功個案所吸引,忽略成功的概率。所以,當玩具玩玩可以,當投機品,還是算了。

很多人無法區分投資和投機。的確,兩者是一對孿生兄弟,都是投出資金以期取得回報的過程。但是,兩者的決策依據有本質的不同。

投資時,考慮“物”的因素較多。比如:這個玩具或鞋子本身含多少價值?用的是小羊皮還是豬皮?是否因為藝術家已去世,而難以再出新品,因為稀缺,而造成價值上升?市場上的替代品有多少?

而投機,則考慮“人”的因素較多。比如,會不會有人願意高價買。“物”的價值不會飛速增長,因此,投資的過程通常比較漫長,要懂得堅守,也需要付出很多心力去搜集信息和評估研究。

“人”心卻會讓市場商品的價格上下翻騰,幸運的時候,讓你一飛沖天,光芒四射。不幸的時候,也可能讓你損兵折將、一敗塗地。

很多年輕人想著“賺幾票”就走。事實上,人性的貪婪和惰性會讓你繼續在這麼容易賺錢的地方勇往直前。

知名投資人楊天南曾說:“在錯誤的道路上第一步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第一步竟然成功了,往往耽誤一輩子。”

因為這種糊里糊塗的賺,會讓你用錯誤的方法繼續應對未來。

而且因為過去的獎勵,讓你越來越大膽,投入越來越多,從而可能在未來導致更嚴重的失敗。那些在跟風炒幣過程中被割得鮮血淋漓的故事,可不稀罕,也時隔不遠。

人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與其在隨時可能倒塌的空中樓閣上玩雜耍,不如踏踏實實練好基本功,為自己的財富大樓穩紮穩打地添加每一塊磚瓦,雖然慢,卻穩固。

經濟和社會氛圍不斷在轉變,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也影響企業、甚至行業的成敗。企業應順應消費者需求的轉變,提供符合他們新需求的個性化產品。至於個人,享受新產品帶來的樂趣就好,對新投資品類就需要保持警惕,審慎為之。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審校:百寶、劉曉

終審:愉泓

花20万买“盲盒”,这届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