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學校的根

作者:陳國雄【作者簡介:1993年至2002年底,陳國雄同志擔任了長達十年的四中書記,校長職務。教育理念:以質量辦校,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搭建教師發展的平臺,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對每一個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留住學校的根

澧縣第四中學是我工作過的地方,也是我精神上的原鄉,每每憶起,熱淚滾過衷腸。

一磚一瓦都是情結,一草一木全是思緒,幢幢樓舍、點點燈光皆為心跡。你踏足的地方,你日裡牽著掛著精心侍弄的地方,你夢裡呼著喊著不忍放下的地方,就是校園啊。我在澧縣四中擔任校長的時間不算漫長,也不算短暫,從時序上說跨越了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兩個世紀,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因為年齡原因,卸任澧縣第四中學校長。

猶如吃飯,卸任意味著放下了筷子,同時就將碗放下了。澧縣四中的行政事務,我決不再幹預,雖然,繼任者也是和我一同搭檔的年輕人。但放心並不意味著遺忘,放心並不意味著淡漠,你依然得關心學校的發展和走向,因為,這畢竟是你像帶著小孩一樣摸著扶著長大的地方,畢竟是你想將它變成縮微的照片揣在口袋裡帶走卻又帶不走的地方。

後來,我少去四中。

後來,四中又換了好幾任校長。

後來,聽人說起,好幾任校長都十分優秀,巨擘策劃,將澧縣四中打造成了教學質量在同類學校一流、素質教育在同類學校領先的學校。我一直覺得,學校教育的永恆主題是做人的教育,而不是撈取分數的教育,雖然,分數是個繞不過的坎。五育並舉,德育為先,德為龍頭,學校才能舞得呼呼生風。目今,澧縣四中在班長孫際軍的帶領下,大膽創新,探索出育人新路,可圈可點。其一,改革教研模式,細化教研分組,全員教學比武,積極對外交流,多渠道、多措施打造學習型教師團隊。其二,確立給每一個人找到成功路徑的理念,注重立德樹人,堅持活動引領,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20多名同學不同途徑獲得省、市、縣各種獎項。其三、狠抓素質教育,落實教學細節,教育質量突飛猛進。其四,強力推行“內強管理、外樹形象”工作舉措,突出文化建設,增強教師榮譽感和凝聚力。建成了教學、生活兩套監控系統,實現課堂教學同步直播,家長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同步監控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上課情況,進一步密切家校聯繫。落實了各類安全措施,建校以來,首次高規格承辦全縣教育系統安全綜治工作現場會,全縣近百名教育安全管理人員來校參觀學習,極大提升四中形象。首次網絡同步直播元旦文藝匯演,網絡參與率遠超縣同類學校,近4萬人同步收看,極大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極大增強了教師的榮譽感和凝聚力。

難能可貴的是,精心構思編寫四中校史,傳承四中精神。近萬名四中學子,積極響應,認真回憶個人四中學習經歷。人類要追問三大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同樣,學校也要追問三大哲學問題,學校到底是什麼,學校從哪裡來,學校要到哪裡去?澧縣四中幹部和師生編寫校史正是對三大哲學問題的回答,沒有校史,你不知道澧縣四中發軔清朝,也就是不知道澧縣四中的根在哪裡,無論如何,也得把根留住,沒有校史,你不知道,澧縣四中曾經風雨滄桑,曾經勵精圖治,曾經茁壯成長,澧縣四中人曾經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過披荊斬棘,迎來燦爛晨曦,沒有校史,你不知道現在的澧縣四中正站在改革的前沿陣地,奮發圖強。

隨著城市化辦學步伐的加快,澧縣四中將融入新的團隊,追趕時代的大潮。這不是消失,而是涅槃,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澧縣四中將以嶄新的面貌、強勁的羽翼翱翔在澧州大地之上。

是為序。

2019年4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