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影片在日本强势登顶年度票房冠军,而在国内却饱受诟病无人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对日本的社会环境不了解,所以影片内容无法引起国内观众共鸣。

《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帆高只身来到东京,还未靠岸就在琢磨“工作”,被圭介救了一命却立马被敲诈啤酒,没有收入只能食不果腹露宿街头;阳菜和弟弟相依为命,每天为了生计拼命打工,甚至不惜担当陪酒女郎;大学毕业的夏美每天都在面试,却一次次被拒绝——每个角色都在社会的重压下苟延残喘。

《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而帆高得知阳菜的能力后第一反应是靠它赚钱,这种思想也导致阳菜的身体逐渐透明,最终迎来不可挽回的悲剧。事实上,在立花家为婆婆祈求晴天的时候,泷说“很感激你们为婆婆做的这些事”,而此时帆高的回答是“哪里哪里,只是工作而已”。真的只是工作而已,初来东京的帆高,也立刻被东京异化了。

《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面对一直不停的雨和永不放晴的天,东京的市民却习以为常,只有圭介一行会关注“晴女”的线索。而圭介的“晴女”企划却遭到诸多媒体的拒绝——因为没人关心天气,都忙着工作呢。

物质化的压力必然导致精神自由的缺失,自我迷失和道德泯灭充斥着影片中的东京,每个人都对初来乍到的帆高恶言相向,只有阳菜在黑暗中为他递上一个汉堡。社会集体的精神失常才最终引发了天气的异化,暴雨和黑云不过是整个东京、日本社会的病症。

《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就是压强单位的那个帕斯卡)说过一句名言“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意识到有无数事物是它力所不及的”都说日本是个理性社会,其实他们自己也无奈地被绑在这辆失控的汽车上狂飙,看着很爽,实则疯狂。影片中,圭介、夏美、警察这些大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正是在现代社会中被奉为宗旨的“理性至上”主义。

《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圭介大叔为了获得女儿抚养权,而将帆高赶走;夏美为了天气放晴,暗示阳菜献身;警察为了凪的成长,强行将姐弟二人分开;探长为了调查案件,将帆高关押审讯——理性的讲,他们有错吗?没错,每个人似乎都做了最优选择。

《天气之子》中的大人们有没有更好的处事方式呢?——当然有,圭介完全可以在赶走帆高之前好好和他谈一谈,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几个月,都不关心一下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吗?几张万元大钞就把一个16岁的孩子粗暴地赶进暴雨中。

《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大人”和“孩子”不过是一种象征,他们分别代表“理性”和“感性”两种社会关系,就目前东京和日本的状态而言,感性几乎快被理性赶尽杀绝了,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没有情感联结,冷冰冰的人也造就了日本冷冰冰的社会。

《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所以才有了影片中看似任性、冲动的帆高,和理智、稳重的大人。新海诚把“理智”放在了主角的对立面,不是他很“中二”,而是他想借此唤回社会的情感和温暖,以避免日本一直在“理性”的绝路上越行越远,最终无法回头。影片结尾,在帆高因为自己的选择自责时,圭介对他说:“别太自负了,这个世界本来就很疯狂,不是哪一个人能够轻易改变的”。

《天气之子》男主为何想要见女主一面而毁一座城?

谁又能保证牺牲了阳菜之后,第二年夏天东京不会继续连日暴雨?世界从来都不需要被拯救,真正需要被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