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历史源流最久远、所出人才官位最高的古村——贝兴村

乐昌历史源流最久远、所出人才官位最高的古村——贝兴村

位于乐昌市长来镇东南面的安口贝兴村(背坑村),为乐昌历史源流最久远、所出人才官位最高的古村,该村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张氏开基祖宝生公携子文志定居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是乐昌姓氏族谱中最早记载的姓氏。为纪念张氏开基祖而修建的张氏“三公祠”,至今仍保存完好,为乐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背坑(今贝兴)村张氏,其始祖张宝生,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为始兴郡(今韶关市)刺史。宝生之子文志曾“挂舟安平(背坑村附近),见河左地幽林静洁,蹶然有卫侯徒居之思,惜未果其事......甲午(梁天监十三年即公元514年)筑室于安平,即今之贝兴也”(背坑村《张氏族谱》)。

乐昌历史源流最久远、所出人才官位最高的古村——贝兴村

贝兴村古村落一角

据《乐昌贝兴张氏族谱》载:“……自南朝梁天监,吾祖宝生公任始兴刺史,公乘车于武江河,沿江观山脉,视水意,舟至安平今之贝兴,见狮山紧锁武江水,心中如意。于是停舟登岸观其形势,果然妙哉!山脉蜿蜒起伏而来,左右罗星幽幽相对,众山环抱皆作拱,砂抱水归,山水相映,聚气天然,阴阳和合,作此阳宅,久远发于英雄辈出。……命其子文志开道筑室,取名安平长寿坊,地点今之贝兴担水部,是最先立居点,作子山午向兼壬丙,上下元甲子是当旺。……长寿坊后改名背坑村(即今贝兴是也)……”

梁朝时乐昌尚未设县,辖平石、灵溪,后由曲江分出梁化县(508年),隶属始兴郡(《韶关大事记》),张氏开基祖宝生公时任始兴郡刺史诰封中宪大夫,其子文志为朝议大夫。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建康(今南京)失守,文志之子即张氏三世祖张偲、张偕、张仁三兄弟,与桂头镇人侯安都各率千余精兵投奔始兴太守陈霸先,以平定“侯景之乱”。张氏三兄弟为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著,张偲官至江州刺史,谥忠烈封赠光禄大夫,从二品官员,张仁诰封护国将军,张偕为户科给事。

乐昌历史源流最久远、所出人才官位最高的古村——贝兴村

残存的贝兴村古书房一角

贝兴村总局以雄屹东北隅的张氏三公祠和鼎立西南隅的前塘公祖祠为地标建筑,其间分布着一系列形态各异的私塾、书房、祠堂及民居民宅。只可惜在2006年“7.15”乐昌特大洪灾中,大部分古民居被洪水冲毁,现已破落不堪,大部分村民已另择地重建。

安口贝兴村张氏后裔,一部分人迁移他乡安居落业,如廊田镇的楼下、仁化、湖南里田、四川等地......迁居他方者大小三十余村。贝兴村自始祖开基定居至今,已繁衍52代,现有200多户,近2000人,顽强固守着先辈的荣耀。

来源 | 乐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