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梨_採了個花
題目中的合併應該理解為兩個國家基於自願的原則和平等的地位通過協商合併成為一個國家,而不能理解為以武力吞併成為一個國家,否則中國歷史上的秦滅六國是不是也算是合併成為一個國家呢?普魯士通過王朝戰爭統一德意志是不是也算合併成為一個國家呢?北越統一南越是不是也算合併成為一個國家呢?那這樣的例子就太多了,所以我們不討論武力吞併的例子。當然兩國基於自願平等原則的合併也並不是說兩國是完全絕對平等的——這裡所謂的平等是指形式上的平等,但兩國的國家實力不可能是毫無差別的,所以絕對意義上的平等其實是不現實的。
16世紀30年代至19世紀初這段時間是丹麥歷史上的“大國時代”。由於這段時間丹麥與挪威是聯盟共主關係且是由丹麥主導,所以也叫丹麥-挪威聯合王國。1380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和挪威國王哈康六世的兒子奧拉夫二世同時繼承了丹麥和挪威的王位,以此為契機丹麥和挪威組成了一個共主邦聯,原挪威屬地格陵蘭島、冰島和法羅群島亦從此開始受丹麥統治。由於奧拉夫二世年幼,他的母親瑪格麗特就成為了邦聯的實際統治者。同一時期瑞典的貴族們同自己的國王阿爾伯特之間起了爭執,於是他們宣佈奉戴瑪格麗特為瑞典的攝政者。1397年6月17日丹麥、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個距離丹麥邊境很近的城市卡爾馬一個堡壘內簽訂了《卡爾馬條約》:約定三個王國共同擁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恆的聯盟。這一聯盟領有現在的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南部、冰島、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共有124萬平方公里土地,除芬蘭北部地區和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等地外幾乎已統一北歐。然而卡爾馬聯盟自建立伊始就存在深刻的內部矛盾:身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對位於歐洲大陸的丹麥加強與德意志地區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梅克倫堡及波美拉尼亞等地的聯繫不滿。與此同時作為聯盟盟主的瑪格麗特女王畢竟代表的是丹麥的利益。卡爾馬聯盟原本是丹麥、挪威、瑞典三國以結盟形式形成的共主邦聯,三方仍具有相當的半獨立性,丹麥王室試圖加強對挪威和瑞典的控制,而這很自然地引發了挪威和瑞典的抵制:1523年瑞典貴族古斯塔夫·瓦薩戰勝丹麥軍隊,當年6月6日古斯塔夫·瓦薩宣佈自己為瑞典國王並明確表示瑞典脫離卡爾馬聯盟而重新獨立。瑞典獨立後丹麥和挪威仍然維繫著聯盟國家,直到1534年挪威作為聯盟成員身份降格為丹麥治下的一個省,而原屬挪威的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等地由丹麥、挪威的雙重統治演變為直屬丹麥中央政府管轄。丹麥對挪威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9世紀的拿破崙戰爭時期:由於丹麥-挪威二元王國在戰爭中成為了拿破崙的盟友,所以在拿破崙失敗後丹麥被迫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丹-挪二元王國告終。
1385年波蘭女王雅德維加同立陶宛大公約蓋拉簽署聯盟協議。當時立陶宛是歐洲最後一個異教國家,而在協議締結後約蓋拉就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儀式。次年改信天主教的立陶宛大公國君主約蓋拉迎娶了波蘭公主。波蘭與立陶宛的聯合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東部的莫斯科大公國和西部的條頓騎士團同時興起使兩國面臨嚴峻的威脅。1410年波蘭-立陶宛聯盟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給予條頓騎士團以毀滅性打擊——全殲了由德意志人、法蘭西人、瑞士人等組成的騎士團2.7萬人。這時波蘭和立陶宛所組成的是一個形式上的國家聯盟而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然而很快來自莫斯科的威脅變得越來越大,於是波蘭和立陶宛大公國議會於1569年在盧布林通過了成立統一的波蘭共和國的決議,統一後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統治著東歐的波蘭人、立陶宛人、捷克—摩拉維亞人、瓦拉幾壓人、馬紮兒人、韃靼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俄羅斯人、捷克人等諸多民族。由於波蘭在聯邦中居於主導地位,所以有的史料中也直接將波蘭立陶宛聯邦簡稱波蘭。這一時期的波蘭翼騎兵稱雄歐陸,一時間波蘭拳打俄羅斯、腳踩德意志,號稱平獨鎮露大波波。當時的歐洲第一大國可不是俄羅斯,恰恰就是波蘭——全盛時期的波蘭國土面積一度達到過100萬平方公里,這在小國林立的歐洲簡直就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所向披靡的波蘭騎兵甚至一度佔領莫斯科達2年之久。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進入近代以後本來被波蘭踩在腳下的俄羅斯和德意志日益崛起成為波蘭東、西兩面的勁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這時屬於波蘭治理)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開始分崩離析。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戰後簽訂的《安德魯索沃條約》規定:白俄羅斯的一部分、斯摩稜斯克和第聶伯河東岸的烏克蘭土地劃歸俄國。1733年-1738年波蘭爆發王位繼承戰爭,俄軍趁機攻佔華沙並強迫波蘭議會選舉弗裡德里克·奧古斯都二世為波蘭國王。