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咖出门诊(5):在华西遇到呼吸界泰斗陈文彬


跟着大咖出门诊(5):在华西遇到呼吸界泰斗陈文彬


推荐语

每一个从医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医学大家。在从一个菜鸟医生到业界专家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经历,那就是跟着老师出门诊。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老师传授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学生也会汲取不同的营养。《呼吸界》已推出系列报道,和您分享数位医生与恩师一起出门诊、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别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深刻影响。也许这里的某一个故事、案例或情节会深深的触动你,并且让你对职业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


2015年的夏天,我来到成都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活。于我而言,虽然现在回想起当初的选择倍感骄傲和幸运,但当初选择呼吸内科确是机缘巧合的一件事情。因此,虽然在大学毕业那个暑假恶补了许多专科的临床知识和研究进展,但仍是抱着满心的期待和一丝迷惘来到了华西报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呼吸内科研究生。

作为一名学术型研究生,不像专业型同学那样有规范化培训可以大量接触临床,所以,

如何才能让我们「去临床中实践,避免闭门造车」成了一个令人为难的问题。幸而医院考虑到这一点,安排我们跟随自己学科的专科门诊进行学习,所以非常幸运的,我能够得以跟随陈文彬老师的门诊进行学习。

他永远是和气地听着患者的诉说

第一次按照医院的安排来到陈老师的诊室门口,我的内心是非常紧张和忐忑的。对陈老师这位呼吸学界的泰斗,我也只是从别人口中和网上了解到一鳞半爪。当天为了避免迟到,我特意提早了十几分钟来到诊断室,但当我推门进去的时候,发现陈老师已经坐在那里了。还未等我说话,陈老师就一脸慈祥的招呼我:「新来的同学吧,快进来快进来。」待到患者开始陆续到来,由于我是第一次上门诊,对医嘱系统的使用和门诊病历的书写都不大熟悉。陈老师特意放慢了看诊的速度,并且耐心地讲解疾病诊治的要点,还安慰我说:「不着急,不熟悉我们就慢慢看。」陈老师的耐心和平易近人让我的紧张感顿时缓解了许多,自从那以后,我便随师兄师姐一起亲切地称呼陈老师为:陈爷爷。

在跟随陈老师门诊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从未见过陈老师对谁发火。他永远是和气地听着患者的诉说、耐心地教导学生专业知识,包括对门诊的工作人员,包括清洁工人,也永远是礼貌有加;甚至于有时遇到一些无礼的患者,都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儒雅谦逊的风度。在我眼里,陈老师就好像成都这座城市一样,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无论这个病看起来多么简单,都要按照教科书式的流程进行问诊和查体

自我第一次跟陈老师门诊我就发现了不同。在过去实习时,我也曾跟过一些带教老师的门诊,印象中大多老师在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后便在心里有了一个大致的诊断,然后接下来的问诊或查体往往就开始以这个诊断为中心进行。但陈老师不是这样,无论这个病看起来多么简单,他也都是按照教科书式的流程进行问诊和查体,事无巨细从不遗漏。

跟着大咖出门诊(5):在华西遇到呼吸界泰斗陈文彬

陈老师经常说:我们不仅要好好掌握呼吸内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不能忘了其他大内科的基本知识。并且呼吸内科病种繁多病因复杂,而症状却往往类似,不能全凭个人经验判断,要仔细认真地体格检查从中去发现病因的蛛丝马迹。

刚开始跟门诊的时候我还不大理解,因为陈老师这种详细的问诊和查体态度,有时上午的门诊一直看到下午的医生来上班了都还没看完。直到有一次接诊一位患者,该患者由于间断发热咳嗽一月余已经在别的医院就诊过,行CT检查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影,口服头孢呋辛加左氧氟沙星一周未见明显好转。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肺炎抗感染强度不足,升级抗生素再使用一段时间应该就好了。但陈老师仍旧是详细的问诊查体,还特别详细的询问了患者的吸烟史,之后又耐心的劝说患者再进行一次高分辨CT检查。过几天,患者做完CT再来复查的时候陈老师对着电脑阅片良久,然后颇为笃定的对患者说你这个不是普通的肺部感染,很像是一种罕见病,需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才能最后确诊。最后经过BALF细胞学检查,患者CD1α阳性细胞比例增高,诊断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在跟随陈老师上门诊的日子里,我陆续见到了许多类似这样并不典型甚至极易误诊的患者,但陈老师都可以从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病史或体征中找到蛛丝马迹从而不被误导,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的名医风范。

八十多岁的古稀老人,却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在跟随陈老师门诊的近三年时间里,每一天对我这样的菜鸟来说都是难得的教学查房和学术讲座。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女性前来就诊,主诉是咳嗽咳痰1年余,以白色粘痰为主。该女性患者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未能明确诊断。陈老师对其CT片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了仔细查阅,并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之后决定要对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特殊染色。果然该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PAS染色为阳性,结合其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最后诊断为肺泡蛋白沉积症。

还有一次接诊一位外院过来的肺结核患者,患者痰涂阳性在外院确诊肺结核,但经过积极的抗结核治疗一段时间却一直未见好转。陈老师也是建议患者复查高分辨ct,然后一个层面一个层面的仔细阅片,看到一半陈老师非常激动的把我叫过去,指着电脑屏幕问我:「小金你看,这是什么?」我看着屏幕上的影像不解的问:「这不是结核沿支气管播散的簇状结节样改变吗?」。陈老师说不全对,

这是结核结节没有错,但这里的结节周围可以看到光晕一样的「晕征」,所以这个病人很可能是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所以单纯的抗结核治疗效果才会不好。果然,联合抗真菌治疗之后,患者很快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事实上,不管是遇到怎样的病人,包括那些我都从未听过的罕见病例,从疾病的背景到发病机理、流行病学、新版指南中的诊治流程乃至于该领域的前沿进展,陈老师都能如数家珍的信手拈来。临床扎实经验丰富的老师我也曾遇见很多,但真的很难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态度,能让一个已经八十多岁的古稀老人,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也正是这种学习态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践行和效仿。

跟着大咖出门诊(5):在华西遇到呼吸界泰斗陈文彬

回想起我的研究生三年,虽然有过困难和迷茫,但我始终觉得我是幸运的,跟随陈老师出诊的日子中,我记住的不仅是香甜的粽子、笔记本、听诊器这些温馨的节日礼物,更有对我临床思维形成和谨慎细致习惯的养成。陈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只是专科思路,而是整体思维。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遇到一名病人时,如何有条不紊检查,诊断及治疗;让我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如何更有效率的学习,还有闲暇时陈老师慈祥的话语。

跟着大咖出门诊(5):在华西遇到呼吸界泰斗陈文彬

金晶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内科学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7年免试就读本校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李为民教授,跟随陈文彬教授及李为民教授门诊学习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