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夏,32歲路遙來到陝北甘泉縣的一個招待所,開始了“拼命三郎”式的工作,他不分日夜的創作,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一天兩包煙,一杯咖啡,導致整個屋子煙霧瀰漫,菸頭裝滿了一簸箕,他自己也五官潰爛、刷牙時滿嘴是血。但是,他只用了21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一本13萬字的中篇小說——《人生》,然後,和很多小說一樣,《人生》被退稿了,好幾家刊物都不肯要他的《人生》,好在最後,有一家雜誌社慧眼識珠收下了《人生》,路遙一“戰”成名,《人生》也以最快的速度被改編成了電影,於是有人認為,《人生》是路遙的極限,但6年之後,路遙再次發表了《平凡的世界》。
不過,在小說《人生》發表這後,路遙的生活已經完全亂了套,無數的信件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很多讀者都把路遙當成了“人生導師”,電報電話接連不斷,常常半夜三更把路遙從被窩裡驚醒。一年後,電影上映,輿論更加沸騰,親戚朋友紛紛上門,不是要錢就是讓路遙給安排工作,頗有“趁火打劫”的意思。當然,路遙也不是聖人,《人生》的成功,是他在幾十年的飢寒、挫折和自我折磨中獲得的。路遙原本是家裡的老大,但因為兄弟太多,7歲那年,被父親送給了伯父。後來路遙的伯母,靠著祈禱度日,供路遙讀到了中學。但貧窮的生活讓路遙沒少被人嘲笑,有一天,路遙在知道了“加加林登上月球”的消息,對苦難的深刻體會讓他發誓,一定要走出這片土地,於是二十多年後,他些下了“高加林”這個名字。
當路遙寫《人生》的時候,他和初戀林紅已經分手了。當時初中畢業後,路遙曾以返鄉知青的身份回到陝北農村,一時風光無限。路遙在臺上主持大會,和下面的女知青林紅一見鍾情。林紅住在山上,每天吃完午飯,都按時站朝山下文化館的院子裡眺望,路遙也會站在院子裡,望著林紅的方向。不久後兩人正面接觸,還可以一起工作了,關係便逐漸密切。因為林紅,路遙不僅喜歡上了紅色,還把自己的筆名改成了“纓依紅”,“路遙”是後來的筆名。1970年春,首次招工名額下來了,縣上決定讓路遙去當工人,但是路遙把名額讓給了林紅,兩人開始了異地戀,路遙說:“延川少了一層風景”。但是很快,兩人的來往的信,由一月一封減少到三月一封信,到後來一年也不通了一封。路遙失戀了,還大病了一場,接著又被撤了職,路遙陷入了“死衚衕”。
從相愛到分手,再到丟工作,看到這裡,讀者是否覺得“劇情”似曾相識?《人生》裡的高加林也是主動拋棄了劉巧珍,如果將路遙和林紅的性別對調,簡直就是路遙的“自述”!路遙和林紅相愛的時候大概20歲,但是他筆下的很多女知青都有林紅的影子,可見他一生都未能走出林紅的陰影。就算後來有遇到了林達,也並不幸福,兩人在路遙病逝前3個月正式離婚。他曾熱情地愛著這個世界,而他離開時竟然顯得有些孤獨,這一點,竟然也和最後一無所有的高加林,有著驚人的相似。另外,路遙是一個從黃土地裡走出的來的人“走出大山,將命運踩在腳下”是他從小的夢想,他從來不甘於平庸,這豈不也是《人生》中“高加林”的夢想!《人生》在發表前,路遙擬定的書名叫《你得到了什麼》。既然書名還帶著疑問,那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看一看,在《人生》裡,“高加林”究竟“得到了什麼”?
首先,高加林原本是農民,有農村女友劉巧珍,機緣巧合之下進了城,又和城市姑娘黃亞萍戀愛了,於是果斷拋棄劉巧珍,最終因為“走後門”被遣返農村,而劉巧珍已嫁作人妻,他兜兜轉轉半輩子,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得到!其次,高加林曾經一心想要擺脫農村的“土氣”,幻想著和黃亞萍去到更加遙遠的南方,進行更大地發展,然而最後,他不但沒有得到更廣大的前途,還失去了農民的樸實。表面上看,他似乎前途盡毀,但實際上,路遙在結尾寫了四個字“並非結局”,意思是,高加林遲早還會有所行動,至於他到底能不能走出農村,路遙也不知道。路遙是作者,為什麼會不知道?其實有兩個答案。
第一,《人生》可以理解為路遙的“自述”,他自己的人生還沒有完結,又怎麼知道“高加林”的人生是什麼樣呢?寫《人生》時,路遙的內心是苦悶的,於苦悶中產生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內涵,《人生》可以成功,也就不那麼奇怪了。第二,即使拋開“高加林”和路遙的關係不談,“人生”也是一個充滿變數的,未來會這樣,沒人知道。因此,路遙寫《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它告訴青年人,不要安於現狀,要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要對自己負責,即使跌倒了,也不要認為自己從此前途盡毀,有所行動,才能有所改變。
閱讀更多 果果文史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