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孫悟空的本來面目?

鈍刀直入


眾所周知孫悟空是一隻石猴,也就是如來佛祖所說的四猴之一的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

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如來佛祖面對氣勢洶洶的大聖說了一番話。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從這句話中可知,如來佛祖是知曉孫悟空本來面目的,勸說猴哥皈依佛家,否則就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那麼到底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這需要我們撥開層層表象去尋找到其最原始的本質。

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而出的。

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這個石猴是仙胞化作石卵而成,可見這個仙胞是探尋孫悟空本來面目的關鍵。

在孫悟空打到通明殿裡,靈霄殿外時,被佐使王靈官攔住,二人棒來鞭往戰到一處,正難分難解之時,又來了三十六員雷將把孫悟空圍在中間。面對強敵,孫悟空現出了本來面目。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原來孫悟空的本來面目就是摩尼珠,圓坨坨、光灼灼,能善也能惡,善時能成佛,惡處能成魔。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摩尼珠和目前大熱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裡面的混元珠很相似,善的化作靈珠轉世為敖丙,惡的化為魔丸轉世為哪吒。而這摩尼珠善的為孫悟空,惡的為六耳獼猴,其實本為一體。


這仙石中的仙胞就是這摩尼珠,那麼摩尼珠又是什麼呢?摩尼珠是佛家至寶,乃佛之舍利變化而成,以益眾生。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其實還有過去七佛,也叫原始七佛,即毗婆尸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懼留孫佛、俱那含牟尼佛、迦葉佛、燃燈佛。這摩尼珠應該是除燃燈佛之外其餘六佛之中某一佛的舍利所化。

如來佛祖知道孫悟空是摩尼珠,原本就是佛家之人,需要指引他重新迴歸佛門。

在孫悟空的成長過程中,如來佛祖暗中對他是給予了支持和保護的。孫悟空的授業恩師菩提祖師便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須菩提尊者。而且在大鬧天宮初期時,如來佛祖便派出觀音菩薩和惠岸行者探聽孫悟空的消息。

菩薩聞言,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宮,到花果山打探軍情如何。如遇相敵,可就相助一功,務必的實回話。”

表面上惠岸行者是幫助天庭,實則是在幫助孫悟空,只戰了五六十回合就走了,這是惠岸行者和觀音菩薩在演戲。

另外天庭裡有些人辦的事情也很蹊蹺,那就是在兩次捉拿孫悟空時,最積極的託塔李天王和哪吒。

班部中閃上託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道:“萬歲,微臣不才,請旨降此妖怪。”


在第一次捉拿猴王過程中,哪吒和孫悟空雖然打得熱鬧,卻沒有傷猴哥一根毫毛,草草就收兵了。在第二次中,天兵天將把七十二洞妖王、獨角鬼王等盡數捉了,卻連一隻猴精都沒有捉住。

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狢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

連孫悟空自己都說“況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狢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這不很奇怪嗎,一隻猴子都沒捉到,那天兵天將豈不是太辣雞了,太無能了吧。

而與之相對比的是二郎顯聖真君,不僅捉住了孫悟空,而且把花果上的群猴燒殺大半。

這說明託塔李天王和哪吒在這件事上是有貓膩的,是在敷衍玉皇大帝。

說到這裡,我們看一下託塔李天王的塔是怎麼得來得?

在哪吒闖禍打死蛟龍後,被迫割肉還母、剔骨還父,是如來佛祖用碧藕、荷葉將哪吒復生,哪吒便以佛為父。又因哪吒找李天王復仇,李天王無奈找到如來佛祖,如來以和為貴,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壓制住了哪吒,父子和解。

原來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與佛家的淵源如此的深厚。因此,說父子二人受如來佛祖之委託,暗中保護孫悟空不是不可能。

而作為歷經一千七百五十劫的玉皇大帝其實對此是有所察覺的。

卻說玉帝拆開表章,見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


正是因為覺察到孫悟空與佛家關係不尋常,玉皇大帝后來便沒有動用天庭中更厲害的角色,而是順水推舟請如來佛祖親自來拿孫悟空。


而如來佛祖因為曉得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所以並未要其性命,只是把他壓在五行山下,並將他列入取經隊伍中。後孫悟空打死由摩尼珠之惡所化之六耳獼猴,二心歸一,保護唐僧最終抵達靈山,成就鬥戰勝佛,完成迴歸佛家之旅。



