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藍籌股梳理(完整版)

科技藍籌股的定義:

參考傳統“藍籌股”的概念,當前AH股中的“科技藍籌股”,要符合這三條標準:

1.行業空間:百億美金

2.市場格局:Top 5為科技藍籌,Top 5以下是候補科技藍籌

3.市值具有1000億/500億潛力,利潤十億級別或者收入百億級別。


在符合以上條件的AH科技股中,我們共篩選出30家“科技藍籌”企業。包含14家市值在500億以上的一線“科技藍籌”,以及在行業地位或盈利能力上略遜於一線科技藍籌的16家市值在100億~500億之間的“候補科技藍籌”。


科技藍籌股梳理(完整版)


科技藍籌實際上分為:模擬電路,指紋芯片,圖像傳感器,功率半導體,消費電子,存儲,射頻,激光,OLED等幾個部分。今天干貨先分享一部分,週末乾貨在分享其餘部分,篇幅有限。


模擬芯片市場:

2017年在電源管理、信號轉換與汽車電子三大應用的帶動下,全球模擬芯片銷售額達545億美元。2018年530億美元。目前,全球模擬芯片市場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650億美元。


聖邦股份:

目前是國內第一梯隊的頭部公司,而且具有稀缺性。所以這票炒的很高。如果價格合適還是有投資價值的。


聖邦股份2017年、2018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3億、5.7 億元,近兩年整體業績穩定,2017、2018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0.9億、1億元。估計公司未來三年,不考慮外延併購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將保持20.2%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到2021年公司將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淨利潤將達到2.1億元。


對於國內的模擬IC企業做大做強最重要的途徑是外延併購,說白了就是收購國外的大公司。如果未來一兩年能有不錯的收購,利潤提升的速度就非常可觀了。最近一兩年,收購的大案非常多;比如說紫光,北京君正,韋爾股份,聞泰科技都是併購了國外的優質企業。


指紋芯片:

隨著OLED屏幕的推出,全面屏概念的流行,屏下指紋已經成為各家手機品牌廠商配置的主流;光學屏下指紋芯片出貨量有望實現保持高速增長,僅計算國內安卓品牌客戶市場,保守預計2021年光學OLED屏下指紋芯片出貨量將達到3.7億,2021年有78億元市場空間,不考慮三星客戶,2021年安卓客戶電容指紋出貨量6.5億顆。根據1美元價格,市場容量40億元。


簡單點說,就是原來手機指紋識別不是在屏幕上,現在都是在顯示屏上識別指紋。這個肯定是大趨勢。目前3000元以上手機都是屏幕指紋識別。未來可能會下放到1500-2000元的手機。


匯頂科技:

佔據國際行業領先地位。指紋芯片方面,匯頂科技2017年全球指紋芯片廠商市佔率為32%,2018年市佔率提升至39%,佔據指紋芯片市場龍頭地位。


思立微是全球老二,這個公司實際上是被兆易創新收購的。匯頂科技現在的價格是高,但是短期調整完再創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科技行業就是不斷整合,市場最終會被前三名的公司吃掉。


匯頂科技還有一個優勢,算法優勢。指紋識別要通過算法計算,很多指紋廠商要用匯頂的算法專利,這個是要收費的。這個也是匯頂的毛利率高的原因。軟硬件都是全球龍頭。


2019年公司光學屏下指紋出貨超預期,將帶動其營收大幅增長,預計將達到55億元,同時實現淨利潤增長129%,達到17億元 。未來非常保守預計,公司營業收入將保持14.2%的複合年增長率,最保守估計到2021年有望突破89億元,淨利潤有望突破25億元,後續還會保持持續高增長。

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

2018年,全球CIS市場規模155億美元,預計2019年同比增長10%,達到170億美元。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240億美元。豪威科技(被韋爾股份收購)作為全球前三的攝像頭芯片廠商,行業頭部效應明顯。

未來CIS圖像芯片的爆發點在,手機攝像功能升級。(華為mate30已經四個攝像頭了);智能安防設備;另外一個大點就是智能駕駛汽車,需要多攝像頭監控道路。這三點共振未來幾年有一個比較好的爆發期。

韋爾股份:

