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改變,大明帝國能起死回生嗎?

如果歷史改變,大明帝國能起死回生嗎?

一個帝國的興衰有其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在國家走向山窮水盡,乃至土崩瓦解的時刻,如果出現力挽狂瀾的大人物,帝國還是會有救的,西漢末年王莽亂政,遍地狼煙,劉秀出現了,五胡亂華時,漢族幾乎殆盡,出現了冉閔,元末漢人似無出頭之日,出現了朱元璋,現代,東方紅,太陽昇,出現了大救星毛主席!國家的存亡,有時真的繫於一人之手,一念之差,不得不說,時勢出英雄,英雄造盛世。

如果歷史改變,大明帝國能起死回生嗎?

做為眾多明粉之一,我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內心真切地希望大明朝能在崇楨皇帝的運幬帷幄下起死回生,盛世再現。於是,關於明末局勢的種種假設在腦海裡出現並交織碰撞,以期做為“局外人”穿越到那個時代為大明天子排憂解難,挽大廈之將傾,下面就挑幾個關鍵的節點大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如果歷史改變,大明帝國能起死回生嗎?

其一,魏忠賢該不該殺?魏是太監,乃趙高之流,權勢再大,想纂位奪權難度太大,畢竟他不是完整的男人,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差一點都不行,只能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如果魏忠賢沒有危及崇楨皇帝的人身性命和皇位,那還真不該殺他!天啟臨終曰:忠賢恪謹,忠貞,可任大事。這是真話,天啟帝一生迷於酒色木工之事,國家大事全權委託魏忠賢,說明魏還是有能力的,至少比天啟及其他大臣強,從歷史來還,魏的理政能為還是要強於崇楨的。影視劇中曾說魏忠賢曾意圖廢了崇楨乃至在閱兵時要謀殺崇楨,說明崇楨與魏的關係十分緊張,一山不容二虎,必須要死一個。從心理學來想,如果崇楨信任魏忠賢,不那麼強勢,裝個大糊塗學學逝去的皇兄,那麼留著魏還是有用的,必竟不用自己操心國家大事,不用操心國庫無銀。崇楨不當甩手掌櫃實在是傻,被東林黨人及魏的政敵所利用,成了壓死魏忠賢的一棵稻草,魏死,明亡也近,壓軸掌舵的鐵腕人一死,崇楨根本壓不住局勢,於是帝國很快衰亡。

如果歷史改變,大明帝國能起死回生嗎?

其二,該不該穩住李自成?李自成曾向崇楨討銀討糧,請封為王,回老家陝西當個封疆大吏般的人物,說明李的矛頭的確不是對準了皇帝,而是貪官汙吏和朝庭的蛀蟲,李還是尊重皇帝的,他的起義可以理解為清君側,可惜崇楨皇帝是否礙於自己高高在上的面子,還是否迫於群臣的壓力,最終沒有同意李自成的請封為王。歷史的真相細節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李自成有另有不可告人的謀劃,或是崇楨另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但現實是,他們二人針峰相對,互不退讓,於是北京城很快被李攻破,崇楨吊死,明帝國名義上的代言人沒了,天下大亂,給了後金漁翁之利。所以,以當時的局勢,崇楨還真應權變一下,暫且答應李的部分要求,畢竟李是自己的臣民,李許諾朝庭給了銀糧可以幫皇帝對付後金。呵呵,崇楨的“民族統一戰線”還真沒做好,又是一出古代版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敗劇。可以看出,當時局勢下,穩住李自成並利用他的力量對抗後金,雖然是權宜之計,但總比讓李攻破北京城好,畢竟後金才是大明和大順共同的“外敵”。

如果歷史改變,大明帝國能起死回生嗎?

其三,該不該遷都南京?南京是大明的龍興之地,在當時帝國政權運作中著陪都式的重要地位,而北京,雖久為國都,卻有著天子守國門的重負,北京周邊久經戰事,民不聊生,錢糧週轉不濟,已呈衰敗危亡之勢,面臨大順和後金的夾攻,真的應該遷都南京以圖後起,崇楨當時有這種想法,不知出於何種考慮最終堅持固守北京,學習土木堡之變中的北京嗎?這時沒有于謙,沒有軍民一心,時代不同,當年的大明如日中天,土木堡之變好似壯漢摔破了頭皮,而崇楨朝的大明則是垂垂老矣,樹挪死,人挪活,遷都富庶安定的南京的確可以讓大明度過危機,中興應該有望。可這種來回的思想鬥爭,在崇楨最後決定遷都時,已經晚了,大順軍已經將北京城圍成鐵桶,崇楨已無計可施,無路可退,唯有以死報國,方顯大明立國以來的剛烈氣節。

如果歷史改變,大明帝國能起死回生嗎?

其四,該不該殺掉袁崇煥等一批武將,而重用東林黨文臣?袁崇煥是類似於嶽武穆式的人物,帝國在遼東前線重要的支柱,卻被後金施以離間計死於崇楨之手,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崇楨在用人這個問題上反覆無常,許多能臣武將死於他的猜忌之下,以致最人無人敢為他效力。大敵當前,關鍵的人物最是離弦的箭,射向敵人心臟的箭,不可回頭,更不可改變方向或被折斷,袁崇煥就是這支箭,可下場如何?不單是後金的離間計,更重要是大明君臣的猜忌和不團結,袁崇煥如果成功,他的政敵肯定不爽,怎麼辦?借崇楨之手除掉他,皇上也怕袁功高蓋主。於是,大批忠於大明誓死報國之士都經過崇楨之手死掉,大明已無人可上前線,剩下的逃稅抗稅的東林文臣士子最後也樹倒猢猻散,變節,叛國投敵,真的是百無一用是書生,惜命。造成這種後果的關鍵人物還是崇楨。

歷史沒有假設,但可以反思借鑑,讀史知更替,歷史的經驗教訓可以讓王朝興衰變遷。忠實的明粉,你覺得呢?致逝去的大明!!

(泱泱中華,茫茫人海,冥冥之中的相遇,在這裡,有了思想的交識,心靈的碰撞,也是一種緣份,歡迎各位網友交流轉發,疏漏難免,敬請指正,在此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