1772年8月5日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國在彼得堡達成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波蘭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並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波蘭成為僅剩領土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同時波蘭國王在未經俄國沙皇批准前不得與外國宣戰或媾和,至此波蘭已淪為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國家。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10月24日普魯士也在該協定上簽字,由此俄、普、奧三國第三次達成瓜分波蘭的協議:俄羅斯吞併了立陶宛、庫爾蘭、西白俄羅斯和沃倫西部,把邊界推進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線,共12萬平方公里,人口120萬;奧地利佔領了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和一部分瑪佐夫舍地區,共4.75萬平方公里、人口150萬;普魯士奪得其餘的西部地區、華沙、部分瑪佐夫舍地區,共5.5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這次波蘭被三國徹底瓜分,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國家從歐洲地圖上消失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和立陶宛各自復國,沒再組合為聯邦。
在漫長的古代歷史歲月中西班牙其實並非一個國家的名字,而更多是一種地理文化概念。”西班牙“這一名稱來自於羅馬帝國的近西班牙和遠西班牙兩大行省。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出現了農村枯竭、城市衰落、內戰連綿、帝國政府全面癱瘓的混亂現象,這被後世史學界稱之為三世紀危機。正當羅馬走上衰落之路時來自亞洲草原的匈人遊牧民族與生活在萊茵河、易北河之間的日耳曼各部族開始對羅馬帝國的邊境不斷髮起挑戰。公元409年秋季汪達爾人、阿蘭人、斯維比人組成的聯軍在將羅馬帝國的高盧行省洗劫一空後翻越比利牛斯山進入西班牙。需要注意:我這裡所說的西班牙是指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行省,和今天的西班牙王國不是一個概念,大致可以將其理解為包括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內的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進入西班牙的汪達爾人、阿蘭人、斯維比人將西班牙分為四部分:斯維比人佔據著北部地區,阿蘭人佔據東部地區,汪達爾人中的阿斯丁部落佔據西部地區,西林部佔據著南部地區。西林部在西班牙南部地區建立了汪達盧西亞王國(意為汪達爾人的土地),如今這一地區的名字在去掉詞頭的”V“之後變為了安達盧西亞。同一時期阿蘭人在西班牙東北部建立的國家在後來的歲月長河中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加泰羅尼亞地區。就在汪達爾人、阿蘭人、斯維比人進入西班牙的第二年西哥特首領阿拉里克率眾攻破了號稱永不陷落的羅馬城,隨後西哥特人又向高盧和西班牙進軍並在這裡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公元419年西哥特王國已基本統一整個伊比利亞半島,汪達爾人則渡海前往北非發展,而阿蘭人和斯維比人則在被西哥特人征服後日漸同化。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侵佔了伊比利亞,西哥特人殘部逃往北部的阿都斯里亞山區,此後西哥特人發起了旨在從阿拉伯人手中收復伊比利亞半島的長達8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又名再征服運動)。公元9世紀時在信奉基督教的西哥特人反抗阿拉伯人的過程中誕生了阿斯都里亞王國,此後阿斯都里亞王國合併加利西亞形成雷翁王國。11世紀初在雷翁東部形成了卡斯提王國,1230年卡斯提與雷翁合併後仍稱卡斯提王國。9~11世紀在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出現了那瓦爾王國、阿拉岡王國和巴塞羅那王國。1093年卡斯提王國的特里薩公主下嫁波爾多凱爾伯爵,生下一子阿方索·亨裡克斯。1128年16歲的阿方索放逐其母特里薩,隨後又擊敗卡斯提王國的軍隊,在位於杜羅河下游的自家封地上建立了獨立的葡萄牙王國。葡萄牙王國獨立後伊比利亞半島逐漸形成了卡斯提、阿拉岡、那瓦爾和葡萄牙四雄並立的格局,與此同時已被基督教王國擠壓到半島南端的阿拉伯人仍維持著自己最後的據點格拉納達。1469年卡斯提公主伊莎貝拉和阿拉岡王子斐迪南結婚,兩人又分別於1474年和1479年繼承王位,兩國隨即於1479年正式合併成為西班牙。1492年西班牙征服格拉納達,1512年又合併那瓦爾,至此西班牙統一了除葡萄牙之外的整個伊比利亞半島。1578年葡萄牙國王塞巴斯提親征摩洛哥,卻以戰死沙場告終。由於塞巴斯提沒子嗣,葡萄牙王位因此發生了空缺。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趁機於1580年以武力為後盾迫使葡萄牙貴族承認其兼任葡萄牙國王。在此後的60年間伊比利亞半島被整合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縱觀伊比利亞半島的歷史:正是1479年卡斯提王國和阿拉岡王國的合併締造瞭如今西班牙國家的雛形,而1580年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合併又開創六十年左右的伊比利亞統一時代。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四部分構成的。事實上在英國人們一般不會自稱為英國人,而是根據自己生活的區域自稱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北愛爾蘭人。這其中蘇格蘭是獨立意識較強,以致於我們是不是就能聽到關於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消息。看過梅爾·吉布森主演的電影《勇敢的心》的朋友可能會以為蘇格蘭是被英格蘭以武力吞併的啊,這似乎不符合我們一開始定義的協商合併的標準。