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名研究生因未辦理入學手續被蘇大“除名”引熱議“錄而不讀”,該不該罰?

研究生未在規定時間辦理入學手續被學校“除名”,近日蘇州大學的一份“處理決定”在網上引起了熱議。考上研究生又“爽約”不去讀,該不該懲罰?屬不屬於沒有誠信?是不是浪費了教育資源?網友們“吵”開了。

調查:每所高校都有研究生“錄而不讀”

蘇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發佈的處理決定稱,該校68名2019級研究生因未按學校規定辦理入學手續,對他們作自動放棄入學資格處理。決定提到,因故不能按期報到入學的,應提前向學校請假,並附相關書面證明。未請假或請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以外,視為放棄入學資格。

記者瞭解到,研究生未按規定時間報到被取消錄取資格一事,並非蘇大獨有。南京一所省屬高校研究生院的相關負責人說,該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在2000多人,不入學的人數在一二十人,放棄入學資格的研究生中,全日制專業型碩士、非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偏多。“有的學生出國了,有的學生因為在職工作時間調不開不能來了。學校雖然規定了入學時間,但慎重起見,一般都會挨個聯繫一遍,詳細詢問不來的原因。”

另外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研究生招辦的老師介紹,該校每年不來報到的學生數量也有一二十人。他介紹,幾乎每所高校都有學生不來報到的情況。南京高校整體報到率都還不錯,有些省市包括211高校的報到率都不是很高。對於不來報到的學生,他們也會以文件的形式取消其入學資格,不過並不會上網,“內部知道即可,以備將來有學生反悔來找學校。”

網友: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

蘇大的這份處理決定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飢啊,我都奮戰兩年了,都沒有考上。”網友“九巷”說,研究生報名人數這兩年是連年攀升,去年更是達到了290多萬人,而錄取率只有20%,超過240萬的人都是陪跑,“考上了不去上,真是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

南師大社會學專業的學生童麗也認為,考上研究生後不去上,有點“不誠信”。她說,考研報名時會讓學生填報一個志願,如果這個志願錄取不了,系統會給出3次調劑機會,如果這3所高校全部都給你發了錄取通知書,考研網站上還會讓你確認去還是不去、去的話究竟去哪所。“這套錄取制度應該非常人性化了。如果確認了去,最後還是不去,感覺就是不誠信。”

不過,英語專業的錢海傑卻認為,考生不來上學和“誠信”沒有什麼關係。他說,他的考研目標是北京一所985高校,初試差了幾分後被調劑到其他學校,雖然也是211,但是和心目中的還是有差距。調劑的3所學校,複試時間有先後,最想去的那所遲遲沒有迴音,不想錯失機會的他就確認了一所邊遠地區的學校。現在他可以申請到一所全球排名100的高校去留學,“雖然學費是貴了點,但自己覺得咬咬牙還能承受,就放棄國內高校了。”

記者瞭解到,高校會考核每個學院的報到率,報到率相對較低的學院在下一年度招生時,拿到的招生名額會受影響。

專家:增設“補錄”機制不太現實

不僅是研究生階段,被高校錄取而不去報到的行為,在高考階段也有。河南省今年對這類考生還專門出臺了“懲戒性”的規定:對高考錄取後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從6—9所減為兩所。

南京農業大學研究高等教育的宋華明教授認為,因為不入學而給學生貼上“不誠信”的標籤有點不合適。這個社會賦予了學生更多的機會:出國、考公、考研……學生在不同的學校之間也擁有很多的選擇權。對於網友們建議的“補錄”機制,他認為想法是好的,但從操作層面不太現實。“開學後再招生對教學秩序有影響。研究生的錄取機制近年來在不斷完善,儘可能地人性化,但仍然有學生不入學,即使增加補錄,也仍然會有學生不來。”

他說,生活中各種“臨時狀況”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學校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對未來進行合理規劃,儘量不去浪費各種有限的資源和名額。

本報記者 談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