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變化,讓嶽西老百姓刻骨銘心!

路的變化,讓嶽西老百姓刻骨銘心!

安慶市 嶽西縣

這個集大別山片區、革命老區

於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

從“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

“窮窩窩”,

變成如今“村在碧綠中、房在茶園中、

人在畫景中”的宜居桃源~

這些變化全都歸功於——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以前的嶽西……

1985年,嶽西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貧困縣,全縣絕對貧困人口有24.7萬人,佔當時全縣總人口的73%。“松當燈,椒當鹽,養豬為過年,雞蛋換油鹽”,是當地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改革開放初期,嶽西全縣僅有3條全長170公里的砂石路。年過六旬的姚河鄉沈橋村脫貧戶劉聖賢回憶:當時百姓住的都是土房,走的是泥巴路,屋前屋後不是豬圈雞窩,就是牛欄廁所。

可現在,一切都變了!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完成農村暢通工程2053公里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打響,在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的支持下,嶽西把建好“四好農村路”作為脫貧攻堅的著力點和突破點,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053公里,建成46.2公里的嶽武高速公路,完成105國道、209省道等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工程。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2018年8月,嶽西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安徽省內第一個成功“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當年年底,嶽西縣又躋身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之列。從“落後”到“率先”,嶽西人民多年的期盼終於成真。

公路養護水平全面提升

1979年,高中畢業後的第二年,徐禮馳就來到鷂落坪縣鄉公路道班,養路工作一干就是36年。養路護路貌似輕鬆、實則艱辛。

“每年11月後,路上開始有霜凍,早上要早點上路,清邊溝、疏涵洞、查路況。”

徐禮馳說,在雨雪天氣裡,凌晨就要上路巡查。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嶽西農村公路 束從餘/攝

如今,養路護路的條件更好了,像徐禮馳這樣“老養護”也有了更多保障。嶽西縣已確定按不低於每年縣道每公里1萬元、鄉道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公里1000元的標準,對農村公路養護工程進行補助,養護機械工具也越來越多,勞動強度不斷降低,養護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全縣還建立了路長聯席會議制度和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等6項管理制度。”嶽西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周景彪說,今年5月7日,嶽西專門對全縣188名村級路長進行了培訓。

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萬元

老支書胡志東來到板舍村已有20年,至今都忘不了剛來時看到的破敗光景。他說道:

“吃的是山芋幹,住的是土坯房,姑娘往外嫁,小夥愁老婆,這些順口溜說的正是當年的貧窮面貌。”

如今,板舍村完全變了樣。一輛輛貨車將這裡的蔬菜、堅果、茶葉運到合肥、南京,乃至上海等地。村民眼裡的土山貨,到了城裡變成了暢銷的“香餑餑”。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嶽西農村公路 李翠霞/攝

電子商務也流行起來。入選全國首批村淘站點的板舍村,通過村裡的光纖寬帶和農村物流網絡,把土特產賣出了新門道。“一斤生薑,拉到集市上賣,一塊錢一斤還不一定能賣掉。通過網上,我們直接找到消費者,最多可以賣到4倍的價格。”板舍村淘寶站點負責人吳雷的站點每月銷售額超過10萬元。

2018年,嶽西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萬多元,較2014年增長32%暢通便捷的交通,使嶽西縣將貧困“帽子”扔進了大山溝。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嶽西公路美景 餘飛躍/攝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天妙盤山公路 程小龍/攝

來 源 | 中國交通報 吳敏

責 編| 王淼編 輯 | 程暑煒

主辦單位| 嶽西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往期熱點

◎ 嶽西八旬老太取完錢突然暈倒,緊急關頭出現暖心一幕

◎ 嶽西毛尖山黃桃熟了,又大又香又脆又甜!

◎ 新華社安徽分社社長看老鴨村鉅變!曾經的網紅村,又火了!

◎ 【天南地北嶽西人】兩次“下海”,他在深圳打造光電行業旗艦

◎ 一座牌坊一個故事,嶽西這五處古蹟你可見過?

路的变化,让岳西老百姓刻骨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