事實上儘管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在1305年捕獲並處死了蘇格蘭獨立運動的領袖威廉·華萊士,然而1307年蘇格蘭人再次起義併成功驅逐了英格蘭人,英格蘭試圖以武力合併蘇格蘭的嘗試至此以失敗告終。此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分別作為獨立的國家各自發展:1534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創立英國國教聖公會。這樣一來英格蘭同仍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蘇格蘭之間又出現了宗教意識上的分歧。自從愛德華一世死後蘇格蘭從英格蘭的統治下獨立出來後就一直視英格蘭為自己的最大威脅——事實上從當時的地緣格局而言:英格蘭也的確是蘇格蘭最大的外患,為此蘇格蘭採取遠交近攻之策——長期同歐洲大陸上的法國保持盟友關係,而法國則是英格蘭的宿敵。蘇格蘭和英格蘭這種對立關係持續到1603年時居然出現了一位共同的國王詹姆斯六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兩國的合併,事實上兩國仍擁有各自的議會,彼此是兩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只不過是奉戴同一位君主而已。後來當歐洲其他國家紛紛走上殖民擴張道路時蘇格蘭人也沒閒著:他們眼瞅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格蘭都在殖民擴張中賺得盆滿缽滿,於是他們成立了“蘇格蘭對非洲及東、西印度群島貿易公司”並開始公開募集資金,試圖在中美洲的巴拿馬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結果蘇格蘭探險隊在當地的熱帶疾病和視美洲為自家後院的西班牙人的雙重攻擊下無功而返,這次失敗的殖民探險活動使蘇格蘭欠下了相當於蘇格蘭當時流動資本的1/4到1/2的鉅額債務。蘇格蘭本就是小國,根本無力償還這筆鉅額債務。此時英格蘭向蘇格蘭伸出了橄欖枝——表示願意為蘇格蘭承擔債務,而交換條件則是與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別無選擇的蘇格蘭只得於1707年通過《聯合法案》同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儘管歷史上英格蘭試圖以武力吞併蘇格蘭,而蘇格蘭也曾為捍衛民族獨立而奮戰,然而最終還是通過條約交涉的形式與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戰敗投降後奧得河-西尼斯河一線以東的10萬平方公里領土被入波蘭和蘇聯,剩下的領土被美、蘇、英、法四大戰勝國分區佔領:東部劃歸蘇聯、西北劃歸英國、西南劃歸美國、西部劃歸法國。作為德國首都的柏林儘管位於東部的蘇聯佔領區內,但鑑於其作為德國首都的特殊性仍由四國分區佔領。隨著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冷戰對峙的格局逐漸形成,雙方都加緊在自己的佔領區內扶植親近自己的勢力: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繞開蘇聯發行了僅限自己佔領區流通的"D"版馬克,蘇聯見狀以在蘇佔區發行"F"版馬克作為回應。隨即美、英、法三國將自己的佔領區合併舉行選舉產生了新政府,而蘇聯方面也在自己的佔領區扶植了一個服從於蘇聯的德國政府,至此東、西兩個德國分裂的狀態形成。由美、英、法三國扶植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德國的正式國名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因為位於西部,所以一般簡稱西德;而由蘇聯扶植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德國的正式國名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因為位於東部,所以一般簡稱東德。分屬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東、西兩個德國由此形成。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的柏林牆作為東西方冷戰對峙的標誌將兩個德國分隔開來。因為這堵牆不知有多少親人、戀人彼此隔絕,因為這堵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承受了數十年的分裂,因為這堵牆曾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去上演逃亡,還是因為這堵牆從此使兩個德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在持續數十年的分裂狀態下德意志人的意識深層仍始終翹首期盼著有朝一日能實現國家的統一,直到1989年德國人期盼已久的機會終於到來:這年1月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波蘭執政的波蘭統一工人黨與作為反對派的團結工會達成協議:決定於1989年6月4日和18日分兩階段進行議會和參議院的選舉。8月24日波蘭議會通過決議:在波蘭已執政45年的波蘭統一工人黨喪失執政地位,由團結工會領袖瓦文薩出任總理。9月下旬波蘭的劇變風潮波及到鄰國捷克斯洛伐克,作為東歐社會主義陣營成員的東德隨即停止了與捷克斯洛伐克之間的互免簽證交通,同時再次強化了對東西德之間人口流動的控制力度。然而這反而刺激了事態的進一步升級:在1989年10月7日的東德40週年國慶日萊比錫、德累斯頓、波茨坦、馬格德堡、耶拿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抗議示威,在首都柏林的國慶慶典會場7000餘名示威抗議群眾與警察發生了衝突。就在東德的示威抗議活動日漸升級之時蘇東陣營的波蘭和匈牙利兩國發生劇變,這兩國隨即開發了邊境,這使大量東德公民得以通過波蘭和匈牙利輾轉進入西德。1989年11月9日東德政府迫於各方壓力宣佈開放“柏林牆”。以柏林牆的開發為標誌,東德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代: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議會選舉,組成了以德梅齊埃為總理的由基民盟、自由民主聯盟和社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聯合政府上臺後實行市場經濟,由此開始了東德經濟私有化的進程。與此同時一個更為宏大的命題被提上議事日程——這就是兩德統一問題。經過東西德之間以及與美、蘇、英、法等相關大國的反覆磋商後東西兩德於1990年10月重新合併為今天的德國。兩德統一不是一方以武力吞併另一方,但由於西德的綜合國力明顯強於東德,所以統一的結果是統一後的國家幾乎是原封不動沿用了西德的國旗、國徽、國歌、貨幣以及政府機構,因此給人一種西德吞併東德的感覺。這也驗證了我們一開始所說的在兩國合併的過程中絕對意義上的平等其實是不存在的。