各位條友,我是陳家,如您喜歡,加個關注唄。


陳家


每個看著《西遊記》長大的人,都喜歡孫悟空。

他會七十二變,金光閃閃的金箍棒所向披靡;

他一個筋斗雲就能翻出十萬八千里,上天入海,無所不能;

他超脫六道眾生之外,在花果山逍遙自在,眾猴擁戴,一呼百應。

他每次出場打怪是那麼地暢快淋漓。鏗鏗鏘鏘,殺得妖怪魂飛魄散,神也發抖鬼也哆嗦。

他上鬧天宮砸了蟠桃會,下闖地府修改生死簿,他戰天鬥地,打破一切束縛,挑戰一切權威,鬥盡天下不平。

他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超級英雄。

但是他並不是天生就是超級英雄。作為一個天生地養的小石猴,早在取經之前,悟空就已經歷經千難萬險了。

月濺星河,長路漫漫。風煙殘盡,獨影闌珊。

他一路翻山越嶺,渡海過江,隻身闖蕩人間,無畏大海的波濤洶湧,也不懼世間的冷眼嘲諷,只為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

他敢為天下先,敢於打破一切常規,做第一個齊天大聖。

十萬雷霆轟動乾坤不能將他禁錮,百萬天兵縱橫捭闔也休想讓他屈服。

我們喜歡孫悟空,喜歡的是他的勇敢。他給了我們一個無畏的信仰。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孫悟空。每個人都在孫悟空身上,看到曾經或者現在的自己。

我們都曾意氣風發,懷揣夢想,一心想著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十幾歲時,我們來到大城市漂泊,從此告別家鄉的一切。前路困難坎坷,我們就是那個剛剛涉世的小毛猴。

既然回頭無岸,那就像悟空一樣,一往無前。

大聖敢於齊天,輕狂不枉少年。我要這山斷不了來路,我要這水擋不了歸途,我要天地都為我讓步。

即使後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收起了少年氣,變得中規中矩。但每個人心中,都還保留著那個勇敢的悟空夢。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我們沒有被打倒,不會輕易妥協,靠的就是這份勇敢熱血。

這一份人生豪邁,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粥左羅頻道


秋褲大叔紅紅的顏色酒精氣息噴出什麼剛學會寬容就老了,養生達到練額頭肌肉的境界,居然十分清晰寬容心態,內心道魔氣此生彼消,起伏不平,內心尚未平復,感應到外面,有人對我好,有人對我不好,都是自己修心未純,修心純粹了,那麼外界的對我好的道與對我不好的魔,我都靜靜的學會寬容。那麼我悟出寬容,也能悟出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是華嚴經獅子章中的悟空文字,明緣起第一,謂金無自性,隨工巧匠緣,起但是緣,故名緣起,所以悟空能從石頭中蹦出,比石頭還硬,說明孫悟空的骨骼是金屬氣息。鐵器才能打爛石頭。而孫悟空模樣必然鬼斧神工雕塑而成,所以就有孫悟空橫空出世,與西遊有緣。悟空本來面目在道德經的描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不欲堅硬如石頭,所以孫悟空就是一,孫悟空不希望自己是塊石頭,所以孫悟空天地孕化的靈性是一,一是什麼呢。追述大禹治海,三過門而不回家,心濟天下,但還是想自己孩子,所以在一件鐵器上雕刻孩子形象,應該原古人還像猴子,所以雕出孫悟空的像,鐵沫落在土地裡,滄海桑田後就成為猴子像被包容在岩石裡,日精月華,岩石崩裂裡孫悟空就出世了。出世時,海里的如意金箍棒翻起濤天巨浪,大海不穩,說明金箍棒和孫悟空形影不離,彼此間互相包容,金箍棒和孫悟空可大可小,說明孫悟空本來是神得一以靈裡的一就是一根金箍棒,說明孫悟空本來面目就是金箍棒裡大禹刻的孫悟空。如來佛鎮壓孫悟空於五指山下,沒有收走金箍棒,那是孫悟空本來面目就是一根聚精會神的金箍棒。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不知道,考慮到明朝《西遊記》是從元朝《西遊記》雜劇等等擴充而來的,而元朝《西遊記》的孫悟空原型是佛教《佛說大力王菩薩經》裡那個穿著虎皮裙、拿著鐵棒的猴子大力王菩薩,那麼明朝《西遊記》可能是說,雖然孫悟空肉身是天地誕生的,但是靈智卻是佛教大力王菩薩投胎的,你本來就是佛教的菩薩,如果不皈依,就可惜了你前世的修行。

