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油性,是一些玩玉朋友常會掛在嘴邊的詞兒。到底什麼是油性?你能讀懂和田玉油性的秘密嗎?一起往下看。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籽料的油性


人們對籽料油性的理解,主要有兩種觀點:

1

視覺上的觀感


即和田玉的表面由於玉石分子特殊的結構,形成特別的對光的漫反射效應,呈油脂般的光澤。

2

觸覺上的感覺


盤玩過程中手指的觸摸感,滑而不膩,似油非油。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快速判斷玉料的油性


取乾淨的白布,包起料子來,快速摩擦一分鐘,看看它的變化。油性好的料子,會有一種油脂感和光澤度散發出來。大家看多了,自然就能理解了。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決定籽料油性的因素

1

糯性


籽料的油性與糯性是分不開的,糯性打個比方,如同煮熟大米的感覺,很厚油亮的感覺,也可以說跟水洗過的肥皂相似。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籽料的油性與玉質內部結構相關,具體來說,是與其結構的細度和緻密度有關的。

2

細度


細度就是玉質裡面晶體顆粒的大小,籽料的晶體顆粒直徑和分佈一般都較其它和田玉小得多,也密實得多。用羊脂來描述頂級的白玉籽料,就是因羊脂極細膩,摸上去有一種能把它融化的感覺。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3

緻密度


緻密度是描述玉料晶體間隙的大小,緻密度不等同於密度,雖然跟密度有很大關係;同時緻密度也不是玉的結構

開料的緻密度,觀察鋸片拉出的痕跡是不是油亮的;而成品的緻密度,則看光澤,光澤強烈一般緻密度較高。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單純分析玉質的淨度、密度、細度、潤度、油性,其實都是片面的,需要綜合來看。

油性差的就是假籽嗎?


不是所有的籽料油性都好,也不是油性好的都是籽料。

山料就沒有油性嗎?並不是,山料油性好的也有很多。

油性只是肉質出眾的籽料具有的特徵而已,不做為判斷真假籽的指標!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拋光與油性


和田玉拋光方式:


第一種:亞光,即只做輕微拋光,光澤發暗,但是油脂感強。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第二種:強拋光(亮光)。可使和田玉看似油光四溢,呈現類似玻璃的光澤。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和田玉有油脂光澤、玻璃光澤及蠟狀光澤之分,其中以油脂光澤最佳,可使玉石顯得有溫潤感。其次是玻璃光澤,而蠟狀光澤欠佳。

拋光跟玉質有很大關係,玉質越細,打磨及盤玩出來的油脂光澤越好;反之玉質粗的,就很難通過拋光或盤玩出現油脂光澤。

小心“拋光”的貓膩!


和田玉造假中,不法商人會用和田山料、石英岩等磨皮拋光仿籽料。這些靠拋光顯現出的“光澤”與“油性”,過於耀眼,也經不起盤完,時間一長,就原形畢露了。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籽料“油潤潤”的奧秘


在市場上,你所見的籽料,大多都看起來油潤感極佳。其實,商家給這些料子抹了油。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上油為了啥?

1

保養


一些和田玉被放置在透明櫃子中,用射燈照射展示,長時間烘烤,可能使料子脫水,看起來幹,擦點油保養,減緩水分流失,也在情理之中。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2

彌補缺陷


一些和田玉籽料上,可能會有一些小缺陷,上油後,在短期內能夠掩蓋這些缺陷。因此,看到特別“油潤潤”的料子,就要注意,是否是上油後的效果。可用布擦拭玉料表面,再觀察料子的狀況。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和田玉的“油性”竟是這麼回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