面積2654平方公里的桑給巴爾島如今是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的組成部分,然而這裡曾和坦桑尼亞的大陸領土分屬兩國。如今坦桑尼亞位於非洲大陸上的領土在歷史上被稱之為坦噶尼喀。這一地區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後坦噶尼喀地區就和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地有貿易往來。7~8世紀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大批遷入該地區。公元10世紀末阿拉伯人曾在該地區建立過伊斯蘭王國,大約同一時期波斯人則在鄰近的桑給巴爾島上建立桑給帝國。19世紀晚期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在這一過程中坦噶尼喀地區於1886年被劃歸德國勢力範圍,而鄰近的桑給巴爾島則成為了英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德兩國除了在歐洲以及海上作戰之外也展開了對殖民地的爭奪。由於當時德國海軍處於被英國封鎖的狀態,所以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實際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1917年11月英軍佔領坦噶尼喀全境,1920年英國以“委任統治地”的形式確立了對坦噶尼喀的統治權。194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坦噶尼喀改為英國的“託管地”,1961年5月1日坦噶尼喀取得內部自治,同年12月9日宣告獨立,一年後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國。1963年6月24日桑給巴爾獲得自治,同年12月10日宣告獨立,隨即成立了君主立憲國家。1964年1月12日桑給巴爾人民推翻君主制,成立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組成聯合共和國,同年10月29日改國名為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
也門是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部的國家:東與阿曼接壤,北與沙特為鄰。有3000多年明確文字記載歷史的也門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從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525年也門先後建立了麥因、薩巴和赫米葉爾三個王朝。從525年起也門淪為埃塞俄比亞和波斯爭奪的對象。到了公元7世紀也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6世紀初葡萄牙人開始侵入也門。1789年英國佔領了屬於也門的丕林島,1839年又佔領了亞丁並在當年九月建立殖民地。1863-1882年英先後吞併哈達拉毛等30多爾酋長領地並將其組成“亞丁保護地”,由此將也門南方的大部分領土分割出來。當英國在也門南方建立殖民統治時也門北部地區則處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1918年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奧斯曼帝國分裂瓦解,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北部也門趁機宣佈成立獨立的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1959-1963年英國將自己佔領下的也門南部的六個蘇丹國拼湊成“南阿拉伯聯邦”。1962年北也門發生革命,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1963年南部人民在“民主陣線”領導下舉行大規模的反英武裝鬥爭。1967年英國勢力從也門南部撤出,南也門人民共和國成立。1970年南也門人民共和國改名為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開始奉行親蘇聯的社會主義路線。1988年南北也門簽署了南北居民自由過境和共同開發邊界地區石油、礦業資源的協議,由此揭開了加快統一的序幕。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門宣佈統一成為也門共和國。至此也門的統一看起來和德國一樣是一次通過政治協商實現的統一,然而統一卻沒解決南北方之間的分歧:1994年5月也門南北方領導人在統一問題上矛盾激化並導致爆發內戰。7月南方軍隊戰敗,也門重歸統一。嚴格意義上也門統一和越南一樣是通過武力形式完成的,不過一開始也門的確試圖通過南北對話協商的方式實現國家的統一併在1990年實現了統一,然而統一過程中潛伏的深層次問題最終導致也門在四年後爆發內戰。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歷史上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例子非常多!大航海時代,西班牙曾經與葡萄牙合併成西班牙王國;英格蘭與蘇格蘭也曾經是兩個國家,最終合併為一個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捷克與斯洛伐克合併成了捷克斯洛伐克;1958年,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了阿拉伯合眾國;冷戰結束以後,東德與西德合併成了現在的德國。不僅在過去,未來也極有可能出現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現象,可能性最大的是俄羅斯與白俄羅、韓國與北韓。一、歷史上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例子
