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美的一首邊塞詞,只是開篇6字,便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說到宋朝的范仲淹,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的那句千古名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展現給世人的更多的是他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才幹,以及對國家百姓的赤誠之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的內心也有柔軟的一面,他也曾望月懷遠,借酒消愁,寫下大宋最美的一首邊塞詞,只是開篇6字,便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這首詞名為《蘇幕遮·懷舊》,全文如下: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他遠赴西北任職時所寫,

最後兩句道出了思鄉的最高境界,堪稱經典。

這首詞和大多數詞一樣,結構上都是上闕寫景,下闋抒情。

雖然題材上脫不開離愁別恨,但難得的是意境闊大,常人難以企及。

宋朝最美的一首邊塞詞,只是開篇6字,便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詞的上半闕以清麗的語言描繪寥廓的秋景,驚豔了千年。

開頭兩句便濃墨重彩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藍天碧雲,落葉滿地的景象,全無秋天的衰敗之氣,而這也奠定了全文思而不愁的感情基調。

後來王實甫在《西廂記》中也是直接引用,只改了一字,“碧雲天,黃花地”。

接著的兩句由碧空曠野寫到了天地相接的浩渺秋水。

無邊無際的秋色綿延伸展著,一直到了那奔流不息的江水;浩渺的江面被悽清的寒煙籠罩著,空濛青翠。

這四句不僅點明瞭季節,更是將那悽清的秋色從上到下,描寫得出神入化,渾然一體,頗有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

而這鮮明雄渾的秋色還在不停地延伸著。

宋朝最美的一首邊塞詞,只是開篇6字,便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接下來詞人又寫到了青山、芳草、斜陽。

青山映照著落日的餘暉,天際連接著浩蕩的江水,無情的芳草,綿延不斷地延伸著,直到那斜陽都映照不到的天邊。

這幅意象豐富而意境闊大的秋色圖到此戛然而止,但是卻因此勾出了詞人的懷鄉思親的情緒。

李煜曾說“離恨恰如春草,漸行漸遠還生”,在遊子看來,芳草都是無情的,因為它總是不顧人的感受,自顧自地生長著。

芳草本不是人,何談有情無情,只是詞人心中不快,故而不免遷怒,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如此了。

宋朝最美的一首邊塞詞,只是開篇6字,便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接著的下半闕承接著“芳草無情”之意,很自然地寫到了詞人的思鄉之情。

前四句,從“夢”這個角度說出他那揮之不去的羈旅思鄉之愁。

他因思念家鄉而黯然神傷,這揮之不去的羈旅之思又逼出了“好夢”。

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在現實中得不到慰藉只能從夢中尋求安慰。

而他所作的夢想來無非就是和家人團聚罷了。

可是既然夜夜輾轉難眠,那麼這樣的美夢想來也是一種奢求吧。

宋朝最美的一首邊塞詞,只是開篇6字,便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於是最後的他又借酒消愁,只是愁更愁。

儘管今晚的月色很美,他也無心登上高樓觀賞,只能頻頻舉杯消愁,可是這苦酒到了愁腸,竟化作了相思淚。

原本登高望遠是歷代文人一解鄉愁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可是詞人這裡卻不敢“獨倚”,可見相思之深,就像李煜“獨自莫憑欄”。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是這酒卻讓他更加地痛苦,最後的“相思淚”,將思想的愁緒推到了高潮,就像清代許昂霄所言“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語”。

宋朝最美的一首邊塞詞,只是開篇6字,便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整首詞上闕寫景,下闕抒情,將穠麗又深遠的秋景與懷鄉思親的一片柔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

不知你是否也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之時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