明朝《二郎寶卷》,元朝《西遊記》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二郎神斬健蛟》《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三教搜神源流》,還有宋朝《三藏取經詩話》《三藏取經圖冊》等等,都是明朝《西遊記》的原型。

你知道為什麼明朝西遊記在車遲國那一難,所有和尚都念大力王菩薩的名號嗎?因為在元朝版西遊記裡,孫悟空就是十大弟子之須菩提的徒弟大力王菩薩。豬八戒是佛教二十諸天裡摩利支天麾下的御豬將軍,沙僧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天王麾下的深沙神將。這幾個人在佛教的諸多經書裡都是提到過的。


觸手皇帝


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應該是儒家的董仲舒。

大鬧天宮的董仲舒,將玉皇大帝驅趕下天庭,其實就是將道家從儒教信仰中心拉下神壇,走入民間,道家作為得力干將只有在民間另組道教。

天庭的組織模式,其實類似於秦始皇和道家分支法家主張的國家管理模式,就是道家莊子主張的“君無為,而臣有為”思想,名義上的領袖是儒教教主,由玉皇大帝去做,輔佐者則是道教教主,由太上老君當權。

而如來佛祖壓倒孫悟空的,則是“五指山”,或者說“五行山”,中國有封建王朝“五德始終”的說法,所以壓倒孫悟空的,實際上是封建皇權。

所以孫悟空的“大鬧天宮”,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是屈服於皇權的,漢武帝是“罷黜百家”的,不過卻是“獨用儒術”而不是“獨尊儒術”,孫悟空為什麼要“悟空”?因為“大鬧(儒教)天宮”的結果卻是以儒家的完全臣服,宗教完全服務於皇權為結果的,本來看著道家推崇“君權神授”羨慕不已,結果自己努力當上儒教教主,卻是“神權君授”成為被領導者,產生萬事成空,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感觸。


河東來


歷代人人皆屬此——孫悟空的本來面目

孫悟空是《西遊記》的主角,唐僧也是《西遊記》的主角。在《打破盤中暗謎——尋找菩提老祖》篇時講到,唐僧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那麼孫悟空處於什麼地位呢?孫悟空是書膽。這是過去公案題小說的慣用叫法,比如,《包公案》中的南俠展昭,《施公案》中的金鏢黃天霸。無疑。孫悟空才是這部小說最出彩的角色,但他不是主人公。探尋了菩提老祖的前世今生,那麼孫悟空又是誰呢?什麼是孫悟空的本來面目呢?是靈明石猴還是其他?

在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中: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孫悟空是個猴子成精,猴子是他的本來面目,應該說得通。在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中有這段對話:

菩薩道:“敢問是那四猴?”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孫悟空是石猴,並且識天時知地利,雖然沒有移星換斗的描寫,不會移星換斗是因為他當初照多里撈摸,沒有學習天罡變化。這些,也基本符合靈明石猴的描述。接下來再看:

如來笑雲:“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

你看,孫悟空打死了六耳獼猴,如來便不忍,道聲:“善哉!善哉!可以推論,當初,對孫悟空,也應該是這個態度。

如此來看,孫悟空的本來面目就是靈明石猴無疑。

如果真是這樣,上面的話都是廢話,不用說,大家也誰都知道,孫悟空是猴精,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是一個石猴。

我們就是要學會在無疑處起疑。疑點在這裡,看原文: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對六耳獼猴用了一個“本相”,而不是“本來面目”。兩者有區別嗎?當然有。否則,就不用兩個詞來描述了。