1.西班牙與葡萄牙合併。大航海以後,西班牙與葡萄牙成為了世界兩大強國,在全世界擁有最龐大的殖民地。1578年,葡萄牙國王親征摩洛哥。結果,這位塞巴斯提國王死在了摩洛哥。由於塞巴斯提沒有子嗣,葡萄牙王位發生了空缺。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是腓特烈二世,用武力做後盾,逼迫葡萄牙貴族承認其兼任葡萄牙國王。此後,葡萄牙與西班牙合併為西班牙王國。
2.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英國的全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分別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與北愛爾蘭四個部分。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是兩個國家,直到今天,蘇格蘭還經常要求脫離英國統治。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將王位傳給了蘇格蘭國外詹姆斯一世,英格蘭與蘇格蘭成為了共主聯邦,合併為一個國家。
3.捷克與斯洛伐克合併。捷克與斯洛伐克曾經都被奧匈帝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奧匈帝國崩潰,被統治民族紛紛要求獨立。捷克與斯洛伐克聯合,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90年,捷克與斯洛伐克解體,分別成了了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共和國。
4.埃及與敘利亞合併。鮮為人知的是,埃及與敘利亞曾經在1958年合併成阿拉伯合眾國。1958年,埃及與敘利亞聯合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個月以後,北也門加入,改名為阿拉伯合眾國。不過,由於美國、蘇聯等大國干預,再加上埃及與敘利亞之間內部矛盾重重,阿拉伯合眾國於1961年解體,但其名稱一直沿用到了1972年。
5.東德與西德合併。第二次大戰結束以後,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分區佔領了德國及首都柏林。1949年,在美國、英國、法國佔領區上成立了聯邦德國,史稱西德;在蘇聯佔領區成立了民主德國,史稱東德。1990年10月,東德加入西德,兩國重新合併為今天的德國。
二、未來可能出現兩個國家合併為一個國家例子
1.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俄羅斯人與白俄羅斯人都曾經是羅斯王國的一部分,都是東斯拉夫人的分支。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關係依舊非常緊密。1997年,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簽訂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聯盟條約》,雙方致力於建立一個“邦聯制”國際基礎上的,外交、貨幣一體化。
2.韓國與北韓。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以北緯38度為線,蘇聯與美國分別佔領了半島南北。與東德西德一樣,南北韓也是二戰遺留問題,未來重新統一是必然趨勢。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
歡迎大家留言,還有哪些曾經合併或者可能合併的兩個國家?
美國觀察室
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既然叫合眾國肯定並了不少國家,德克薩斯共和國就是之一。德克薩斯原來屬於墨西哥的一個省,墨西哥剛從西班牙獨立時人口特別少於是決定引進外國人才來開發本國,只要來了就分給你土地。
德克薩斯鄰近美國,美國人聽說能分到土地就紛紛移民德克薩斯。短短几年間德克薩斯的人口成分上美國人已經超過了墨西哥人。墨西哥政府感覺不對勁,按這個速度下去美國人要反客為主了,於是就對在德克薩斯的美國人就行剝削壓迫,受不了你就回美國。
請神容易送神難。德克薩斯的美國人也不是吃素的,“管你是墨西哥的還是美國的,我來了土地就是我的”雖然是外國移民竟然直接和墨西哥政府開幹,竟然還打贏了政府軍。德克薩斯從墨西哥的一個省獨立成德克薩斯共和國。獨立成國的德克薩斯夾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沒有絲毫安全感。因為當地的居民都是美國人乾脆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
墨西哥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這根本就是美國佬的陰謀,派兵去阻止德克薩斯加入美國,爆發了美墨戰爭。墨西哥哪裡是美國的對手,經次一戰,墨西哥不僅失去了德克薩斯,連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等2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被迫割讓給了美國。美國領土大增,地跨兩大洋,墨西哥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在加利福尼亞是美國經濟第一大州,2016年GDP超越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德克薩斯是美國經濟第二大州,GDP相當於加拿大的體量,成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不知道墨西哥看到這些曾經屬於自己的土地現在這麼牛逼會有何感想。
古今中外,歷史雜談。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點擊左上角的頭像關注歷史觀!
每個人對歷史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評論區展示,互相討論,互相交流!
