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我家住三臺子。"

“你家住地鐵上?”

“emmm……”

↑ 來自瀋陽同學與外地同學的對話。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在某百科上輸入“三臺子”,

得到這樣的結果,

連配圖都是地鐵的站點圖片。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確實,

對於許多近些年才來沈求學打工的人來說,

“三臺子”只是一個地鐵站的名字。

至於到底“三臺子”是什麼,

為什麼叫“三臺子”,

為什麼不叫“四臺子”,不叫“二臺子”,

很少有人關注。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其實在網上隨便一搜,

相關的資料就出來了。

網上的解釋多半是說,

清朝時這一帶第三高的烽火臺,

得名“三臺子”。

按順序排下來,

還有“頭臺子”、“二臺子”、“四臺子”、“五臺子”,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有這麼說的,

也有不同的聲音,

到底誰對誰錯,

我們不必再去較真兒。

反正現在的情況就是,

大家都叫這兒“三臺子”,

我也就這麼叫,

老祖宗留下來的名字,

管那麼多幹嘛,

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得了。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外地人如此,

常年居住於此的人也是如此。

幾輩人的時光,

讓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

與市中心獨立開來的“小圈子”生活,

這還得從上世紀建國初說起。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

航空事業剛剛起步,

作為中國航空重要力量的沈飛集團就坐落於此。

蘇聯專家援建了一批宿舍樓,

十幾年裡,宿舍樓不斷擴充,

最繁盛時,兩百多棟三層建築,

其勢蔚為壯觀。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沈飛的駐紮聚攏了周邊地區的煙火氣息,

直到如今,

三臺子地區的芙蓉山市場依然是

當地居民購買日常蔬果食材的首選。

這個芙蓉山市場,

被當地人稱作“獨身門前市場”。

其名來源,

據說是因為路邊的老樓曾經作為沈飛的獨身宿舍。

在三臺子獨特的命名系統下,

還有“二號門”、“五號門”等外來人摸不著頭腦的地名,

然而當地人卻早習以為常。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三臺子是一個熟人社會,

老一輩的當地人多是沈飛員工或其家屬,

居住在一棟棟蘇式風格的磚紅色建築裡。

大夥平時在一起上班,

回家又住在一起,

周邊生活配套一應俱全,

在地理屬性上又自成一隅,

日子久了,

居住於此的人們就逐漸形成了

與城市隔絕開來的小圈子。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這個小圈子內曾有一句流行甚廣的話,

“三臺子女孩不對外”。

當地居民解釋說,

過去,沈飛工資待遇高,

軍工企業又男多女少,

所以三臺子的女孩都很吃香,

父母也就不願讓自己的女兒嫁到外邊去。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在三臺子當地,還有過“四大怪”現象。

“下雨陰天在禮拜”、“男人洗衣女人曬”、

“短頭髮做菜比長頭髮快”以及“夫妻生孩婆婆帶”。

第一條是說,當時沈飛人每週的休息日是在週四,

週三就相當於週六,

但有一段時間每到了週三週四就會下雨,

於是有了這第一怪;

而第二和第三怪是說三臺子男人的好,

那時候洗衣機還稀罕,

洗衣服這樣的累活都是男人幹,

做菜也是男人做得更好更快;

最後一條大致是說雙職工的小夫妻,

沒有時間帶孩子。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幾十年裡,

“四大怪”的故事不再為人稱奇,

女孩子不外嫁的觀念也早已湮滅在歷史的角落中,

最能夠證明這裡曾經痕跡的

便是這留下來的一棟棟蘇式紅樓。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這樓多是三層,

造型獨特的鏤花似乎在訴說過往,

紅磚上的斑駁痕跡像是厚重史書上的記載,

清一水的蘇式建築中還能尋得一些本土化的年代特徵。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除了藝術風格,

這些建築從實用角度也帶有濃厚的西伯利亞色彩。

蘇聯地處高緯,

建築對防風防寒有著極高的要求,

往往幾棟樓一組,圍成一圈,

做成一個防風的格局,

行走其中,凜冽的北風也減弱了許多。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走著走著,幾十年就過去了,

走著走著,年輕的人兒就老了,

三臺子,

也和我們兒時不再一樣。

但她不會老去,

她是幾代人的堅守,

她承載著幾代人的光榮與夢想,

她更是永遠不能抹去的記憶。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如今,

“三臺子”三個字被印刻在地鐵站上,

這充分說明了此處的地標意義,

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人走近三臺子,

走近那段歷史,

走近那些崢嶸的歲月。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時代的腳步向前,

過去自成一隅的“小圈子”孤島,

如今也被便捷的交通連成大陸。

隨著美的等大型房企入駐周邊,

三臺子的人氣更加旺盛,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

外部空氣的注入,

幾乎絲毫沒有沖淡這裡原有的味道,

兩種氣息交相輝映,

好一似江月映繁花。

這個曾經封閉的小環境,

如今正與這座城市的中心緊緊相擁。

三臺子:記憶裡的老瀋陽,回不去的紅磚樓


踏上紅磚石階,摩挲歲月的痕跡。

置身瀚堂林宇,傾聽時代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