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盤活養老資源 打造“幸福驛站”

福州新聞網11月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劉其燚 黃益輝)“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這是部分農村老人晚年生活的寫照。近年來,羅源縣積極推進養老事業發展,積極打造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初步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摸索出一條破解農村養老難題的新路。

“公建民營”讓養老設施活起來

晴天的午後,羅源縣白塔鄉敬老院內,特困人員陳志浩就會拄著柺杖,走到敬老院樓前的小花園曬太陽。陳志浩今年63歲,是起步鎮藍田村的“五保戶”。目前,白塔鄉敬老院入住了29名老人,其中14名是特困人員,陳志浩就是當中的一員。

“我們剛接手敬老院的時候,條件比較差,也沒有老人入住。通過一系列改造,我們提升了敬老院的基礎設施,並設置護理員、廚師以及管理人員,短短几個月就有29名老人入住。”白塔鄉敬老院院長鄭增旺介紹說,對剩餘床位進行商業化運營後,所獲收入不僅可以補充特困人員供養經費的不足,還可以用於提升基礎設施,敬老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為盤活縣內已有的養老資源,今年以來,我們大力推進‘公建民營’改革,將縣內公辦養老機構打包進行社會化改革,公開招投標確定運營企業,引進專業化養老組織運營,對於有需求的特困人員進行集中供養。同時,對剩餘床位進行商業化運營,以補充特困人員供養經費的不足。”羅源縣民政局局長鄭良亨介紹,包括白塔鄉敬老院在內,目前羅源縣洪洋鄉、飛竹鎮等地的6所敬老院已經實現社會化運營。

“接下來,我們會在對縣福利中心和剩餘3所鄉鎮敬老院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後,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實現社會化運營,提升全縣養老服務水平和質量,預計2020年可全面實現公辦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激發養老機構的活力。”鄭良亨說。

服務“專業化” 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這個是蘋果,這個是學校……”在羅源縣愛心護老院裡,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正在護老院社工的幫助下進行沙盤遊戲。

“去年開始,我們護老院開始嘗試接收阿爾茨海默症老人入院。”愛心護老院的院長朱國琴介紹,該護老院是集自理、半護理、全護理、阿爾茨海默症照護為一體的綜合性機構。

“現在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很多,院裡派專業社工外出學習,陪伴照顧失智老人,我們還設立了專區,通過認知刺激訓練、進行現實導向、童年回憶、感官訓練等方式方法來活化老人記憶力與語言能力。”朱國琴說

據介紹,羅源縣通過養老服務向社會化、專業化邁進,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多領域投資興建民辦養老機構,現在已經建成了愛心護老院、紅蘋果老年公寓2所民辦養老機構,配有313張養老床位,年平均床位使用率超過46%,有效緩解政府的供養壓力。

整合各方資源 構建“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羅源縣起步鎮沈厝村的農村幸福院一樓大廳裡,三五個老人聚在一起收看電視節目,旁邊的棋牌室裡,還有幾位老人高興地玩著撲克,二樓的農家書屋裡也不乏愛看書的老者。

沈厝村村支書鄭森鋒介紹,村裡現在有空巢老人20多名,平日裡,老人們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幸福院裡活動。“大家互相照顧,聚在一起也不孤單。”

據介紹,羅源縣將農村養老資源聚在一起,整合了民政部門“農村幸福院”項目和慈善總會“慈善助老安居樓”項目,並匯聚殘聯、衛計局、科技文體局等多方力量,共建場所、共享資源、共同管理。目前,羅源縣已有15座村級綜合“養老樓”,不僅讓無房、危房、孤寡、殘疾老人離家不離村,住進“沒有圍牆的養老院”,也讓空巢、居家老人有了可以臨時休息、臨時就餐、共同娛樂、互相照料的獨立活動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