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明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受聘韶州任教,在韶州首次接觸傳教士郭居靜。

在郭居靜那兒,他第一次見到一幅世界地圖,知道在中國之外竟有那麼大的一個世界,又第一次聽說地球是圓的,有個叫麥哲倫的西洋人乘船繞地球環行了一週,還第一次聽說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製造了天文望遠鏡,能清楚地觀測天上星體的運行。

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是聞所未聞之事。從此,他又開始接觸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學。

徐光啟又結識了著名傳教士利瑪竇,共同譯著《幾何原本》的中譯本前六卷, 他確定了研究圖形的這一學科中文名稱為“幾何”。

並確定了我們現在仍在用的,如點、線、直線、平行線、角、三角形和四邊形等術語的中文譯名。

徐光啟預言幾何學:“……而習者蓋寡,竊意百年之後,必人人習之。”

通過與利瑪竇等人的密切交流,先後著譯《農政全書》《幾何原本》《泰西水法》。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利瑪竇與徐光啟

結合西洋科技欲力挽狂瀾

徐光啟更認識到西洋軍事的長處,認為“可以克敵制勝者,獨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

時任禮部尚書的徐光啟與其弟子登萊巡撫孫元化積極主張以西式的軍事理論來改造明朝的軍事防禦體系。

明廷先後四次向澳門葡萄牙商人購炮四十餘門。其中11門紅夷大炮中的被轉運到遼東,在寧遠大捷、錦州大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孫元化與葡萄牙人,利用外國工藝,加工鑄造紅夷大炮400多門。

但卻在1631年八月,登萊巡撫孫元化急令孔有德率軍趕赴遼東前線時,卻出了亂子。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紅夷大炮

歷史發生了拐點

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部隊給養不足,發動“吳橋兵變”。孫元化所帶的葡萄牙工匠27人死傷,孫元化不降反被崇禎冤殺處以大辟。明朝火器部隊遂成瓦解之勢。

1633年,孔有德等明軍火炮部隊降後金。有一個人如獲至寶,喜出望外。此人就是著名的皇太極。

聽聞此訊的皇太極率百官一直出郊外十里,迎接孔有德部,讓孔有德、耿精忠等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而在同年秋,已隱退松江府的徐光啟,此時憂憤病逝。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皇太極稱帝聖旨

清朝是個好學生

1635年皇太極登基皇帝,稱清朝。開始了奠定大清王朝基業的變革。

此時,努爾哈赤之孫揚威大將軍嶽託提議“一品漢人來歸,即許以一品滿官之女。二品漢人來歸,即許二品滿官之女。”嶽託自己率先與額駙漢官佟養性結成姻親。

看到這裡,有時不得不嘆當時的滿人真是有很多有眼光的人。

皇太極甚表贊成,對於努爾哈赤時期歸來的漢人不再編入為奴,而是採取了漢八旗制度,清朝由此開始全面學習中原文化。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八旗

首先開始滿漢和解政策,組建了滿蒙漢三個八旗,這就是滿清入主中原的核心力量。

其中漢八旗主要負責火炮、火銃、步兵及工程、水師等兵種。這就將歸降的明王朝最得力的火炮部隊孔有德、耿仲明部納入了漢軍系列,平等對待。

同時,也使得滿清具備了多兵種、冷熱兵器作戰的能力。

而且滿蒙漢八旗制,即是一種民族融合,又充分維持了原有八旗制競爭力。實屬一種開創性的制度。

使清朝形成了入主中原的軍事優勢。

其次,皇太極鼓勵境內滿漢人等屯田自耕。

八旗子弟無論滿漢均需耕種屯田,獎勵耕織,並適當繳納賦稅。入關之前,滿清能夠具有良好的戰略物資儲備和較好的經濟能力。

其三,全面學習明朝的政治制度

,清王朝也建立起中原的六部尚書制、科舉制度、監察制、禮制等一系列制度,重用漢人如范文程、洪承疇等。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經筵日講

其四,皇太極同時規定八旗子弟必須讀書。

皇太極強調文教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規定從1632年起,凡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歲以上,俱令讀書。皇太極還找專人翻譯眾多漢文典籍。

