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濟南曾經的“一條街”,你還記得嗎?

曾經,濟南緯九路兩側是一家挨一家的燒烤攤,交通廳街上擺滿各類摩托車配件,舜井街上的商鋪裡滿是手機配件。這些街道因此獲得“燒烤一條街”、“摩配一條街”、“手機一條街”等稱號。隨著城市發展,曾經的“一條街”們也變換著自己的模樣,當年“一條街”的場景更多地留在了這座城市的居民記憶中。

●緯九路:曾經60餘家燒烤店“扎堆”

11月初的傍晚6點鐘天色已黑,緯九路上兩家燒烤店裡已經坐著幾桌客人,室內的烤爐上各種肉串不斷翻轉著添加佐料。一名工作人員正站在自家店外引領前來“擼串”的客人。燒烤店的招牌上都有“一九”字樣,旁邊的小字都向往來的食客介紹著自家店鋪是在緯九路上經營30餘年的“老店”。

張蘭(化名)是其中一家店的店主,她與丈夫在緯九路上經營燒烤生意30餘年,經歷了這條“燒烤一條街”從無到有直到如今的變遷。上世紀80年代初,張蘭與丈夫最早在經三緯九開了一家燒烤攤。“那時候附近有人喝扎啤,我們就在旁邊支上路子賣烤串。”張蘭回憶說。

與如今的繁華街道不同,當時的緯九路是條僻靜的小路,兩邊還沒有多少樓房。那時候的扎啤是從一個大桶裡用碗盛接,羊肉串一串賣2毛錢。後來,燒烤攤越來越多,有些攤位一個挨一個地連在一起。“最多的時候從經一緯九到經六緯九有60多家燒烤店。”張蘭回憶說。

成為“燒烤一條街”後,燒烤店的生意也愈發火爆,店主們常常通宵忙碌。“凌晨兩三點送走最後一桌客人就算早的了,忙個通宵是常有的事。”幾年之後,路邊燒烤攤漸漸搬進臨街的門頭房。曾經路邊支上爐子煙熏火燎的燒烤生意漸漸告別“街頭”模式,隨著成本的增加,羊肉串的價格也從2毛慢慢漲到1.2元。

“扎堆”的燒烤店後來又分散開來,如今“留守”在緯九路上的燒烤店還剩10家左右。“現在人們更加養生,原來連著幾天吃燒烤的情況不多了。不過我們生意還不錯,不少老主顧還是會認我們店的味道。”張蘭說著自家堅持在緯九路山的原因。

雖然緯九路上的燒烤店數量不同往昔,但是“一九”的招牌開在了市區各處,不少搬離緯九路的燒烤店依然保留著自家當年的牌號。

●交通廳街:摩配只剩“半條街”

2017年,被人稱為“摩配一條街”的交通廳街兩側開著各樣的摩托車配件,街上往來著送貨的三輪摩托車,不算寬敞的街道顯得格外擁擠。當年9月,街上上百家店鋪整體搬遷,曾經的“摩配一條街”漸漸成為過去式。

这些济南曾经的“一条街”,你还记得吗?

改造前

如今,交通廳街西側入口處掛上了“茗源茶街”的字樣。街道南側的二層沿街房修整一新,有些店鋪已經掛上所經營茶葉種類的招牌,有的店鋪則仍處於招租狀態。街上來往的行人不多,儘管有的店鋪門口停放著車輛,道路也並不擁堵。

交通街的北側,居民樓一層的店鋪裡仍在經營著摩托車尾箱、潤滑油、頭盔等摩托車配件。當有人在店外駐足時,店家會招呼一聲“需要點什麼?”據幾位店家介紹,他們是“摩配一條街”搬走之後才到此經營,個別的商家曾在這條街上經營搬走後又返回的。“當時大家都搬到了附近的市場裡,但是這條街的名聲還在,不少客人還是會到這邊來買東西。”一位商家解釋說。

50多歲的趙華成(化名)從小便在交通廳街旁生活。坐在一棟老舊的居民樓旁,趙華成回憶起這條街最初的模樣。“我小的時候,路南邊就是一塊空地,我們經常在這裡彈玻璃球啥的。”趙華成回憶說,“到了九幾年,空地上蓋上了門頭房,很多摩配店從別處搬了過來,後來整條街基本都是做摩配生意的店,也就成了‘摩配一條街’。那時候,這邊的店生意都不錯,啥樣的零件都能買到,不過路就經常堵了。”

这些济南曾经的“一条街”,你还记得吗?

改造後

2017年9月,交通廳街上的摩配店紛紛搬到了附近市場。現在交通廳街西頭北側的市場門外掛出“電動車摩配新市場”,曾經在交通廳街經營的店鋪搬到了這裡。一家經營電瓶的店家介紹,雖然與交通廳街僅一牆之隔,如今的生意卻冷淡不少。“原來店裡有三個店員,現在的活兒一個人就幹完了。原來‘摩配一條街’名氣挺大,現在搬到這邊,有些客戶就找不到了。”

●舜井街:“買手機到舜井”成過去

2008年以前,舜井街是江北最大的手機批發集散地,這條街上的手機、配件等商品覆蓋山東、河南、河北等省份。濟南市民口中也流傳下“買手機到舜井”的順口溜。隨著所在片區的改造升級,曾經的“手機一條街”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今的舜井街上,人們很難看出當年“手機一條街”的模樣。街兩側新蓋起的商業體正在招商,北頭東側的世茂國際廣場吸引著不少逛街休閒的市民。舜井街西側一條小路通向淳和數碼廣場,其中不上櫃臺經營手機以及手機配件銷售和維修的生意。“那時候整條街生意都很好,2008年的時候街上的店家基本都搬到山東通訊城了,我們是後來到這邊做手機配件生意的。”一位店主介紹說。

現在山東通訊城銷售藍牙耳機、手機優盤等手機配件的王亮(化名)曾是舜井街上的“老店主”。“其實在賣手機之前,舜井街就已經很出名。上世紀80年代末,舜井街上主要賣遊戲機、錄像機、進口電視一類的商品,後來又出現了影碟機、音響等。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大哥大一類的手機出現,後來才成了‘手機一條街’。”王亮介紹說。

當時,舜井街兩邊主要是3層左右的商場,裡面大部分櫃檯都是經營與手機相關的產品。“三星、諾基亞、摩托羅拉的手機賣得最好,櫃檯批發也零售,價格高的時候一個櫃檯一個月租金六七千元,但是有時候一天就能掙出來。”王亮回憶當時生意火爆的場景。

2008年,舜井街改造後,不少商家搬往山東通訊城繼續經營。“那時山東通信城給出了免租金一類的優惠政策,所以不少老商戶都搬過去了。”對比當年經營狀況,王亮直言現在“生意不好乾”,電商的興起對傳統批發銷售衝擊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