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县,历史悠久且南汉时同时设州,州名合为“英雄”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古为百越地,秦始皇征服岭南后于此设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三郡,今广东省地域大部隶属于南海郡,广东地域自此开始纳入华夏版图。广东是我国的南大门,自古为南海海运枢纽,今广东由唐朝岭南东道、两宋广南东路演变而来,明朝时正式设省,省会一直为广州。

广东两县,历史悠久且南汉时同时设州,州名合为“英雄”

广东历史悠久,尽管秦时才纳入华夏版图,但经过数千年开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并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广东地区远离中原政治中心,每逢乱世就容易形成割据,如秦末汉初之南海国,五代之南汉,而五代南汉乾亨四年(公元920年)设立了两个州,“英州”“雄州”,寓“英雄”之意,现在这两州均为县级市,分别是清远英德市、韶关南雄市。

广东两县,历史悠久且南汉时同时设州,州名合为“英雄”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南岭山脉东南部、北江中游,为广东省县级市,由地级清远市代管,总面积5634平方公里,人口近120万,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英德历史悠久,为岭南名邑,古称浈阳、含洭、英州等,秦时属南海郡,西汉时设浈阳、含洭两县,隶属于荆州桂阳郡。

广东两县,历史悠久且南汉时同时设州,州名合为“英雄”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英德市域建制、隶属多变,五代南汉乾亨四年(公元920年)于浈阳县设英州,南宋时升英州为英德府,此为英德之名之始,隶属于广南东路。元初,英德府改为英德路,隶属于江西行省,后降为英德州,明朝建立后英德降州为县称英德县,隶属于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韶州府,清袭明制为广东省韶州府英德县。建国后,英德县先后为北江专区、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韶关市辖县,1988年清远升为地级市,英德改属清远,1994年英德升格为县级市,仍由清远市代管。

广东两县,历史悠久且南汉时同时设州,州名合为“英雄”

南雄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大庚岭南麓,地处粤赣两省交界处,素为中原进入岭南要道,有“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之称。南雄,古称“雄州”“浈昌”,历为州、府所在,现为广东省县级市,由地级韶关市代管。

广东两县,历史悠久且南汉时同时设州,州名合为“英雄”

南雄,古属南越,秦时属南海郡,两汉至唐初曾为南野、曲江、斜阶、安远、大庚、始兴等县地,唐朝光宅元年(684年)析始兴置浈昌县,以境内浈、昌二水而取名。五代南汉乾亨四年,浈昌升为州,因其地“雄踞边陲,护国安邦”而得名雄州,北宋时因河北也有一个雄州(今雄县)而改为南雄州,后为避赵祯之讳改浈昌为保昌。

广东两县,历史悠久且南汉时同时设州,州名合为“英雄”

元朝时,南雄州改为南雄路,隶属于江西行省,明朝建立后改南雄路为南雄府,府治保昌,清朝初中期承袭明制,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南雄府降为南雄直隶州,民国初废州为南雄县。建国后,南雄县曾为北江专区、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等辖县,始兴县也曾并入,1983年地级韶关市成立,南雄属之,1996年南雄升格为县级市,仍由韶关市代管。

广东两县,历史悠久且南汉时同时设州,州名合为“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