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韓城新城

開欄語:

黃河奔騰,風潮雲湧。從1949年到2019年,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韓原風光覆地翻天。

從建立陝甘寧邊區韓城縣政府,到率先在全省推廣“包產到戶”,再到煤電工業咿呀學步,隨後的撤縣設市建設新城。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首個賓館、公園、體育中心、商業街區相繼落成投用,工農商旅各領域百花齊放。

從首條龍門大街通車,到天塹變通途的黃河大橋,進而至鐵路、西禹高速快速路網的基本建成,再到“六縱十三橫”城市路網的成型,韓原大地路網骨架更加清晰、更為完善,城市版圖不斷擴大,城市格局得以重構;從上世紀末47.9米高的銀河大酒店落成,到2017年168米高的黃河明珠酒店投用,近十年來,“第一高樓”名號數次易主,城市天際線越長越高。

……

矯健的步伐、鏗鏘的足音,讓城市“筋骨”越發結實,群眾幸福指數越發上揚,復興畫卷越發美麗。70年櫛風沐雨,70年砥礪奮進,70年蛻蛹化蝶。為直觀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韓城波瀾壯闊的變遷,本報於今日起陸續推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專刊,聚焦新城、金城、龍門、桑樹坪、西莊、芝陽、芝川、板橋等8個鎮辦,記錄壯麗70年的風雨歷程,展示50萬韓原兒女戮力奮進的時代篇章。

新城:用奮鬥譜寫發展新篇章

韓城日報記者 劉寧寧

初秋的韓原大地,天藍水清,碧空萬里。站在象山之巔極目遠眺,車水馬龍的太史大街綿延向東直抵黃河岸邊,鬱鬱蔥蔥的城市運動公園橫貫南北;高聳的黃河明珠大酒店和千年金塔遙相呼應;書聲琅琅的交大基礎教育園區和充滿人文氣息的南湖公園相映成輝……傳統與現代,綠色與文明,速度與激情在這片土地上交匯相融。

韓城,一座厚重歷史文化積澱的城市。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始置夏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稱韓城縣。1984年1月改為韓城市。為了保護古城,韓城黨政中心舉城搬遷,在老城的北塬上重新選址,一場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設浪潮空前絕後,一座現代化新城迅速崛起,成為黃河岸邊最耀眼的明珠城市。

黃河滔滔奔流向東,道不盡韓原往事。

從一片曠野到高樓林立

撤縣設市之初,韓城還在守著隋、金、明、清時留下的家底,市委、市政府機關和各部門全部擠在古城。一二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著上百家單位,兩萬多人口。1985年,準備開建的新城,到處是莊稼,滿眼是荒地。從老一輩人口中經常會聽到,孩子被野狼襲擊的往事,可想而知,30多年前的新城可謂“一窮二白,一無所有。”隨後的5年時間裡,新城廣袤的土地上陸續建成龍門大街、黃河大街、太史大街等主幹道,成為城市的骨骼。1990年以後,隨著經濟的逐漸活躍和招商區的建成,新城建設進入快車道。楨州大街、人民路、西峙路、韓塬路相繼建成,拉大了城市框架;隨之禹甸園、金塔公園和體育場等公共休閒娛樂場所投用,陵北小區、梅苑小區等一批功能齊全的新型小區拔地而起,原住居民“洗腳上樓”,搬到社區單元樓房中。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成了“新韓城人”。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2012年,韓城再次迎來機遇期,被確定為省內計劃單列試點市,韓城開始重新修訂城市規劃,立足打造黃河岸邊一座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把城市框架從24平方公里,拉大到80平方公里。

“躋身全國百強,建成區域中心”的城市發展定位家喻戶曉,各項利好政策出臺,新城窪地效應凸顯,碧桂園、恆大、綠地、龍記等高端地產項目如期開盤,韓城房地產徹底告別20年前年總開發5萬平方米的速度。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西韓百惠地下商城、盛達隆廣場等一批購物中心開業運營,城市經濟活力顯著增強。