不考慮併購豪威科技,2017年韋爾半導體實現營收24億元,2018年40億元,增長率高達66.7%。未來三年,受半導體下游行業需求增長以及半導體產品產能緊缺帶動,公司營收預計突破70億元。


功率半導體市場:

行業整體而言,會從2019年的185億美元市場,成長到未來三年204億美元的市場,年複合增長3.42%

聞泰科技:

世界前三的功率半導體公司,深護城河,高壁壘。公司產線上90%的產品都滿足車規級別,汽車客戶佔比40%-45%,工控和通信佔比35%-40%,其餘才是消費電子等。累計1.5萬種產品,2.5萬個客戶,每年推出800種產品。

聞泰科技的ODM近20億元以上利潤體量。未來三年,在整體市場需求的帶動下,ODM業務營收741.1億元,發展勢頭迅猛。2021年有望實現18.4億元。安世半導體方面根據6月26日交易報告書披露,扣除非經常損益後,主營淨利潤16億元左右,而根據披露的歷史年複合增長15%以上。


蘋果功能器件核心供應商

立訊精密:

60億元以上利潤體量。預計2021年實現814億元營收。公司2018年歸母淨利潤27.23億元,同比增長61.1%,預計2021年將達到66.6億元。

領益智造:

35億利潤體量。公司營業收入持續上漲,營業收入增速強勁。2018年營業收入為225億元,增幅為41.3%。2021年營收預計實現327億元。領益科技2017年和2018年主營淨利潤17億元和20億元。未來淨利潤有望10%-15%的增長,2021年達到35億元。


半導體設備市場:

半導體設備市場空間為500億美金左右。中國大陸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市場。中國地區晶圓廠逆週期擴建,因此2018年中國大陸超越中國臺灣,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美國應用材料、荷蘭阿斯麥、美國拉姆研究、日本東京電子、美國科磊等為代表的Top10國際知名企業佔據了全球集成電路裝備市場的主要份額。2018年全球半導體專用設備前10名製造商銷售規模佔全球市場的81%

北方華創:

北方華創在65/45nm等節點上基本可以實現部分國產替代,28納米工藝已經量產,14納米工藝進入國內主流產線驗證。在硅刻蝕設備、PVD等領域北方華創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北方華創2018年營收33億,約佔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0.7%,預計19年營收45億。

從發展速度來看還是很有希望的。北方華創是A股唯一的稀缺標的。同時國內就只有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幾個為數不多的公司在做。市場容易給出高溢價。未來股價的高度要看公司技術突破的速度。

半導體射頻:

射頻前端芯片市場規模受移動終端需求和單機射頻芯片價值增長的雙重驅動。在移動終端穩定出貨的背景下,射頻前端芯片行業的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根據Yole數據,預計2023年高達35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4%。(增長最快,但是國內都還是弟弟,基本上靠進口)

卓勝微

中國射頻開關龍頭企業。卓勝微射頻產品在射頻開關、LNA、Tuner、SAW濾波器等均實現量產,PA也在研發中,客戶包含三星、小米、華為等主流手機廠商。卓勝微17-19H1營收分別為5.9億元、5.6億元和5.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7億元、1.6億元和1.5億元。卓勝微未來業績受益於5G手機帶來射頻增量和射頻國產化率提升,疊加射頻全品類拓展催生出的模組化產品,卓勝微非常有可能走出來。這也是為什麼股價這個高的原因。國內絕對龍頭+高度稀缺性+國內技術優勢。


存儲芯片:

存儲芯片產業技術含量高、規模效應明顯,全球DRAM和NAND市場均表現出明顯的壟斷格局。其中DRAM市場的前三大廠商佔據95%的市場份額,NAND市場的前五大廠商佔據92%的市場份額。NOR存儲芯片行業同樣高度壟斷,全球前五大巨頭壟斷了近50%的市場。兆易創新排名第四。


兆易創新:

從技術上看,兆易創新的技術接近先進水平。製程上:19年將量產55nm,兆易略微落後旺宏/華邦。容量上:目前美國的兆易目前以128Mb容量為主,256Mb加速量產中,在容量方面兆易也位居前列。


