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管建剛:8種方式,教你把“表揚”這件事做到極致


特級教師管建剛:8種方式,教你把“表揚”這件事做到極致


表揚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表揚的教育是萬萬不能的。總去看孩子的缺點,本質上,是我們自己心裡裝了太多的不寬容、不欣賞。注重發現孩子的優點,錯事裡也能看到好的一面,引導起來孩子也更樂於接受。

管建剛,蘇州市“雙十佳”青年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1.獎勵性表揚

對學生來講,物質獎勵,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一顆糖果,一個作業本,一張照片,優先閱讀老師帶來的課外書,都會引發同伴的羨慕。

同伴羨慕眼神下的那顆糖,無比甜美;同伴羨慕眼神下讀的那本書,是世間少有的奇書。

吃的、用的、讀的,都可以作為表揚中的獎勵,獎勵“特權”,也可以。只要留心、留意,新的獎勵內容、項目,會不斷冒出來。物質獎勵不是目的,目的是背後的肯定。

2.主題性表揚

做事,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有所側重,逐個擊破。這段時間抓誠信,那段時間抓責任;此段時間抓紀律,彼段時間抓作業……有了階段性主題,表揚也有了專題的配合。

表揚課的PPT 首頁寫:“責任專題表揚1”“責任專題表揚2”“責任專題表揚3”,如此,學生對專題的印象深了,自會朝專題所要的方向走。

3.製造型表揚

一不留神,表揚會集中到班級某幾個人身上。一些同學坐在教室裡,整天給別人鼓掌,整天聽老師表揚別人,表揚越多越氣餒,越不舒服。

所以,要做一張表格,今天表揚了誰,打一個勾,舉手之勞。一個月下來,三個月下來,一看錶,清清楚楚,哪個同學很久沒表揚了,想辦法表揚,想辦法制造表揚的機會。

案例

金俊昊同學借了本《格蘭特船長和他的兒女們》。世界名著,按我們的算法,閱讀量可以乘以2,47萬乘以2,等於94萬字。

我問金俊昊:“你準備幾天讀完?”“我沒想過。”“想一想吧。”“半個月吧。”

“看一看總頁數,按半個月來計算,平均每天要看幾頁?”一算,每天要看40頁。

這一天,金俊昊看滿了40頁;第二天,也看滿了40頁;第三天,已經看到了182頁。

“金俊昊看書有計劃。”我當然不會說,金俊昊是在我啟發下才做計劃的,“一天40頁,半個月看完《格蘭特船長和他的兒女們》。並且,金俊昊超額完成了自己的計劃,到目前為止,平均每天看了60頁。”

我朝金俊昊蹺起了拇指。這個拇指,也蹺給全班同學看。

4.匿名性表揚

開會,同事擔心校長表揚她,一表揚,壓力就來了。有點壓力是好事,壓力過頭了可不好玩。同事怕身邊的人孤立她,一有什麼事兒,好像都該她站出來。

哦,表揚也要匿名啊,只描述那事,不說那主角。主角一聽,哦,誇我呢。我稱之為“匿名性表揚”。

案例

教室裡,多了一盆水仙花。我對那幫迷戀“神探”的男生說:“交給你們一個光榮的任務,查出那人是誰。”三天過去了,我問“神探們”,他們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我知道是誰。那天早上,她第一個到班級,隨後,班裡多了一盆水仙花。每詢問此事,都引發一陣熱議:到底是誰啊?每一次熱議,那同學總是很興奮、很開心。熱議,是最好的表揚。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破案。實際上呢,我早就破案了。”三天後的表揚課,我朝那位同學看了一眼,她的眼神快速地、開心地閃開了。

大家嚷著要我公佈謎底。“那位同學不想讓大家知道,我們就不要去查了。”我朝那位同學看了一眼,“她知道,班上的每位同學都願意這麼做,她只不過先這麼做了。”

講臺上的墨水快用完了,又出現了一瓶;過兩天,講臺上,又出現了一大包餐巾紙。我問大家,有沒有看見誰放的。“看見了,不告訴你。”一位同學調皮地說。

5.逆襲性表揚

常有此類狀況,你指出那同學做得不好、不對的地方,他難為情地低下了頭。這時,一幫同學不懷好意地笑起來,一幫同學同情地朝那同學看,那同學的頭快鑽到桌兜裡了。

不能批評了,轉而表揚,那學生剛要掉入萬丈冰窟,一陣和風將他裹到春天裡。明明要批評,卻得到了表揚;明明有嘲笑,卻得到了尊重。我稱之為“逆襲性表揚”。

案例

語文課上,背、記“練習三”上的成語,背、記後,自己簽名,確認。

“李順婷背得不熟,記得也不牢,何以見得呢?”我拿出李順婷的回家作業本,請前排的同學,讀括號裡的話,“還有點不熟悉,回家再背。”

一個同學小聲嘀咕:“自作自受。”

“對,一般人眼裡,這叫自作自受,而我最看重、最欣賞的,正是李順婷的自作自受。李順婷的自作自受裡,有著可貴的誠實,對自己的高度負責。”這回,輪到大家對李順婷刮目相看了。

我問李順婷:“回家,背了嗎?”李順婷的臉一下子紅了,衝我搖了搖頭。一個不完美的結果,我有點意外,大家也有點意外。

“承認自己沒有背,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這才是真實的李順婷、誠實的李順婷。”我說,“今天回家,你一定會好好背的,是不是?”

她用力地點了點頭。

“大家相信嗎?”“信!”