歷史觀
有啊,這種情況還不少呢!既然是合併,那麼雙方或者多方是出於共同利益自願合併為一國的,而並非一方通過武力征服或者殖民統治強吞併其他國家。
一、波蘭立陶宛王國。
地處東歐的波蘭和立陶宛現在是兩個國家,但在1569年至1795年的200多年的時間內,兩國曾通過結盟合併為一個國家,波蘭為主體,是當時歐洲人口最多、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應對俄國是促成兩國合併的重要原因。雙方合併後國力強盛,騎兵部隊所向披靡,曾佔領過莫斯科2年之久。另外,雙方還要防備條頓騎士團,也就是普魯士的前身。末期,王國國力衰退,成為沙俄的附庸。1772-1795年,王國被沙俄、普魯士、奧匈三次瓜分,徹底從地圖上消失。一戰後,雙方復國。
二、西班牙王國
現在的西班牙王國其實是由多個國家合併成立的。中世紀時期,伊比利亞半島被阿拉伯人統治,基督徒為了奪取半島,進行再征服運動。在與阿拉伯人的鬥爭中,逐漸形成了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萊昂等王國。
為了集中力量共同對抗阿拉伯人,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王國通過聯姻的方式,於1479年合併為聯合王國。合併後,王國於1492年將半島的阿拉伯勢力徹底消滅。1516年,王國繼承了萊昂等其他小國的王位。1873年,正式改名為西班牙王國,一直延續到現在。
三、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與斯洛伐克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一戰後,雙方合併為一個國家。該國軍工實力雄厚,但政治水平太差,1939年被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出賣,被德國吞併。二戰結束後復國,1992年在東歐鉅變中和平解體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國家。
四、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位於非洲東部沿海,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坦桑尼亞由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兩部分組成。坦噶尼喀在19世紀末淪為德國殖民地、桑給巴爾淪為英國殖民地。二戰後,坦噶尼喀成為英國託管地,1946年宣告獨立。桑給巴爾於1963年從英國控制下獨立。1964年,雙方組成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一直延續至今。
還有遺漏的,請讀者朋友補充說明!
石頭說歷史
題主如果只是是說歷史上有沒有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而不包含兩個以上的情況下,這樣的國家歷史上有很多,尤其是近代。但是這樣的國家組合最後分道揚鑣的居多,保留下來的屈指可數。
這些國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就是合併後又分手,一類是目前依然合併在一起。
亞洲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曾經共同組成一個聯邦國家,後來新加坡被逐出,現在分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國;歐洲的瑞典和丹麥也曾合併過,最後依然分手;二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共同組成捷克斯洛伐克,東歐劇變後分手;非洲的馬裡與塞內加爾曾經合併過,最後分離;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共同組成埃塞俄比亞,後來厄立特里亞獨立,婚姻結束;上世紀90年代末,歐洲的塞爾維亞與黑山合併組成新南斯拉夫聯盟,後又更名為塞-黑,但是在美國和歐盟的干預下,最後不得不離婚告終。
相對於以上的不同,由兩個國家合併成為一個國家,而且至今仍然維持統一的,據伈倓所知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坦桑尼亞,坦桑尼亞由兩個國家組成,分別是位於東非大陸的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島)聯合組成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
以上便是伈倓所知的,如果有知道更多的,歡迎在評論裡留言。
伈倓焸
當然有啊,尤其是殖民地國家為多,二戰之後,反殖民運動興起,各地都在爭取獨立,那一獨立就有一個問題,因為殖民運動,老國家的界線被打破了,獨立之後,不知道怎麼運作。
這時候,因為文化地域的原因就開始有一些國家把被子搬到一塊來住。
比如阿聯酋,就是由七個小夥伴組成的,裡面最有名的就是自稱世界第一土豪的迪拜了,事實上,阿聯酋以前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以前屬於阿拉伯帝國,也沒有什麼石油 ,就是靠著海岸線打打劫,以前英國也沒想著殖民它,除了沙子就是鹹魚,沒什麼用,只是被海盜打煩了,這才懟了一下,然後簽了一個協議,就是大家別沒事打劫,英國成為他們的保護國。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退幫忙,這些當年跟英國簽了不打劫協議的國家就成立了一個聯盟國,這裡面最先發現石油的是阿布扎比,現在阿布扎比才是這個聯盟國石油最多的,迪拜的石油早就採光了,還有一些沒石油的,比如加盟國阿治曼,它就沒有石油,加盟國的經濟都是獨立的,各過各的日子,沒有石油當然都富不起來,主要靠兄弟單位接濟一下。