兆易創新的NOR穩步推進,真正最具有看點的是合肥長鑫項目。


2017年10月,兆易與合肥產投合作開展“12英寸晶圓存儲器研發項目”——“合肥長鑫”。2019年9月,合肥長鑫宣佈正式投產。預計一期設計產能12萬片/月,三期滿產後->36萬片/月。合肥長鑫的量產意味著兆易進軍千億美金DRAM賽道,NOR、NAND、DRAM存儲全平臺模式正式形成。因此兆易創新有望成為全球存儲芯片候補龍頭。


北京君正:

北京君正主要是做專業存儲芯片,主要用於汽車、工業製造、通訊等專用型領域,這個跟兆易創新不一樣。兆易創新的合肥長鑫項目是做通用芯片的。北京君正擬作價72億收購北京矽成,北京矽成全資子公司ISSI的DRAM產品收入位列全球第七(市場佔比0.3%)、SRAM產品收入位列第二(市場佔比19%),是大陸唯一能夠研發並在全球大規模銷售工業級RAM芯片的企業。


ISSI的DRAM和SRAM產品主要用於汽車、工業製造、通訊等專用型領域,專用領域DRAM存儲芯片產品不具生產標準化特點,且有較低的生產成本敏感性,三星、美光、SK海力士對專用領域市場介入不多。(生存壓力和競爭環境相對友好)


全球汽車電子市場受益於電動汽車滲透率以及汽車電子佔整車成本比例的雙重提升。和北京矽成重組完成後,將形成“處理器+存儲器”協同發展模式。


瀾起科技:

瀾起科技是全球內存接口芯片龍頭。瀾起與IDT的是全球僅有的兩家DDR4內存接口芯片通過CPU廠商、內存供應廠商和服務器廠商認證的企業。瀾起科技發明的DDR4全緩衝“1+9”架構被JEDEC採納為國際標準。2018年瀾起科技內存接口芯片全球市佔率高達46%。


面板行業:

也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行業。面板行業之所以不受待見主要是行業特性決定的。每一代生產線都是鉅額投資,一旦技術淘汰,之前的生產線剩餘價值基本為0.這導致行業雖然賺錢,但是賺到的錢有投到技術上去,股東總體回報不夠。京東方十幾年不分紅,但是不能不否認是一個厲害的企業。國內面板行業徹底擊敗臺灣,低端市場韓國日本全無競爭力,所以現在電視機這麼便宜。


科技藍籌炒作到後期,個人覺得面板行業有一定的機會。


京東方:顯示面板行業科技藍籌龍頭

隨著京東方多條產線逐步投產滿產,公司各尺寸產品出貨量不斷提升,營業收入由2012年的25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971億元。公司淨利潤在2017年達到76億元的峰值,2018年達到34億元。公司在行業低谷期仍然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


TCL:顯示面板行業科技藍籌候補龍頭

隨著TCL集團重組完成,華星光電成為上市公司主體。目前華星光電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上坐三望二,其兩條8.5代線t1和t2項目保持滿產滿銷,32吋和55吋UD產品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對國內一線品牌客戶出貨量第一。


華星光電自2012年投產以來保持每年盈利,其運營效率連續7年保持業內領先。2018年在面板價格下行壓力影響下,華星光電實現營業收入276億元,淨利潤23.2億元,依然保持行業領先的運營效率及盈利優勢。(民企效率要高的多)


總結:

基本上科技藍籌分了這麼幾個大部分。當然還包括一些細分領域,比如說激光設備等等。總體來看是沒有之前三部分介紹的科技藍籌具備行業景氣性的。做近期國內半導體行業增利增收的背景來看,未來的確定性一步步提高。合適的價格是有佈局的價值的。


具體哪些能先走出來呢?個人覺得還是在競爭較小的細分領域,尤其是日韓主導的市場容易突破,比如說顯示設備,圖像芯片和存儲。同時兼併海外公司的國內科技企業具有技術優勢,成功率會更高,比如說併購四小龍,北京君正,聞泰科技,韋爾股份,紫光國微。


半導體設備這塊,蝕刻機彎道超車成功,光刻機還有很大差距。總之近一年來的確看到了很多希望。這可能是投資者十年一遇的機會,當然風險也是並存的,值得長期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