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我家住三台子。"

“你家住地铁上?”

“emmm……”

↑ 来自沈阳同学与外地同学的对话。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在某百科上输入“三台子”,

得到这样的结果,

连配图都是地铁的站点图片。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确实,

对于许多近些年才来沈求学打工的人来说,

“三台子”只是一个地铁站的名字。

至于到底“三台子”是什么,

为什么叫“三台子”,

为什么不叫“四台子”,不叫“二台子”,

很少有人关注。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其实在网上随便一搜,

相关的资料就出来了。

网上的解释多半是说,

清朝时这一带第三高的烽火台,

得名“三台子”。

按顺序排下来,

还有“头台子”、“二台子”、“四台子”、“五台子”,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有这么说的,

也有不同的声音,

到底谁对谁错,

我们不必再去较真儿。

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

大家都叫这儿“三台子”,

我也就这么叫,

老祖宗留下来的名字,

管那么多干嘛,

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得了。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外地人如此,

常年居住于此的人也是如此。

几辈人的时光,

让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

与市中心独立开来的“小圈子”生活,

这还得从上世纪建国初说起。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

航空事业刚刚起步,

作为中国航空重要力量的沈飞集团就坐落于此。

苏联专家援建了一批宿舍楼,

十几年里,宿舍楼不断扩充,

最繁盛时,两百多栋三层建筑,

其势蔚为壮观。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沈飞的驻扎聚拢了周边地区的烟火气息,

直到如今,

三台子地区的芙蓉山市场依然是

当地居民购买日常蔬果食材的首选。

这个芙蓉山市场,

被当地人称作“独身门前市场”。

其名来源,

据说是因为路边的老楼曾经作为沈飞的独身宿舍。

在三台子独特的命名系统下,

还有“二号门”、“五号门”等外来人摸不着头脑的地名,

然而当地人却早习以为常。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三台子是一个熟人社会,

老一辈的当地人多是沈飞员工或其家属,

居住在一栋栋苏式风格的砖红色建筑里。

大伙平时在一起上班,

回家又住在一起,

周边生活配套一应俱全,

在地理属性上又自成一隅,

日子久了,

居住于此的人们就逐渐形成了

与城市隔绝开来的小圈子。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这个小圈子内曾有一句流行甚广的话,

“三台子女孩不对外”。

当地居民解释说,

过去,沈飞工资待遇高,

军工企业又男多女少,

所以三台子的女孩都很吃香,

父母也就不愿让自己的女儿嫁到外边去。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在三台子当地,还有过“四大怪”现象。

“下雨阴天在礼拜”、“男人洗衣女人晒”、

“短头发做菜比长头发快”以及“夫妻生孩婆婆带”。

第一条是说,当时沈飞人每周的休息日是在周四,

周三就相当于周六,

但有一段时间每到了周三周四就会下雨,

于是有了这第一怪;

而第二和第三怪是说三台子男人的好,

那时候洗衣机还稀罕,

洗衣服这样的累活都是男人干,

做菜也是男人做得更好更快;

最后一条大致是说双职工的小夫妻,

没有时间带孩子。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几十年里,

“四大怪”的故事不再为人称奇,

女孩子不外嫁的观念也早已湮灭在历史的角落中,

最能够证明这里曾经痕迹的

便是这留下来的一栋栋苏式红楼。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这楼多是三层,

造型独特的镂花似乎在诉说过往,

红砖上的斑驳痕迹像是厚重史书上的记载,

清一水的苏式建筑中还能寻得一些本土化的年代特征。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除了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从实用角度也带有浓厚的西伯利亚色彩。

苏联地处高纬,

建筑对防风防寒有着极高的要求,

往往几栋楼一组,围成一圈,

做成一个防风的格局,

行走其中,凛冽的北风也减弱了许多。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走着走着,几十年就过去了,

走着走着,年轻的人儿就老了,

三台子,

也和我们儿时不再一样。

但她不会老去,

她是几代人的坚守,

她承载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她更是永远不能抹去的记忆。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如今,

“三台子”三个字被印刻在地铁站上,

这充分说明了此处的地标意义,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走近三台子,

走近那段历史,

走近那些峥嵘的岁月。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时代的脚步向前,

过去自成一隅的“小圈子”孤岛,

如今也被便捷的交通连成大陆。

随着美的等大型房企入驻周边,

三台子的人气更加旺盛,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

外部空气的注入,

几乎丝毫没有冲淡这里原有的味道,

两种气息交相辉映,

好一似江月映繁花。

这个曾经封闭的小环境,

如今正与这座城市的中心紧紧相拥。

三台子:记忆里的老沈阳,回不去的红砖楼


踏上红砖石阶,摩挲岁月的痕迹。

置身瀚堂林宇,倾听时代的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