此外,還有一個現在超富,而且敢叫板整個阿拉伯世界,想當這個世界級大哥的卡塔爾,卡塔爾原本也是當年跟英國簽了和平協議的,但內部爭議很大,最終退出了這個聯盟。現在的卡塔爾可謂比阿聯酋還風光,搞得自家兄弟紛紛跟他斷交。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這樣的例子還有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叫大馬,就是由很多英殖民組合起來的,當初新加坡也是其中的一員,但因為李光耀這個人太猛了,搞得人家覺得跟他合營,自己的大本營說不定都要被李弄走,於是,把新加坡開除了,沒錯,馬來西亞把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開除了。李光耀當時很悲觀,說自己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如果不能呆在一個大的國家下面,很可能沒有生存的空間。
好在,現在新加坡的發展還是不錯的。
跟阿聯酋類似,也有一個富的冒油的國家沒有加入大馬,大馬當年最想拉的國家是文萊,最後,文萊蘇丹沒同意,現在的文萊超級有錢,尤其是王室,世界王室土豪榜前三的主。據說老百姓結婚就給一百萬。
而兩國合併的例子在古代也是很多的。
比如波蘭立陶宛王國,就是由波蘭跟立陶宛組成的。一開始是有共同的敵人,搞個聯盟,最後乾脆通過聯姻,立陶宛的大公娶了波蘭的女王,那就是一家人啦。
在將來,也有可能兩個國家會合併為一個國家,比如朝鮮半島,從歷史上來看,總的趨勢還是應該會成為一個國家的,不過是南吃北,還是北吃南,就不好說了。
。因
腦洞歷史觀
<strong>兩個國家的合併和分裂,有時候是由不得自己的。而有時候,合併與分裂,也不僅僅是一次。有時候受到外部勢力的壓力,有時候是為了組團抵抗外部。捷克和斯洛伐克,就是一例
捷克和斯洛伐克同屬於西斯拉夫民族。語言上,兩個國家的語言,也類似只是方言間的區別。
但在10世紀時,匈牙利吞併了斯洛伐克,並影響了斯洛伐克受的文化。而捷克人則成為奧地利的一部分,融入了日耳曼文化。
18世紀,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捷克,發展為奧匈帝國的工業、文化、學術中心。繁榮一時。
斯洛伐克卻沒有在匈牙利人的統治下發展起來,由此兩個國家在文化水平、思想觀念上,產生巨大差別。經濟上,捷克是世界工業生產力排名前列的重要工業國家。斯洛伐克是個相對落後的農業國家。
但到了1918年,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還是從瓦解中的奧匈帝國中走出來,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這是分裂後的兩個國家,第一次合併。
二戰前期,剛剛獨立不到二十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再次被吞併。這次是德國。但德國將兩個國家分而治之,捷克是保護國,斯洛伐克是僕從國。這樣兩個國家事實上形成了分裂。即第二次分裂。
幾年後,蘇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兩國又走到一起,成為一個國家。這是兩個國家的第二次合併。
但重新走到一起後,蘇聯能把兩個國家捏合到一起,兩國的經濟差距卻沒能縮短,反而更加拉大。
東歐劇變時期,蘇聯勢力衰退。斯洛伐克爆發遊行,要求獨立。捷克為此進行經濟改革,企圖化解。但改革進行的過急過劇,反而激起斯洛伐克更強烈的獨立願望。
1993年1月1月,捷克和斯洛伐克和平分手,分別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這是兩個國家的第三次分裂。
目前兩個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由於分手時也是好聚好散。所以一直保持合作。最近兩個國家又有了新目標:2020年合併。也不知明年能不能看到捷克斯洛伐克第三次的合併了。
參習處
歷史上,國家合併的很多,有戰爭合併的,有通過協商合併的。
通過戰爭合併的最多了,因為合併必然會是有一個國家主導,而另一個國家是被合併。古代歷史上這些事情太多了,近代也不少,如德意志統一,意大利統一,等等。
現代歷史上的國家合併,也有不少:
1.冷戰後的,西德與東德的合併。
二戰後,美國、英國、法國、蘇聯4國分區佔領了德國及首都柏林。1949年,在美國、英國、法國佔領區上成立了聯邦德國,史稱西德;蘇聯在自己的佔領區也成立了民主德國,史稱東德。
1989年蘇東波(蘇聯、東歐的風波),東歐各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被拋棄,西德向蘇聯交了一筆錢,蘇聯同意西德吞併東德,也是用錢買下東德,於是1990年10月,東德加入西德,兩國重新合併為今天的德國。
2.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與敘利亞率先聯合組成的泛阿拉伯國家。
原來的計劃還包括伊拉克在內,但因為局勢不穩定,伊拉克未加入。
1958年3月8日,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後來的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北也門以合眾的形式加入,整個聯盟因此更名為“阿拉伯合眾國”(United Arab States)。
由於埃及的個別霸權主義政策,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宣佈退出,12月北也門也退出。阿聯雖然解體了但埃及仍然保留這個國號直到1972年為止。
3.北也門與南也門的統一
也門在1990年以前是兩個國家,分別為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北也門)和南也門人民共和國。
北也門首都薩那,面積19.5萬平方公里,人口1200多萬,什葉派佔56%、遜尼派佔44%。
南也門首都亞丁,面積33.3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00萬,遜尼派則佔到90%、什葉派只有10%。
1990年,南也門出現財政危機,國庫枯竭,遂向北也門主動提出儘快統一也門的建議。同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門共和國與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統一,成立也門共和國。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HK君和你一起讀歷史、地理和軍事!
