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2007年,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正式结业,这也宣告着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结束了,邵氏电影创始人邵逸夫和嘉禾掌舵人邹文怀,也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不能磨灭的人物。早年邵氏和嘉禾的争斗不分伯仲,但在步入80年代后,邵氏因竞争对手的崛起、演员选拔制度的紊乱,以及“大片场制度”的兴起,最终在1987年正式宣布停产,虽后续其影响力还存在,但实力却早已不及嘉禾。

“大片场制度”以流水线制作电影,包揽制作、宣传、发行等,程式化的操作模式相比起一般制度来说更加的具有规整性。且邵氏当年对旗下演员的要求也很高,严格要求不得在外面接戏,同时作为行业巨头的邵氏,在片酬方面却出奇的低,这一点在嘉禾面前则显得更加没有竞争力,导致人才不断的流失。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而嘉禾能做到一家独大的主要原因是与邵氏的制度不同,以外判制度为主,制片人作为主力,不受投资约束,独立制作电影并获得分红,还鼓励众多电影人成立电影公司,嘉禾负责发行。在这样的趋势下,邵氏在内部出现问题后,受到嘉禾众多“卫星公司”的力压,最终败给了嘉禾。

而为什么嘉禾手下的“卫星公司”能给邵氏造成如此强大的压力,就不得不提起几家公司的老板了,在众多公司中,最高产量的当属洪金宝的宝禾影业,因与邹文怀是自由合作的关系,短短几年就诞生出了《五福星》系列、《僵尸先生》系列、《鬼打鬼》等经典作品,可随后因两次决策失败,宝禾最终结业,洪金宝回归演员身份,而除了洪金宝以外,嘉禾旗下还有一家名声显赫的“卫星公司”,就是成龙所创办的威禾影业。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可威禾影业即使拥有成龙这样的金字招牌,最终却和宝禾影业一样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威禾影业的光辉历史,以及为什么这家公司最终会黯然落幕。

一、功夫巨星二代?威禾横空出世

洪金宝的宝禾影业可以说是早年嘉禾“卫星公司”中最为高产的一家公司,但实际上,所产出的电影往往只是小成本电影,而威禾却能够制作出大制作电影,这不免让人感到疑惑。而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益于成龙备受邹文怀和何冠昌两人的看好。在1973年李小龙逝世后,港片市场陨落了一位功夫巨星,于是嘉禾便一直在寻找能够扛起功夫片大旗的明星,罗维当时将成龙的定位就是下一个李小龙,不过并没有显著效果。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直到1978年,《醉拳》和《蛇形刁手》让成龙这个逗趣的功夫小子一炮而红,嘉禾也注意到了他,于是一张巨额支票,成龙加入了嘉禾,并在邹文怀的支持下成立拳威影片有限公司。首部创业作就是《师弟出马》,当然嘉禾发现成龙也是建立在寻找下一位李小龙的基础上,便有意地将其推入好莱坞市场,但这一时期,成龙重心并不在好莱坞,而是力求在香港站稳脚跟,《龙少爷》、《A计划》,让“成家班”趋于构成。也在此期间,拳威影片有限公司改名为威禾影片有限公司,威禾横空出世,并带来了《警察故事》这一力作。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二、大制作电影,嘉禾力不从心

此后成龙便不断发力,《福星高照》和《夏日福星》等作品,让威禾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与宝禾影业不分上下。1987年,是周润发最为风光的一年,所拍摄的11部电影,5部稳坐票房前十,与成龙来了一次正面对决,但最终成龙以《龙兄虎弟》3546万的票房,取得了胜利。获得这一成就,威禾自然是不会止步不前,于是《胭脂扣》《飞龙猛将》《警察故事续集》《霸王花》相继上线,值得一提的是《飞龙猛将》上映时,宝禾已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而成龙则是拿奖拿到手软。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但别看即使有这样的实力,威禾也曾打过败仗,1990年,午马执导、成龙监制《舞台姐妹》上映,其中还请到了林正英、陈玉莲等明星助阵,但票房却只有不到此前《龙兄虎弟》的十分之一。不甘心的成龙再度亲力亲为拍摄《飞鹰计划》,横跨欧亚非耗资1500万美金拍摄,最终取得3904万美元票房。

但是其实这时,宝禾已经奄奄一息,加上威禾不断的高成本制作,嘉禾逐渐力不从心,入不敷出。所以便限制成龙做导演拍戏,这一举动也让威禾一落千丈。不过成龙此前众多电影的基础上,已经确立了在好莱坞的地位,便出走威禾,成为功夫巨星,最终,威禾也无法掀起波澜,成为了历史。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说到这,想必大家也知道为什么名声显赫的威禾公司会黯然退场了吧,在我看来,市场冲击以及大制作成本是最重要的一点。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当时《飞鹰计划》选择跨国拍摄,斥巨资打造却没有考虑能否博回成本,而当时港片市场李连杰、周星驰以及开始登上舞台,大成本制作的功夫片在观众的审美疲劳下也显得不堪一击。曾经名声大噪的威禾,最终也只能走向落幕,就好似曾经一家独大却也走向衰败的嘉禾影业,不过曾经巅峰过,成龙的导演之路,想必也是他非常值得回忆的一段往事了。

曾经拿奖拿到手软,最终黯然退场,成龙“威禾”影业的辉煌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