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这样说对吗?说明原由?

小染爱历史


也可以这么说。

魏国李悝变法后效果显著,各国纷纷效仿。只是结果不尽相同。

战国时期,主要的变法有三个典型案例,分别是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其余例如韩国申不害变法、齐国邹忌变法,个人以为与前三者相比,有其局限性。其中,吴起变法、商鞅变法,都是李悝变法的传承。先简单说一下:

李悝变法的内容:

1、废除传统奴隶主的世袭制度、取消传统贵族的爵禄,打击传统贵族,唯才是举。——减轻财政压力、招揽人才

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同时对土地进行测量和评级,土地按级别缴纳税收。——极大提升农民开垦荒地积极性,支持推动封建制度的发展。

3、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法经》,自此开始,政府行政、百姓生活等,有了明文规定,颠覆了以往的“缘情定罪”的方式。——所有人有了统一的形式标准。

4、建立“武卒”制,实现了兵农分离,和军队的职业化。(吴起主导建立的)

吴起变法,基本抄袭了李悝变法的内容,不再赘述。只是吴起变法,因为反对势力太强大,在楚悼王死后,吴起就被楚国贵族杀死,变法最后失败。但即便如此,吴起变法的遗留效果,依旧使楚国在之后的数十年,所向披靡。

商鞅变法:其实在商鞅之前,秦献公时期,已经开始学习魏国开始内部变法(基本照搬李悝变法)。到了儿子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继续深化变法。商鞅的变法与李悝相比,更加彻底,范围更广泛。传统内容不赘述了,这里说一些不同点。

1、在鼓励开荒、承认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大力扶持个人小家庭农耕体系,(这一条几乎是革了奴隶主的命,一大批封建主应运而生)

2、抑制商业发展,征重税,对于经商失败者,罚没人口全部充军或充奴隶。

3、在《法经》基础上,加强人口管制,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增加“连坐法”(此法影响极大!)。

4、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剥夺地方贵族全力,实现中央集权。

5、废除西戎陋习,抵制儒家,独尊法家。

6、统一度量衡制。

可以明显看出,商鞅变法比李悝更彻底,对奴隶主形成的巨大打击。虽然遭到了贵族的强烈反对,但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最终成功变法。

邹忌变法:主要偏重于选才、清政

1、废除传统贵族(门阀)对官位的把持,选贤任能。

2、鼓励齐王纳谏,比较有名的,就是《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申不害变法:主要偏重于君主依靠“术”来御下。

1、废除传统奴隶主的特权。

2、建立官员的考核制度。(这可是中国最早的官员规范考核体系哟!)

其实,无论是李悝、吴起,还是商鞅、申不害,他们的变法,都是时代产物。当时的背景下,科技水平的提升、劳动力的发展、民智的开启、国家中央集权的需要,历史的车轮已经行驶到了转折点。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是必然的,从而造就了当时绵延数百年,此起彼伏,反复拉锯的变法浪潮。


葵丘说


第一:战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这样说是对的。因为当时战国战乱不断、七国争雄,期间都在变法。其中变法的国家有:

1:魏文侯任用法家李悝变法,首先取得成效,使魏国最先富强。

2:楚悼王任用吴起在楚国变法。

3: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变法。

4: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

5:燕昭王时期任用乐毅等进行改革。

6:韩昭侯时期任用沈不害变法。

7:齐威王时期任用邹忌改革。

通过以上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足以证明战国史就是变法史。

第二:各国变法的原因如下:

首先从战争谈起,当时的战争以兼并为目的,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灭掉小的诸侯国,直到后期仅存七国,所以各诸侯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的使自已的国家强盛,就得通过变法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欲望。变法的深层次原因是要从提高社会生产力入手实行改革。当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产生了土地私有制,贫富差距加大,而地主阶级又想获得更多的利益,社会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开始了变革运动。其中比较成功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和魏国的李悝变法,一方面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而又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使变法的国家开始强大,其他国家也就开始效仿……。

战国变法运动,就是一场改革。各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内政改革,以富强国家为目的,贬抑或废除无能的旧贵族,起用贤能之士,实行耕战并重的政策。并把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官吏、行政、财税、赋税、法律等方面。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使了社会成功转型。

以上就是为什么实行变法的原因。



用户龙驭天下


战国时期是分封国杀伐吞并的时期,那时候,七国的日常除了刀枪剑戟的明战,就是各自发力、想尽一切办法图强的暗战,可是如何进行暗战?唯有通过变法进行改革!战国时期是法、墨、道等学派的舞台,变法改革才能图存,进而图强。

1、七国在不同时期进行了不同的改革,虽改革重点不同,具体措施有差异,但中心思想是统一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式、劝课农桑、发展冶金、树立规矩、加大奖惩力度,以上这些手段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相互征战中取得绝对优势,避免亡国。但各国经过变法,客观上促进了本国农业、手工业、冶金业的发展,为后世秦帝国的强大奠定了经济基础。

2、战国初期,因为各国实力并没有太大差异,所以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合纵连横成为主流,多家学派的轮番登场,通过游说、辩论,影响了各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施政方略,也造就了战国文化的丰富、多元。各国在互相防备与合作中,吸取了对方的长处和优点,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为秦帝国的强大奠定了文化基础。

3、秦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改革最为彻底、最为成功的国家,经过多年征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这时,变法改革还在继续:在七国原有的社会文化基础上,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经过改革后的的大秦帝国疆域广袤,人口大增,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更是繁荣多样,大一统的秦帝国为后世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由于七国统治者坚定的改革决心,变法后,各国在军事对抗上都有建树,暂时消除了灭国风险,变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秦灭六国后,对大一统的国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改革,带来了各领域的长足进步,直接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蓬勃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各国变法的意义更加重大。


