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四 突厥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突厥是一句維吾爾語,翻譯成漢語就是“立柱”或者“柱子”的意思。突厥汗國的締造者是阿史那土門,他繼承突厥部首領後,柔然汗國正處於國力強盛的時候,為了生存,只能給柔然汗國上貢,提供鐵器製品。阿史那土門身材魁梧,很有智謀,經常幫助柔然汗國打擊敵對勢力,自恃有功於柔然,向柔然求婚。柔然主阿那瓌可汗怒言辱罵土門:“爾乃我鍛奴,何敢發是言耶?”聽了這話,土門決定和柔然汗國決裂,便投靠了西魏政權,西魏把長樂公主嫁給了他。從此,突厥部落便開始對柔然的戰爭,並於552年顛覆了柔然汗國。 在顛覆柔然汗國的過程中,突厥汗國勢力大增,552年突厥汗國建立,土門自稱“伊利可汗” ,成為草原的霸主。經過隋朝、唐朝的打擊,分裂為東西兩部,745年突厥汗國滅亡。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十三太保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懷仁城塑

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沙陀族也是西突厥的一支,翻開五代十國史書,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劉崇、劉繼元這些赫赫人物居然全是沙陀族,後唐、後晉、後漢、北漢政權也都是沙陀王朝。陳寅恪先生曾評價:“沙陀軍殆以騎軍見長,故當時中原無敵手也。”不斷的戰爭,和中原人民接觸頻繁,和漢人雜居在一起,通婚改姓,慢慢地被同化成漢族人。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突厥汗國一個叫烏古斯部的落族,西遷輾轉來到了西亞,在偉大人物奧斯曼一世的領導下,建立奧斯曼王朝。在世界歷史上,奧斯曼帝國非常強大,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世界上非常強盛的東羅馬帝國,就是被奧斯曼帝國消滅的,然而帝國最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列強的衝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失敗,造成了分裂。二戰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建立土耳其共和國。現在全球約有1.3億操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的分佈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遍佈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五 回鶻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回紇,中國古代民族名,亦稱“烏護”、“烏紇”、“韋紇”、“回鶻”,是維吾爾族及裕固族的前身。回紇的前身敕勒是最早在西元前三世紀為分佈於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聯合體。該部落群有狄歷、敕勒、鐵勒、丁零等名稱,都是相同發音的音譯。由於使用一種“車輪高大,輻數至多”的大車,又被稱為高車。這些部落共有袁紇、薛延陀、契苾等十五部。隋朝稱韋紇,隋大業元年,袁紇部因反抗突厥的壓迫,與僕固、同羅、拔野古等成立聯盟,總稱回紇。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骨力裴羅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維吾爾族人

唐天寶三年(西元744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朝大軍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國,並建立起漠北迴紇汗國,王庭(牙帳)設於鄂爾渾河流域,居民仍以遊牧為主。唐朝時,回紇取“迅捷如鶻然”的意思,改作回鶻。回紇後因長期與吐蕃戰爭,加上內訌不斷,於846年被所屬部黠戛斯所亡。定居新疆的回紇,發展成今天的維吾爾族人,遷往河西地方的土著,就是現在的裕固族。

六 羌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羌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現主要聚居區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和汶川縣,羌族地區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萬物有靈,多種信仰的靈物崇拜。羌族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聚居於中國西北,秦國曾與羌族展開過戰鬥,至漢朝未止,三國時羌族開始遷居中原,分佈於中國中部的山部地區。五胡十六國期間,384年羌人姚萇利用前秦苻堅淝水之戰兵敗後,關中空虛之際,自稱萬年秦王,386年姚萇稱帝於長安,建立後秦。據考證大唐宰相狄仁傑祖先系羌人,狄氏家族由羌族部落豪強,發展到以大唐名相狄仁傑為代表的名門望族,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型例證。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探源那些被歷史煙塵淹沒的輝煌民族(中)

党項是羌族的一支,又稱作党項羌,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党項族原居住在四川松藩高原一帶,以畜牧為生,唐朝中期時,受到吐蕃所迫,主要北移至今天寧夏、甘肅、陝西交界一帶,原居地的党項族人則受吐蕃貴族役使,被稱作弭藥人。北移的党項則分為八部,唐末,其中較強的拓跋部首領拓跋思恭曾被唐朝封為定難軍節度使,並賜姓李。至宋初,首領李繼捧歸降宋,但族人擁立李繼遷叛宋自立,李繼遷之孫李元昊稱帝,成立了西夏,統治西北地區達約200年之久,被蒙古滅亡,党項族被蒙古人稱作“唐兀”,屬色目人的一族,元朝後逐漸融合其他各族,党項逐漸消失於中國歷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