你好,韓城新城

朝氣蓬勃的新城

市民的幸福指數不僅僅是高樓林立。更令人欣喜的是城市發展提檔加速的同時,許多基礎設施建設都得到大幅提升:城區道路延長到129公里,實現城市道路網的閉環;建成兩個供水廠,供水管網覆蓋城市角落,總長超過130公里,可滿足17萬城市人口安全飲水。157公里排水管道、31個停車場、30條公交線路、10餘個專業市場和城市公園休閒廣場……這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讓韓城人民共享新中國發展的成果。

從古老縣城到魅力城市

煤城?髒兮兮的能源工業小縣城?時間倒退十多年前,人們對韓城的印象還真就是這樣。快速的發展也為韓城帶來了環境汙染隱憂。

你好,韓城新城

水天一色的南湖公園

自2013年開始,韓城全面拉開了淨化環境、美化韓城的帷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城區周圍和108國道沿線的“三堆”進行了徹底清除,煤堆、料堆全部被“趕”進大棚、倉庫,實現倉化、棚化儲存;同時對物料運輸、裝卸、輸送等環節實施防塵處理,運煤車輛到指定地點噴霧卸車。嚴格完善的防塵措施,讓昔日飛揚的煤塵終於沉寂下來。緊接著,關停了一批高汙染企業,傳統工業企業得以全面升級改造,工業汙染物排放量直線下降。此外,30公里寬的“北林工程”更是築起了工業區與城區之間的生態防護屏障。

你好,韓城新城

家在景中人在畫中

視線轉回新城,環境治理使得宜居宜業宜遊的步伐走得更快,城市運動公園、南湖公園等一批精品綠化美化工程相繼建成,大規模開展“月季”進城工程,為城市增添色彩,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8%。同時,以背街小巷為重點的城市精細化管理讓人居環境越來越舒心,有序推進的美麗鄉村建設讓五星村等一大批美麗鄉村脫穎而出,群眾越來越高的幸福指數洋溢在滿臉的笑容裡。

從煙囪遍地,到綠樹濃蔭;從速度更快些,到空氣更好些,新城不斷在轉型中尋求突破。環境治理不僅改變了韓城的對外形象,更讓城市內涵和文化有了脫胎換骨的提升。2018年,韓城被命名為全國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創建通過省級初驗,森林城市創建獲得國家批覆,文明城市取得國省同創資格。多年來的“痛點”,變為社會發展的亮點,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越發真切。

你好,韓城新城

四季常綠的新韓城

如今,韓城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城市功能品位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良性互動,已然成為黃河岸邊的明珠城市。

從星星點燈到璀璨之城

一座城市,是一個區域最精彩的展示臺。上世紀50年代,當我們的父輩還擁擠在狹小的古城,聽著《東方紅》時,可曾預見70年後北面土塬上,一座燈火璀璨到天亮的不夜城?可曾想到在2017年度“陝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中,韓城位列首位,各行各業蓬勃發展?

你好,韓城新城

文化藝術中心

新中國成立以來,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著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不斷向前。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在旅遊業高速發展帶動下,全國知名企業、知名品牌、頂尖級團隊陸續加入,韓城進入百業興盛的發展時期。黃河明珠五星級酒店、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進出口直營店、微電影產業園、交大教育園區、交大一附院韓城市人民醫院、文化藝術中心、數十家大中型購物廣場等陸續落地,為城市發展輸送著源源不斷的能量,聚足了人氣。

你好,韓城新城

交大韓城學校莘莘學子歌唱祖國

文化活動衡量著城市的軟實力。在繁榮文化事業、做強文化產業的進程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強盛體育中心、南湖公園、城市運動公園等投入使用;網絡全覆蓋和流動文化車、圖書車、演出車的配備,讓群眾對享有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逐年上升。喧囂中,“閱讀”這種最為原始和樸素的文化活動,又為越來越多人所青睞。2016年,司馬遷圖書館建成全省首家、西北地區檔次最高的24小時自助免費開放書屋,為讀者提供了閱讀星級服務。

