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治草造林,海灘築起綠色長城

上月30日,記者來到羅源縣松山鎮北山村海邊,看到當年大規模入侵沿海灘塗的互花米草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2000畝鬱鬱蔥蔥的紅樹林隨風起伏。

曾經被繁殖能力極強的外來物種互花米草侵佔而一度成為荒灘的千畝海灘,貝類、螃蟹、跳跳魚等來回穿梭,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漁業養殖重新繁榮起來,漁民們重新露出笑臉。2019年以來,這片福州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紅樹林,經媒體報道之後成為網紅景點,很多遊客慕名而來。

打響生態保衛戰

走在北山村紅樹林海岸公園的入海棧道上,只見2000畝紅樹林宛如壯觀的綠色長城。繼續前行,灘塗、養殖場漸次分佈,漁民往來其間。

“幾年前,這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松山鎮黨委副書記蘇文杉介紹,北山村位於羅源灣西南側,千畝海灘曾被繁殖能力極強的外來物種互花米草侵佔,荒草叢生、航道堵塞、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生態災難”導致每年漁業經濟損失6000多萬元。

北山村是傳統漁村,如何治理互花米草、守住養殖灘塗,成了當務之急。

科學治理,擺在首要位置。研究發現,在近海灘塗生態環境中,紅樹林與互花米草存在一定的相剋關係,種植紅樹林就能遏制互花米草的瘋長。

因此,在使用特殊除草劑等方式消除互花米草後,人工種植紅樹林,可以避免互花米草捲土重來,為生態環境築起一道綠色長城,還能依靠紅樹林為水生物提供優越的生存條件。

2011年,省海洋與漁業局(原省海洋與漁業廳)立項啟動羅源灣互花米草整治與綜合利用項目,羅源縣與福建興華農林高校技術研究所合作,決定種植紅樹林修復生態環境。

“紅樹林兼具溼地和森林的特徵,在防浪護堤、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淨化水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北山村海域面積大,種植紅樹林再適合不過。”羅源縣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說。

同時,為兼顧漁業效益,爭取村民的支持,羅源還首創帶狀網格式修復模式。“這種模式把紅樹林分割成長50米、寬40米的長方形,中間預留3畝空地作為漁業養殖區域,並在靠海一側主動留出部分灘塗用於貝類養殖。”北山村黨支部書記於子赤介紹說。

幾年下來,海岸邊的紅樹林越長越好,侵佔灘塗的互花米草被消滅,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一片紅樹林培育出一條全新的生態鏈。2019年2月27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與草原局領導到北山村考察,高度評價北山治草造林模式,認為其解決了養殖、造林爭地矛盾,是種養融合的好方法,可在東南沿海推廣。

2019年7月,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的博士團來到北山村,對羅源灣紅樹林海岸公園的植被、魚類、底棲動物、灘塗養殖等進行綜合調研,總結北山村的“生態+經濟”生態修復新模式。

紅樹林“紅”了

種植紅樹林,還給北山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溢出效應——配套建設的紅樹林海岸公園成為新晉網紅景點。每逢假日,來自福州、寧德等周邊城市的遊客慕名前來打卡,飽覽海上生態風光。

因為紅樹林,北山村“紅”了,除了原有的漁業,發展旅遊也有了基礎。“以紅樹林海岸公園為中心,我們準備發展獨具特色的濱海旅遊。”於子赤說。

2018年,在時任羅源縣掛職副縣長朱偉明等人的積極努力下,羅源向省有關部門、福州市爭取到補助資金及3000萬元債券資金,邀請同濟大學專業設計團隊紮根村裡,編制北山村鄉村振興建設行動指導方案,著力打造“海上漁村”。

目前,月亮灣碼頭、紅樹林生態公園海岸線人工沙灘二期、海堤景觀道及路燈改造等5個項目已先後完成。遊客中心、風情商業街、蝦塘垂釣、觀海民宿等7個項目已接近收尾,預計2020年1月中旬正式對外開放。

北山村良好的發展前景,也吸引著越來越多在外北山人迴歸,一起擦亮這塊美麗的綠色招牌。於國胤便是其中一位。

“看到北山村的遊客越來越多,我決定回到村裡創業。”於國胤說。在村裡的扶持下,於國胤先是開辦養雞場、種植蔬菜,因為銷路很旺,2019年又租下50畝稻魚混養試驗田,種上了優質的水稻,還放養了150多公斤鯽魚苗。他還聯合其他村民共同推出優質農產品,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北山村還是羅源縣最大的革命老區基點村,村裡至今保留著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院、革命烈士故居等紅色遺址,葉氏宗祠內的紅軍食堂被列為羅源縣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未來,紅色資源也將成為北山村大力挖掘的旅遊資源。

此外,北山村也積極向外拓展旅遊“朋友圈”,尋求長遠發展。“這裡距離羅源灣海洋世界僅10公里,距離八井、竹裡畲村13公里,周邊的羅源畲族文化民俗村等項目竣工後,紅樹林海岸公園將融入整片區域的旅遊發展圈。”於子赤說。

“從種下紅樹林開始,紅樹林帶來的生態效益將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受益,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願景。”羅源縣副縣長、松山鎮黨委書記周宇騁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