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簡史

在人類歷史上,有過不少大帝國,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崛起於公元前六世紀的波斯帝國,則是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帝國。在帝國最強盛時,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波斯帝國簡史


公元前二千多年

在今伊朗高原地區,誕生了兩個重要文明埃蘭(即聖經中的以攔,屬於閃族,)和米底亞(即聖經中的瑪代,為雅利安人)。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臘人將這兩個文明的所在地稱為波斯,從此這個名字出現在歷史舞臺

公元前639年

埃蘭被當時中東的霸主亞述帝國滅亡。此後亞述人繼續擴張,妄圖消滅米底亞人。此舉引起了米底亞各部落的團結,形成了統一的米底亞國。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50年,米底亞王的女婿居魯士(他於公元前559年統一波斯各部落,建國封王)發動叛亂,滅亡了米底亞,波斯人開始成為伊朗高原的主人。

居魯士二世雄才大略,他東征西討征服中東、中亞不少國家。


公元前547年

居魯士二世武力入侵了當時小亞細亞西部(今土耳其一帶)的呂底亞王國。

公元前546—公元前540年

居魯士二世向東征服了帕提亞、阿利亞、巴克特里亞、德蘭吉亞那、格德羅西亞、阿拉霍西亞、馬爾基安娜、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索格狄亞那)、乾陀囉、克蘭斯米亞

公元前539年

居魯士二世揮師美索不達米亞,攻取巴比倫城,滅亡新巴比倫帝國。使波斯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

居魯士二世征服巴比倫後,見到淪為“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他立刻發佈文告,釋放猶太人迴歸迦南美地,並讓他們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居魯士還將尼布甲尼撤從耶路撒冷聖殿裡掠奪來的金銀器皿5400件交給猶太人的首領帶回。


公元前529年

居魯士二世在和中亞的馬薩革泰人征戰中陣亡,其子岡比西斯繼位。他於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進一步擴大波斯版圖。但不久岡比西斯逝世,國家權力被祆教祭司高墨達竊取。


公元前522年

大流士聯合七個貴族發動政變,推翻了高墨達,並自立為王。

大流士一世登基後,採取了一系列改革,促進了波斯帝國的發展。他繼承先王的事業,繼續開疆拓土。先是向東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後又向西進入歐洲佔領了色雷斯地區。大流士一世妄圖征服希臘各城邦,但是在公元前490年的馬拉松一役遭到慘敗,停止了擴張腳步,大流士一世也在不久後死亡。


公元前480年

大流士一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即:以斯帖記中的亞哈隨魯王)捲土重來,他親率30萬陸軍以及1000艘遠征希臘。波斯軍隊遇到希臘人的頑強抵抗,他們通過血戰奪取溫泉關後,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海軍全軍覆沒,遭到徹底失敗,薛西斯一世同他父親一樣從歐洲鎩羽而歸。

希波戰爭後,波斯帝國江河日下,薛西斯一世之後的國王也基本上是碌碌無為之輩。整個帝國被統治集團內部鬥爭,地方獨立勢力所困擾。地方叛變事件(前404-前343年,埃及處於獨立狀態),宮廷鬥爭(公元前401年小亞細亞總督小居魯士發動叛亂,企圖推翻其兄阿塔薛西斯二世的王位,但兵敗被殺。此外有些波斯王也死於宮廷謀殺)層出不窮,嚴重地激盪著帝國的實力。

先知但以理曾見過異象,預示了波斯帝國將被希臘人所消滅(參但以理書第八章)。

公元前334

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發動東征,向波斯帝國進軍。他在格拉庫尼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三場戰役中,徹底消滅波斯帝國的有生力量,為這個古老帝國敲響了喪鐘。波斯帝國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逃亡到中亞的巴克特里亞時,被當地總督殺死,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此滅亡。

此後,帕提亞人曾在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期間在伊朗高原建立政權,史稱“帕提亞帝國”(中國古書稱“安息”)。

公元224年

阿爾達希爾一世重新恢復波斯帝國,創立的薩珊王朝。薩珊波斯存在了四百多年,一直是羅馬帝國(包括後來的拜占庭帝國)的強大對手,兩大帝國多次發生戰爭。

公元651年

波斯帝國遭到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國的入侵,最終走向了滅亡,其王室後裔流亡中國唐朝。

波斯人主要信奉祆教(又稱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居魯士、大流士等歷代波斯王都是這個宗教的信徒,為基督降生前在中東地區最有影響的信仰,後因基督信仰、伊斯蘭教的發展,才逐步沒落,目前在印度、伊朗仍有少數信徒。祆教在神學上介於一神論和二元論之間。認為世界是光明之神與黑暗之神的對抗,並以光明之神的勝利而告終。經典主要是《阿維斯陀》,意為知識、諭令。

在《聖經》中,耶穌降生時,前來朝拜東方的博士就是祆教的祭司。而在薩珊波斯期間,國內有不少基督徒,是僅次於祆教的第二信仰。此外佛教、摩尼教等宗教也在薩珊波斯得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