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改变,大明帝国能起死回生吗?

如果历史改变,大明帝国能起死回生吗?

一个帝国的兴衰有其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在国家走向山穷水尽,乃至土崩瓦解的时刻,如果出现力挽狂澜的大人物,帝国还是会有救的,西汉末年王莽乱政,遍地狼烟,刘秀出现了,五胡乱华时,汉族几乎殆尽,出现了冉闵,元末汉人似无出头之日,出现了朱元璋,现代,东方红,太阳升,出现了大救星毛主席!国家的存亡,有时真的系于一人之手,一念之差,不得不说,时势出英雄,英雄造盛世。

如果历史改变,大明帝国能起死回生吗?

做为众多明粉之一,我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内心真切地希望大明朝能在崇桢皇帝的运帱帷幄下起死回生,盛世再现。于是,关于明末局势的种种假设在脑海里出现并交织碰撞,以期做为“局外人”穿越到那个时代为大明天子排忧解难,挽大厦之将倾,下面就挑几个关键的节点大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历史改变,大明帝国能起死回生吗?

其一,魏忠贤该不该杀?魏是太监,乃赵高之流,权势再大,想纂位夺权难度太大,毕竟他不是完整的男人,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差一点都不行,只能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如果魏忠贤没有危及崇桢皇帝的人身性命和皇位,那还真不该杀他!天启临终曰:忠贤恪谨,忠贞,可任大事。这是真话,天启帝一生迷于酒色木工之事,国家大事全权委托魏忠贤,说明魏还是有能力的,至少比天启及其他大臣强,从历史来还,魏的理政能为还是要强于崇桢的。影视剧中曾说魏忠贤曾意图废了崇桢乃至在阅兵时要谋杀崇桢,说明崇桢与魏的关系十分紧张,一山不容二虎,必须要死一个。从心理学来想,如果崇桢信任魏忠贤,不那么强势,装个大糊涂学学逝去的皇兄,那么留着魏还是有用的,必竟不用自己操心国家大事,不用操心国库无银。崇桢不当甩手掌柜实在是傻,被东林党人及魏的政敌所利用,成了压死魏忠贤的一棵稻草,魏死,明亡也近,压轴掌舵的铁腕人一死,崇桢根本压不住局势,于是帝国很快衰亡。

如果历史改变,大明帝国能起死回生吗?

其二,该不该稳住李自成?李自成曾向崇桢讨银讨粮,请封为王,回老家陕西当个封疆大吏般的人物,说明李的矛头的确不是对准了皇帝,而是贪官污吏和朝庭的蛀虫,李还是尊重皇帝的,他的起义可以理解为清君侧,可惜崇桢皇帝是否碍于自己高高在上的面子,还是否迫于群臣的压力,最终没有同意李自成的请封为王。历史的真相细节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李自成有另有不可告人的谋划,或是崇桢另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现实是,他们二人针峰相对,互不退让,于是北京城很快被李攻破,崇桢吊死,明帝国名义上的代言人没了,天下大乱,给了后金渔翁之利。所以,以当时的局势,崇桢还真应权变一下,暂且答应李的部分要求,毕竟李是自己的臣民,李许诺朝庭给了银粮可以帮皇帝对付后金。呵呵,崇桢的“民族统一战线”还真没做好,又是一出古代版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败剧。可以看出,当时局势下,稳住李自成并利用他的力量对抗后金,虽然是权宜之计,但总比让李攻破北京城好,毕竟后金才是大明和大顺共同的“外敌”。

如果历史改变,大明帝国能起死回生吗?

其三,该不该迁都南京?南京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在当时帝国政权运作中着陪都式的重要地位,而北京,虽久为国都,却有着天子守国门的重负,北京周边久经战事,民不聊生,钱粮周转不济,已呈衰败危亡之势,面临大顺和后金的夹攻,真的应该迁都南京以图后起,崇桢当时有这种想法,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最终坚持固守北京,学习土木堡之变中的北京吗?这时没有于谦,没有军民一心,时代不同,当年的大明如日中天,土木堡之变好似壮汉摔破了头皮,而崇桢朝的大明则是垂垂老矣,树挪死,人挪活,迁都富庶安定的南京的确可以让大明度过危机,中兴应该有望。可这种来回的思想斗争,在崇桢最后决定迁都时,已经晚了,大顺军已经将北京城围成铁桶,崇桢已无计可施,无路可退,唯有以死报国,方显大明立国以来的刚烈气节。

如果历史改变,大明帝国能起死回生吗?

其四,该不该杀掉袁崇焕等一批武将,而重用东林党文臣?袁崇焕是类似于岳武穆式的人物,帝国在辽东前线重要的支柱,却被后金施以离间计死于崇桢之手,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崇桢在用人这个问题上反复无常,许多能臣武将死于他的猜忌之下,以致最人无人敢为他效力。大敌当前,关键的人物最是离弦的箭,射向敌人心脏的箭,不可回头,更不可改变方向或被折断,袁崇焕就是这支箭,可下场如何?不单是后金的离间计,更重要是大明君臣的猜忌和不团结,袁崇焕如果成功,他的政敌肯定不爽,怎么办?借崇桢之手除掉他,皇上也怕袁功高盖主。于是,大批忠于大明誓死报国之士都经过崇桢之手死掉,大明已无人可上前线,剩下的逃税抗税的东林文臣士子最后也树倒猢狲散,变节,叛国投敌,真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惜命。造成这种后果的关键人物还是崇桢。

历史没有假设,但可以反思借鉴,读史知更替,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让王朝兴衰变迁。忠实的明粉,你觉得呢?致逝去的大明!!

(泱泱中华,茫茫人海,冥冥之中的相遇,在这里,有了思想的交识,心灵的碰撞,也是一种缘份,欢迎各位网友交流转发,疏漏难免,敬请指正,在此谢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