你看其他地方講到孫悟空時,都是用的本相兩字。

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悟空才學會變化時的情況:

悟空聞說,抖搜精神,賣弄手段道:“眾師兄請出個題目。要我變化甚麼?”大眾道:“就變棵松樹罷。”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棵松樹。真個是:

鬱郁含煙貫四時,凌雲直上秀貞姿。全無一點妖猴像,盡是經霜耐雪枝。

大眾見了,鼓掌呀呀大笑。都道:“好猴兒!好猴兒!”不覺的嚷鬧,驚動了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譁?”大眾聞呼,慌忙檢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現了本相。

再看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中也是這樣說:

那猴子拿將過來,那裡有甚麼疼處,特故意摸了一摸,一指頭彈將去。那妖慌了,劈手來搶,你思量,那猴子好不溜撒,把那寶貝一口吸在肚裡。那妖魔攥著拳頭就打,被行者一手隔住,把臉抹了一抹,現出本相。

例子不用再多舉,總之都是本相,偶爾也有原身,原形的叫法,這三個詞義的差距不大。這些叫法和本來面目不一樣嗎?按下面的這段來推,應該是不一樣的。

在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中:

爾時菩薩乃以廣大慈悲,無邊法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作凌虛仙子:鶴氅仙風颯,飄颻欲步虛。蒼顏松柏老,秀色古今無。去去還無住,如如自有殊。總來歸一法,只是隔邪軀。

行者看道:“妙啊!妙啊!還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菩薩笑道:“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行者心下頓悟,

“若論本來,皆屬無有”。對觀音菩薩來講,菩薩、妖精,都是自己一念幻化出來的形象,本來就無所謂妖精還是菩薩,而是什麼都沒有,不能起分別心。這是佛法中非常高的境界,所以孫悟空才心下頓悟。

這裡的“本來”,就是“本來無一物”的“本來”,是佛或大菩薩的本來面目。

這樣說,不是獨樹一幟來譁眾取寵。它有下面的文字來印證: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有幾段精彩的詩文:

好猴精!有詩為證。詩曰:

  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爐中久煉非鉛汞,物外長生是本仙。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又詩:

  一點靈光徹太虛,那條拄杖亦如之:或長或短隨人用,橫豎橫排任卷舒。

  又詩:

  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豈知音?

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拴牢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些詩都是讚揚孫悟空的,可以說,這幾句詩已經把孫悟空的一生都做了總結,如同《紅樓夢》裡的判詞。對判詞的研究,是要花些力氣的。這裡暫且跳過,再往下看:

他即搖身一變,變做三頭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變作三條;六隻手使開三條棒,好便似紡車兒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裡飛舞。眾雷神莫能相近。真個是: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看見孫悟空的本來面目了沒?看這裡,摩尼珠。對,孫悟空的本來面目就是“光明一顆摩尼珠”。有人說了,這不是個比喻嘛。你要是當作比喻,就以辭害意了。這裡很清楚的告訴大家,他就是一顆摩尼珠,“真個是”可不是“好比是”。千萬不要對這樣重要的問題視而不見,你看玉帝大天尊,一看孫悟空露出了本來面目,就明白了,孫悟空他是西方佛界的一顆摩尼珠幻化的石猴啊。各人的孩子各人抱,不願同佛界起衝突,故而他才讓手下去西方請佛老。只是下面辦事兒的遊弈靈官和翊聖真君圖省事兒,把下界西天的現在佛釋迦牟尼給請了過來。這不是亂聯想的,在《去來自在任優遊——誰是西天佛祖》時已經講過了。

與孫悟空一樣是這個待遇的,還有哪吒。他是蓮花化身,本來面目卻是靈珠子。當然,《西遊記》中沒這樣寫,而是其後成書的《封神演義》等都這樣寫。但這證明了世人對這種說法的認同感。

一但認定了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是摩尼珠,讀《西遊記》裡的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請看佛經《華嚴經》的開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恆出妙音,眾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匝垂布;摩尼寶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寶及眾妙華分散於地;寶樹行列,枝葉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其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琉璃為幹;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疏,垂蔭如雲;寶華雜色,分枝布影,復以摩尼而為其果,含輝發焰,與華間列。其樹周圓鹹放光明,於光明中雨摩尼寶,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