6.批評性表揚

沒有批評的教育,就像沒有監獄的社會,那是美好的理想,也是難以實現的理想。但我們似乎習慣了批評的相貌:怒氣衝衝,暴風驟雨,聲色俱厲。我們忘了給批評以甜美的形象,如,表揚式批評、批評性表揚。

案例

呂琪帶來了蘋果手機,正給張至遠看,我碰著了:“你的手機?”他點頭。“家長買給你的?”他點頭。

“不要帶來炫耀。”我請他關機,放好,“學生要炫的是什麼,你懂的。”

第二天,我問呂琪,手機有沒有放好。他說放家裡了,不帶來了。

我表揚了呂琪,聽得進老師的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錯能糾正。這樣的表揚,呂琪不會太開心,藏著批評的表揚,誰聽不懂呢。

也不只為了呂琪。我借表揚呂琪引發:“人活著,總要能夠有一些地方炫自己。一個生意人,他炫自己掙了多少錢,應該。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炫有多少錢,比如老師,應該炫的,不是掙了多少錢,老師到了教室,就說昨天我做家教,掙了多少錢,噁心不?”

“嗯。”一同學大聲應著。

“作為學生,我們不是去炫,我有蘋果手機、蘋果電腦;也不是炫,我的衣服名牌,我的書包名牌,我的手錶名牌。你炫的,不是你的驕傲,而是你家長的驕傲。”

作為學生應該“炫”什麼?我給大家看王曄、宋溢鴻的作業,不會做的題目,他們老老實實地寫了“上網查”,他們把顧穎穎的學習方法,學到手了:“作為學生,這,值得炫——我又學到了一個好習慣、好方法。”

趙逢琛要練字本,要寫字升級:“作為學生,這,值得炫,炫出自己向上的力量、上進的行動。”

一個學生該炫什麼。這個早上,由表揚呂琪引出的話題。

7.彌補性表揚

老師左手扔出了批評、懲罰,右手的表揚要緊隨其後,我稱之為“彌補性表揚”。

學生努力了,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這個時候,也要彌補性表揚。老師不是神,也會冤枉學生,用表揚來彌補自己的失誤,能有效彌補師生間失和的感情。

案例

師生問好,大家站得很有精神,潘維奕歪著腦袋,斜著身子。我提示了兩遍,潘維奕還想著他的心事兒,叫不醒。

我掏出手機,拍下他的姿勢,他也沒發覺。看著那照片,大家鬨笑起來。潘維奕不好受了。我不說話,讓“不好受”再呆一會兒。

“下一張照片,我很欣賞,照片中是誰呢?”依然是潘維奕,他正專心地複習著數學。第一節課,數學單元測試。

我常給學生講:做事,要分得清什麼是“重要的事”,什麼是“次要的事”。一會兒要數學考試,那就要把課外書放一邊,閱讀課外書,重要而不緊急,緊急的事先做。

“看照片,我知道了,潘維奕分得清什麼是‘緊急的事’。”潘維奕繃緊的臉,有了笑意。

批評了學生,理智上,學生知道老師為他好;情感上,不一定能接受。找個地方誇一下,情感上的抵制,消解了大半。

8.滯後性表揚

一般地,及時表揚能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好的做法。不一般呢,表揚也要滯後。

事情弄清楚、想明白需要時間,而不一時衝動,這個時候,表揚要滯後;幾個表揚的事湊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洪流,從而更有衝擊力,表揚要在等待中滯後;幫助學生設定奮鬥目標,完成目標後給予獎勵,讓目標本身來管理學生,這種情況,表揚也要忍住,忍到目標達成的那一天。

案例

張奕晗的作文,寫對媽媽的不滿、生氣、憤怒,很有力量,錄用。過了一天,她說,不想發表了,媽媽看了《週報》會傷心的。

徐子怡的作文錄用了,她的心情很沉重。那作文,批評朋友的:發吧,會傷害友誼。不發吧,到手的“作文·舉人”,沒了。

徐子怡問我該怎麼辦?我答:你自己拿主意,友誼和舉人,哪個重要。

她回:友誼重要。失去了積分,我還可以掙,友誼沒了,或許再也回不來了。管老師,我決定不發作文了。

張奕晗和徐子怡兩個故事,我放一起肯定:“寫作文要有情感,要有情緒。然而寫出來後,如果傷害了世上美好的東西,比如,傷害了友情、親情,怎麼辦?她倆的選擇是正確的。”

一些事件,單個出現,不具有衝擊力。出現了一個事件,等一下,幾個相同事件出現了,再誇,就有了衝擊力,能產生更好的效能。

我要求學生“當日作業,當日完成”,沒有當日完成的,要扣一個作業分,扣到單元考試的成績裡。也有加分,加分也直接加到單元考試裡。

幾年前,學生沒有“當日作業,當日完成”,我這樣發短信告知:

  • ×××同學,你的默寫作業,再次沒有完成,要扣作業分1分,遺憾。----管老師

開設了“表揚課”,我的短信變了,柔和了:

  • ×××同學,你的默寫作業沒有交來,很遺憾,今天你沒有做到“當日作業,當日完成”,期待明天有一個全新的你。----管老師提醒

現在,我常這樣提醒沒有“當日作業,當日完成”的同學:

  • 親愛的××同學,據我的統計,你的默寫作業本暫時沒有交來。請你查看一下書包,是否在自己那裡。也可能我統計錯了,敬請原諒,也請回復。----管老師友情提示

我這個人,冷峻多於熱情,挑刺多於欣賞,批判多於讚美,這不是個好的思維方式。

開設“表揚課”,也是以表揚學生,來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透過以上短信,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來源 | 星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