同時,皇太極要求諸皇子貝勒必須經筵講席,就相當於現在的上歷史課,加強探討與學術交流,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下來,到康熙時成為日講制度。

至此,清皇室及八旗的文化水平至入關前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

經過皇太極等人的一系列拿來主義的學習與汲取,應該說清王朝的學習期表現是良好的。

定鼎中原,繼續開創

1644年入關,具備了雄厚基礎的清王朝迅速定都北京。

入關之後,繼之而來的多爾袞和順治,仍然繼續了皇太極的思想,採取了尊重明朝知識分子的政策。

多爾袞進京時下令“官歸其官,民歸其民”,和平接收明朝歸降的官員,迅即穩定局勢。

第二年就開科舉考試,選賢任能。並且吸取歷代教訓,輕徭薄賦,免除雜役。

從此勢頭來看,王朝更迭就在所難免!

所以,滿清迅速穩定北方局勢,一年之內即平定江南大部。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多爾袞畫像

繼續的學習與變革

入主中原之後,歷代皇帝都以教育為第一位,可以說清朝入關的十一位皇帝,個個都是飽讀詩書(同治帝稍差)。象雍正繼位時已四十多歲,讀書都讀到博士後了,才終於等到登基之時。

清初年間對於明朝的制度並沒有只是一味的繼承,而是做了開放海禁,廢除宦官干政等改革。

最典型的就是康熙,康熙甚至被稱之為學貫中西之士,他對於西學的痴迷程度甚至不亞於徐光啟。他精通數學、天文、生物,曾經解剖過一隻熊。在疏峻水利工程時,他甚至算出水的流量與流速,讓手下的官員幾乎目瞪口呆。

康熙還規定,無論多繁忙,經筵講席必須日日開展。

之後,清朝的皇帝們,每天不辭辛勞的忙完政務,還要與大學士們進行經筵日講,暢談歷代治亂興衰之理。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湯若望與順治帝

其中清朝還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

康熙頒佈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而雍正更是進行了“攤丁入畝”的改革。使得老百姓對於土地的人生依附關係大大降低,加快了工商業發展,人口也得以迅猛增加。

清王朝在一群雄才大略之主的繼往開來中,走向了中國古代傳統政治的最高峰。

1780年,乾隆很得意的宣稱自己解決了威脅歷代以來的所有隱患,比如強藩、權臣、外戚、後宮、太監、奸佞。(“且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彷彿者”)

客觀的說,乾隆的得意是有這個資格的。中國曆代王朝無論從政治、財政、疆土等方面而言,清朝的確是一個顛峰時期。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湯若望在清朝

然而,學習是有辯證的。

作為清王朝而言,它可能想象不到一個問題,中原文明從明朝起正處在一個轉型僵化期。

程朱理學在明朝成為統治哲學之後,清朝也照搬性的把他完整繼承並強化下來。

但問題是,程朱理學在明朝雖然是統治哲學,但由於明朝皇帝也並沒有認真的執行下來,以至於徐光啟、孫元化等高級官員與洋人打交道時,甚至信奉基督教,皇帝也不管。

但到了清代,由於皇帝們的較真態度,就一板一眼的把理學這一套完整繼承下來。連著八股取士的制度一股腦的學習了。

卻沒有想到程朱理學卻是對一直以來倡導開放、實用主義的中華文明的一種偏離。程朱理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最讓人詬病的是機械教條主義談聖人教誨。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康熙劇照

最可笑的是,宋代程頤與蘇軾的故事就很明顯。

一天,司馬光死了,那一天恰好也有一場慶典活動,百官不得不先參加慶典,然後再相約一起去弔唁司馬光。

就在大家準備出發時,突然間程頤板著臉跳了出來,說不能這樣做。眾人問為什麼,程頤找出古書來,一板一眼地說:“這是孔夫子的規矩”,他如果當天哭過(有悲傷的事情),就不再唱歌(參加喜事)了。

聽完程頤的話,有的人說:孔夫子當天哭過就不唱歌,可是我們是先唱歌,再去哭,和孔夫子的情況反過來,又有什麼關係呢。

蘇軾就更活躍了,他說:這種破禮儀一定是當初叔孫通那個死鬼定的!孔子是通人情的,怎麼會定這種亂七八糟的規矩!