HK君
這種情況其實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還是很普遍存在的,政治聯姻促使國家合併,比如蘇格拉和英格蘭就是由兩個國家合併為一個國家。
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逝世,她因終生未婚無人繼承王位,因此她的表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得到機會入主英格蘭,改稱詹姆斯一世,實現“王朝聯合”,兩國共主而分治。儘管蘇格蘭和英格蘭擁戴同一位君主,但此時並未合併為一個國家,且存在不少的矛盾。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英格蘭一度被以克倫威爾為代表的共和派控制,蘇格蘭則依然效忠斯圖亞特王朝。1660年,查理二世在英、蘇兩地復辟,兩個國家又回覆到從前的狀態。
英、蘇兩國之間雖然表面聯合,但之間多年的利益糾葛而矛盾不斷。首先是部分蘇格蘭平民和貴族對於英格蘭仍然不服。1692年,蘇格蘭再度爆發叛亂。英王威廉三世要求所有蘇格蘭貴族向自己宣誓效忠。麥克唐納家族因為偶然原因沒有在最後期限內宣誓,威廉三世於是一手策劃了一次屠殺,將麥克唐納家族幾乎殺光,引發蘇格蘭人強烈不滿。其次是蘇格蘭沒有能夠享受到英格蘭發展帶來的好處。英格蘭在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權後,開始進行迅猛的海外擴張。但威廉三世時期頒佈的《航海法令》卻不允許蘇格蘭人從事對英格蘭殖民地的貿易。這沉重打擊了蘇格蘭的經濟。17世紀末蘇格蘭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擺脫危機,蘇格蘭決定獨立發展自己的海外貿易。
1695年,蘇格蘭建立了非洲和東西印度群島貿易公司,其性質類似於英格蘭的東印度公司,1300多蘇格蘭人簽名出資。不料,當這個公司在達連地峽(巴拿馬附近)試圖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時,遭到西班牙殖民軍隊的圍攻,而英格蘭居然袖手旁觀。最終,非洲和東西印度群島貿易公司在達連地峽損失慘重,許多投資該公司的蘇格蘭貴族血本無歸。
這兩件事,使得蘇格蘭國內的反英情緒達到頂點。而英格蘭議會里的反蘇情緒也開始增長。雙方各自修改王位繼承法,結果是未來英、蘇兩國的君主可能將成為兩個人。英、蘇重新成為陌路人,甚至是敵對國家已經是可以看得到的前景。
在這種情況下,英格蘭人開始軟硬兼施地試圖讓蘇格蘭人同意與其進行合併談判。首先,英格蘭頒佈《外國人法》,規定如果蘇格蘭拒絕進行合併談判,甚至於不和英格蘭擁戴同一個國王,那麼在英格蘭的蘇格蘭人將被作為外國人來對待,蘇格蘭某些商品向英格蘭的出口會被禁止。這部法案讓蘇格蘭意識到脫離英格蘭將面臨非常嚴重的經濟後果。
於是,1706年英、蘇雙方開始就合併問題展開談判。英格蘭在進行了巨大的讓步後,終於換取蘇格蘭同意合併。1707年5月1日,蘇格蘭議會和英格蘭議會聯合組成大不列顛議會,標誌著兩國的合併正式完成。
史海小白丁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歷史上合併的國家很多,有古代的,有近代的,還有現代的,今天,桃老師就給大家一一道來
先說說中國古代的
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應該是滿洲和蒙古的合併
在努爾哈赤的努力下,女真人和蒙古人合併了,這個合併早就了清朝的基礎
此外,還有趙佗的南越政權和漢文帝的漢國合併
嬴政的秦和齊國合併
吳越政權和趙匡胤的宋國合併
不過,中國歷史上的合併其實都充滿了刀和血
非洲的合併
非洲最有名的的即使探戈尼克和桑給巴爾合併為坦桑尼亞
除此之外,還有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的合併,不過現在又分開了
還有敘利亞和埃及的合併,二者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國,不過後來也分開了
亞洲的合併
亞洲吞併比較多
除了歷史上日本吞併琉球、朝鮮,之外
還有北越和南越的合併
馬來西亞七個邦國的合併
還有阿聯酋,典型的七個王國合併
美洲
美洲也有很多合併的國家
必須美利堅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合併的歷史,從最早的十三個殖民地,合併了路易斯安納,合併了墨西哥合眾國
還有大哥倫比亞合眾國
不過,現在已經分裂成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拿馬等等
這個國家十分可惜,按照玻利瓦爾的理想,整個南美應該是一個國家
最後說說歐洲
歐洲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國家分分合合,熱鬧非凡
我們熟悉的奧匈帝國,就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結合
還有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合併成聯合王國
丹麥和瑞典合併為丹瑞王國,挪威和芬蘭的合併
波蘭和立陶宛的合併
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一大群小國家聯合起來的王國
至於著名的聖羅馬帝國,更是普魯士、奧地利等一系列國家的聯合
當然,最著名的就是蘇聯的成立,十五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
可惜,這些國家後來都又分開了,包括英國也分出了南愛爾蘭
還有,永遠讓我們懷念的南斯拉夫,現在 又分裂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黑山等國家
看這些國家的聯合和分裂,聯合都是為了強大,分裂都是由於民族
所以,民族政策是一個國家必須最關注的政策,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