這是講釋迦牟尼佛剛成佛時的景象的。寶輪、寶華、摩尼是嚴飾,就是說名貴的輪形物體,寶貴的花朵,光明的珠子佈置的非常莊嚴。摩尼寶王,變現自在,就是說那些大的摩尼珠,是可以隨著人的想法任意變化的。最重要的,“其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琉璃為幹;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疏,垂蔭如雲;寶華雜色,分枝布影,復以摩尼而為其果”。“其樹周圓鹹放光明,於光明中雨摩尼寶,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看到這裡,想到前面的菩提老祖了嗎。菩提樹、摩尼珠、諸菩薩,三位一體。這也正是唐僧取九九八十一難中,這八十一難本身設定並不嚴格的對照於唐僧的原因。有時,作者將一難分為二、三難,如“黃風怪阻”、“請求靈吉”,這二難實際上是一個故事的兩個階段,只因所遇到對象不同而列為二難。有時,也並非唐僧本人直接遭難,如“心猿遭害”,受磨難的只是孫悟空。更有的如“祛道興僧”就更算不得是取經人之難了。但如果用上面三位一體的觀點,這一切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就是這樣,有了摩尼珠,就要有花、果、山,就要有菩提樹,就要有諸菩薩。於是,就有了接下來的諸多文字。佛經寫成了《華嚴經》,小說就寫成了《西遊記》。孫悟空去尋找須菩提祖師,然後同各位菩薩妖精或結識或鬥爭。注意,菩薩是菩薩的幻化,妖精也是菩薩的幻化。於是,一切的開展就順理成章,自然而然。

回到孫悟空是摩尼珠這一段讚詞上,“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這種快意恩仇的感覺正是每個普通人都去追求的。“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反映的正是人性是靈性和獸性的綜合。

所以,在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才說:

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有詩為證。詩曰: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這表明,每個時代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是在追求內聖外王這一境界。不管自己多麼平凡,多麼不堪,多麼無知,多麼狂妄,總是在最求自我的完善。這大概就是《西遊記》老少皆宜的原因,我們總能從中看到不同時期的自己。

摩尼珠是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外加雷府三十六員雷將一起,逼著孫悟空發揮了最大的潛能,而王靈官在讚詞中被稱為“是太乙雷聲應化尊”。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孫悟空才遇到了當年菩提祖師告誡的三災中的第一災,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孫悟空沒能見性明心,也沒有預先躲避,反而是積極鬥爭,按常理他是躲不過的。好在玉帝看出端倪,不願與西方佛老結怨,故而給了孫悟空一次機會,這才有釋迦牟尼尊者“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的訓斥。縱觀孫悟空的武藝本領也就是王靈官這個層次的,綜合實力比二郎神還要略微低一點。大鬧天宮的鬧就是胡鬧的鬧,遠遠稱不上造反,更稱不上爭天。也就是耍耍潑,淘淘氣而已,所以,書中有身份的神聖仙佛都稱其為潑猴、猴頭。

再看孫悟空的第二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同樣,孫悟空也沒有躲避,而是迎難而上,被壓了五百年後加入取經隊伍,在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聖騰那騙寶貝》的平頂山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鬥法中:

不拘葫蘆淨瓶,把人裝在裡面,只消一時三刻,就化為膿了,敢莫化了我麼?”一條心又想著道:“沒事!化不得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爐中煉了四十九日,煉成個金子心肝,銀子肺腑,銅頭鐵背,火眼金睛,那裡一時三刻就化得我。

孫悟空沒被化掉還有一個原因,如來即辭了玉帝眾神,與二尊者出天門之外,又發一個慈悲心,念動真言咒語,將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但他飢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待他災愆滿日,自有人救他。

他本身的變化是不足以應付將來的困難的,他日若要逃過第二劫,只有走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笨辦法。太上老君的捶打鍛鍊,如來讓他吃鐵飲銅五百年,有了這兩位高人的提前準備,孫悟空這才能從容應對這第二災。