窗外木桥


战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这么说也对,也不完全对。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多元化的时期之一,战国七雄竞相登场,各种思想、文化、理论、体系等,都在这个大动荡的历史时期得到检验和验证。

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立足,没点儿实力是不行的

战国时期,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相互讨伐,一言不合,就要掐架,所以如果你不想被别国灭啦,就得强大。

有的国家地理位置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有天然屏障;有的国家被强敌环绕,朝不保夕,就得奋发图强。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发展壮大自己,先后进行过多次变法,比较著名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朝的商鞅变法。

从这个角度说,战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这么说也对

首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的李悝变法

通过战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出,魏国当时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被秦国、赵国、齐国等强国环绕,要想不被别国灭亡,就只能自己奋发图强。

所以,在公元前445年到公元前396年之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史称“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在政治上,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主张赏罚严明;在经济上,主张实行尽地力、平籴法,促进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李悝变法使魏国因此而强大,富裕。

李悝还汇集了当时各国的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强化封建法权。

李悝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法,是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楚国的吴起变法让楚国变得强大

魏国的李悝变法对各国触动很大,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在公元前386年到公元前381年之间,楚国楚悼王当政时期,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进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

经过吴起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楚国联合赵国打败了魏国。但是,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最著名的变法,要数秦国的商鞅变法,让秦国最终一统六国,定鼎天下

<strong>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卫国进入秦国,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秦孝公任名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并为后期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结语

虽然说,战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这么说也对,但是毕竟战国史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内容,例如各诸侯国的兴衰成败,苏秦、张仪的计谋,李斯、吕不韦的理念,廉颇、蔺相如的谦诚等等。

所以,战国史不仅仅是一部变法史!您说对吗?


管理故事会


可以这么理解。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追根索源,简单地讲就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引发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做出调整和适应,也由此决定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寻求变革。
西周后期,由于被剥削者集团本身的逐渐瓦解,以周宣王“料民太原”为标志,旧的剥削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旧的土地制度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了,新的剥削方式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新土地制度之形成便成为必然,而新关系与新制度的形成过程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发生的变法和变革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主要是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但归根结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快速发展,进而导致生产关系落伍,最终通过变法变革对生产关系做一系列的重大调整。

春秋战国变法运动社会背景:

1、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陈旧的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4、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力量。


城北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乱”,二“变”!

李悝变法

战国时期魏国,魏文侯当政,期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就是用任人唯贤代替任人唯亲。经济上实行尽地力、平籴法。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

李悝变法作为战国诸侯第一个变法者,促成了魏国国势在魏文侯时期达到了高峰。魏文侯在位50年间,是魏国雄霸天下,压制于诸侯的50年。同时变法引导了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动,拉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

吴起变法

楚国楚悼王任命吴起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变法期间及后期,楚国国力明显强盛,比如在军事方面,楚赵联合大败魏国。不过在后来楚悼王去世后,变法遇到了阻碍,因为变法的本质就是不同阶级的平衡,这次变法触动了权贵集团的利益,所以在楚悼王病死后,旧贵族发动了叛乱,包围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变法失败!重要的一点,这次变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影响甚远。变法后,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也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大多变法一样,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最后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已经深入民心,虽然变法者被杀,但改革运动继续实行。

商鞅变法吸取了李悝和吴起改革运动的经验,又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是一次彻底的封建化变法运动,如前面说,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最后说还有韩国申不害的变法改革,重在政治方面;齐国邹忌的变法改革,重在吏治方面等。

这些变法都或轻或重促进了本国的发展,纵有弊端或不良影响,但整体来看,确实对本国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说战国史就是变法史,是有一定道理的!


行走者believe


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宏观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传统观点认为,春秋是奴隶制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制形成时期。这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变法实质上从春秋就开始了,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就是例子。到了战国,更是变法的高潮,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当然,最彻底的是秦国商鞅变法。最终秦国灭六国的原因,表面上是军队强大,根本原因是变法彻底。秦国旧贵族特权基本被取消,这也是商鞅之死的一大原因。


刀笔小吏张押司


每个国家都有变法过,变法初期都打的其它国家叫爸爸,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就尴尬了。举几个典型

1:魏国变法。魏文候变法后,魏国很强大,打得赵国,楚国,燕国嗷嗷叫,尤其是秦国被打的最惨,连函谷关都不敢出。但是魏武侯继位后,就不重视变法了,慢慢就走向衰弱

2:楚国变法。变法初期,楚国国力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变法的大臣却得罪了贵族,所以在支持变法的楚王死后,变法大臣就被杀了,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3:秦国变法。有且只有秦国一直延续商鞅变法思路,所以,最终战胜了它国。





是小波浪啊


也可以这么说,各国相继变法,齐国管仲变法魏国李俚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这些变法无一不让自己的国家强大,甚至统一中华,当然这也有变法失败者,如韩国申不害,他拋去了法家精髓,只是穷兵黩武,导致韩国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变法最成功者当然是商鞅变法,虽然他被秦慧文处以极刑,但是秦惠文王还是继续执行了商鞅变法。并且商鞅还是中华提出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第一人。也是开创郡县制度第一人,并且沿用至今。


柯伊伯魄


战国时著名的变法有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这些变法都在短期内使国家强大起来,综合看,还是秦国贯彻落实商鞅变法最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