你好,韓城新城

城市運動公園騎行

縱覽歷史長卷,韓城文化事業發展實現了從有到精,從弱到強的轉變。全民健身熱潮讓韓原大地洋溢青春活力;志願者的微笑成為韓城最亮麗的名片;史記小話劇、黨家村家訓傳四方快板等風靡韓原大地,活躍著群眾文化,激發著奮鬥熱情;登上央視“魅力中國城”展演的韓城行鼓、韓城花饃,還有在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的春節民間社火,大大提升了韓城在全國的知名度、美譽度。同時,韓城行鼓、韓城秧歌、司馬遷民祭先後被列為國家非遺項目。其中,韓城行鼓走向全國、踏出國門盡展韓城文化魅力。

你好,韓城新城

據悉,2018年,韓城第三產業增加值93.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92244元、全市共有醫療機構437所、擁有各類體育俱樂部34個、群眾體育場地346個……

從百業待興到宜業宜遊

夜生活,是觀察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夜經濟,蘊含著一座城市經濟繁榮的強大內生動力。

據《韓城市志》記載:1954年,韓城縣城麵粉廠有了全城第一盞路燈;1974年,縣城安裝上了白熾燈;1989年,新城的23條大街全部安上路燈,那時候的路燈,只有微弱的照明作用,有些還無法做到徹夜照明。這些記錄不難得出,20餘年前,韓城老百姓還延續著千百年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聽廣播”“放收音機”大概也是新中國成立伊始,群眾入夜後最奢侈的享受了。

你好,韓城新城

璀璨之城

20世紀90年代中期,晨鐘村在新城建起人民路和香山路商業街區以後,漸漸地有了夜市,韓城人開始有了最初的宵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韓城的亮化被提上議程。進入21世紀,城區的路燈已經全面升級換代,路燈的檔次越來越高。特別是2014年“旅遊年”活動的開展,韓城對整個城區實施亮化工程。2016年起,已連續4年舉辦的國際燈光藝術節,是近年來韓城轉型發展旅遊產業的“重磅產品”和經典之作。每當夜晚來臨,整個城市燈火通明,流光溢彩。燈光節期間,不但很多市民走出家門,賞燈遊玩,而且大量外地遊客聞訊趕來,一睹燈光節的風采。

你好,韓城新城

全國鑼鼓大賽

釋放城市內涵,贏得發展紅利。城市多元化發展,文化大繁榮可謂濃墨重彩,近年來,韓城堅持大文化營銷戰略,高標準舉辦全國鑼鼓大賽等12項旅遊節會,以及國際古城、古鎮、古村發展等論壇。韓城以嶄新的形象入圍央視魅力中國城競選,榮膺16強。先後成功舉辦金幀國際電影節、黃河夢幻沙灘節、黃河沙灘風箏節、黃河國際音樂節、滑雪節、少數民族運動會等文化體育活動,提升人氣,增加客流。據統計,2012年,來韓城遊客274萬人次,旅遊收入10.26億元;2018年遊客人數達到1495.72萬人次、旅遊收入65.98億元,遊客數量和綜合收入7年翻了5倍之多,韓城旅遊產業化繭成蝶,迸發出從未有過的活力。

你好,韓城新城

魅力中國城競演現場

經濟發展的成果最終惠及百姓。所有這些盛大活動的舉辦,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和環境條件。每到夜晚來臨,各個廣場都會聚集跳舞的人群,古城大街到處人頭攢動,熱鬧異常。流浪歌手、單位義演,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觀眾。

你好,韓城新城

古城景區遊人如織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70年的風雨歷程,今日的韓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韓城正在成為中國西部創新創業的熱土,開發開放的高地。如今,50萬幹群同心,正在以最飽滿的精神和奮鬥的姿態,合奏著一曲最美妙的發展樂章。(攝影:李博 姚歌民 徐春生 吉智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