程朱理學貫穿整個社會

在唐宋時期,知識分子並沒有把聖人作教條式的處理,且程朱理學只是眾多學問中的一種。

可是到了清朝時,皇帝們有板有眼的把程朱理學貫穿整個社會制度與倫理。以至於八股考試規定,考生必須“代聖人立言”,不許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樣就無異於培養一大批一堆廢物書生。

時人譏諷道:“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弟。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字,漢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在程朱理學的基礎上,清王朝又繼承了明朝華夏中心論,孔孟儒家經過程朱理學的唯一解說,清王朝以外族入主中原之自卑心,華夷之辨更加嚴格,推理而下,所有夷狄的都不如中華的。

這種內不能進學,外不能參學,其結果就難怪龔自珍嘆“九洲風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衰”

這樣的統治哲學,使得康熙明知道西方科學有眾多可取之處,但就是擔心與臣子們交流,不敢有違程朱理學的壟斷地位。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 小斯當東見乾隆

清王朝的傲慢與偏見

到了乾隆時期則更甚,1793年,乾隆在會見馬嘎爾尼使團時,一味要求對方下跪。對其送來的武器、大炮、望遠鏡及工業產品全部熟視無睹,一樣不動的放在了圓明園。

臨走時,還以皇帝名義給英女王下了一道聖旨,

“……中華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好歹還見過使團一面。可到了嘉慶帝之時,阿美士德使團的來訪都不願意接見了。

清王朝完全失去了創業時期的精心求教與大膽創新。

當初皇太極迎出十里開外以求賢的虛心與誠意,早已被此時的傲慢與偏見所代替。

擋不住的王朝夕陽!

無論是咸豐、同治、光緒朝,皇帝們仍在堅持與唐鑑、倭仁、翁同龢等大儒經筵日講。整日裡四書五經,氣理之說,看起來,哪一個不是飽學之士,滿腹經綸?

到了1868年,恭親王弈訴在成立京師同文館開數學天文課時,與倭仁的激辯其實更似蘇軾與程頤的爭論。

恭親王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

企圖說服保守派,而倭仁卻上升到以夷變夏的高度,居然說出“以忠信為甲冑,以禮儀為甘弩”的笑話。一味以死板的聖人之言而行事,卻不記得這時八里橋之戰,京師淪陷才過去8年!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恭親王照片

李鴻章是個難得的明白人,為了一個建設鐵路,滿朝士大夫因為姓“華”還是姓“夷”的事居然糾結近二十年。

為了建一個電報線,又有人說會壞了地氣,攝了人心,洋人的東西怎麼能拿過來用呢。

為了說明日本的海軍實力,戶部尚書翁同龡是笑而不語。

當初的那本《幾何原本》到了二百年後,1868年才由中國數學家李善長完成後九章的譯著,並請當時的經世重臣曾國藩作序,還沒有應驗徐光啟所說的“百年之後,必人人習之”的預言。此時的清朝已經到了曾國藩“日夜望死”之地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時,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已興起,甲午戰爭腳步來臨。

一個滿腹經綸的王朝背影——好學生落伍的密碼

大東溝海戰

一個步履蹣跚的王朝背影

當初入主中原之時,大刀闊斧的改革八旗、學習火器、開放通商、廢除明朝的藩王制度與宦官制的創新王朝,已然成為暮氣沉沉、教條主義的大清。

“看盡上下五千年,不知縱橫九萬里!”此時,清王朝這個曾經的好學生,已無法主動的“求智識於世界”。

二百多年時光,曾經縱橫天下的天之驕子,卻給時代留下一個步履蹣跚的末日背影。

相關閱讀:

《重說中國近代史》張鳴.

《中國劍橋晚清史》

《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

《社會轉型與信仰轉向》 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