至於第三災——風災,理應是又五百年後的事了。但根據孫悟空吃過靈吉菩薩的定風丹,又深悟《心經》佛理,已經是成佛的人,想來是沒有問題。

找到了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摩尼珠,本相——石猴。回過頭再對照前面的判詞。

第一首:

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爐中久煉非鉛汞,物外長生是本仙。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這是講孫悟空的出身,學藝,銷死籍成為太乙散仙,被玉帝封為弼馬溫成為太乙天仙,以及八卦爐中的鍛鍊,以及取經時入佛門卻不被三皈五戒束縛。

第二首:

一點靈光徹太虛,那條拄杖亦如之:或長或短隨人用,橫豎橫排任卷舒。

這首講了孫悟空的兵器——金箍棒。說金箍棒是有靈性的,隨人的思想而變化發揮作用。在《西遊記》裡,不能輕視兵器法寶,他們都是道的表現,是不可須臾離也的。也可以說,它們已經成了身體的一部分。

第三首

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豈知音?

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拴牢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一首是講心生萬物、萬物唯心的修行路。雖然開始出身卑微,但心比天高,封一個弼馬溫又豈能滿足。雖然孫悟空是最適合幹弼馬溫的人選,但,只有像如來一樣探究到終極真理才是他的最後歸宿。出家修行的人在受戒剃度,師傅都會讓發一下初心,相當於加入一個團隊的誓詞。有的人就說,出家是為了清靜,師傅便不給你剃度,認為追求的境界太低,因為不出家當隱士也可以清靜,你又何必出家呢。有的人說,是為了了生死,這種說法就高出來許多,師傅就還是不給剃度,即不允許出家,為什麼,了生死是堪破生死達到永恆了呀,這種理想足夠崇高的,但師傅認為,你學道家、學儒家、信上帝等等都可以做到,你又何必來當和尚呢。只有等你發心作佛,師傅才會毫不猶豫的給你剃度,並告訴你要不忘初心,時時刻刻記著自己是為了成佛才出家的,成佛是唯一的追求。孫悟空見過釋迦牟尼佛,知道佛法無邊,故而就將原來想當玉皇大帝的想法調高到成佛的追求。千萬不要想著孫悟空和佛祖是對立仇恨關係,要想到佛祖才是他的榜樣是指路明燈。

整個來看,孫悟空由最先的道心開發,故而要學習長生不老,由得到長生天仙訣的修煉,而學會變化,進而龍宮奪寶強銷死籍,了了生死。然後又有太乙散仙進入太乙天仙的行列,因為不受重視又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被壓於五行山五百年。然後隨唐僧取經,歷盡磨難,最後取得真經成佛作祖。這恰恰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由無憂無慮的年少無知,到啟蒙學習,伴著青春成長,成年後遭受磨難,直到飽經滄桑事理通達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鈍刀直入


梵雨高山崗 天地百食糧 大如須彌山 隨業變云云 隨心大如性 滅生鏡 咒死語 天地可鑑共亦意 魔如化寂靜佛是佛 心可鑑彼心彼岸度 眾生平等皆如勝力 人心不平皆如地獄 善恭地德善恭天 即地是無處 無處亦無生 住非住無住亦無滅 愛慾纏身疾 心安得 三昧處之處 無愛慾三昧心之性 首世時心何安如安 凌天高心低無非非 事之事安樂苦尋思 孝以人 智以慧 世世當道無明無無明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卿情人之情 斷塵塵之塵 地之地玄之玄從善大無為 一地到十地 成亦應 功亦世 梵文以心形 修至神 道之智 魔佛亦自成 法之大 力之穹 力法本之時 共有亦修至福 佛法自當心


鏡花水月128063329


孫悟空是無極老母(大日如來)的分靈,所以說孫悟空的本來面目就是無極老母,也就是大日如來。


世道澆漓人心不古438


西遊本無孫悟空,孫悟空原本面目只是取經者一種意志力、毅力的性格體現。包括豬八戒、沙僧都代表一個人的不同方面而已,作者只是把人性、性格等多方面神話而已。


蘭戈觀察


悟空!悟空!緣起性空。諸法空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