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孙悟空的本来面目?

钝刀直入


众所周知孙悟空是一只石猴,也就是如来佛祖所说的四猴之一的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如来佛祖面对气势汹汹的大圣说了一番话。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从这句话中可知,如来佛祖是知晓孙悟空本来面目的,劝说猴哥皈依佛家,否则就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那么到底孙悟空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拨开层层表象去寻找到其最原始的本质。

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而出的。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个石猴是仙胞化作石卵而成,可见这个仙胞是探寻孙悟空本来面目的关键。

在孙悟空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时,被佐使王灵官拦住,二人棒来鞭往战到一处,正难分难解之时,又来了三十六员雷将把孙悟空围在中间。面对强敌,孙悟空现出了本来面目。

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原来孙悟空的本来面目就是摩尼珠,圆坨坨、光灼灼,能善也能恶,善时能成佛,恶处能成魔。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摩尼珠和目前大热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混元珠很相似,善的化作灵珠转世为敖丙,恶的化为魔丸转世为哪吒。而这摩尼珠善的为孙悟空,恶的为六耳猕猴,其实本为一体。


这仙石中的仙胞就是这摩尼珠,那么摩尼珠又是什么呢?摩尼珠是佛家至宝,乃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益众生。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其实还有过去七佛,也叫原始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惧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燃灯佛。这摩尼珠应该是除燃灯佛之外其余六佛之中某一佛的舍利所化。

如来佛祖知道孙悟空是摩尼珠,原本就是佛家之人,需要指引他重新回归佛门。

在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中,如来佛祖暗中对他是给予了支持和保护的。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便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须菩提尊者。而且在大闹天宫初期时,如来佛祖便派出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探听孙悟空的消息。

菩萨闻言,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宫,到花果山打探军情如何。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务必的实回话。”

表面上惠岸行者是帮助天庭,实则是在帮助孙悟空,只战了五六十回合就走了,这是惠岸行者和观音菩萨在演戏。

另外天庭里有些人办的事情也很蹊跷,那就是在两次捉拿孙悟空时,最积极的托塔李天王和哪吒。

班部中闪上托塔李天王与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道:“万岁,微臣不才,请旨降此妖怪。”


在第一次捉拿猴王过程中,哪吒和孙悟空虽然打得热闹,却没有伤猴哥一根毫毛,草草就收兵了。在第二次中,天兵天将把七十二洞妖王、独角鬼王等尽数捉了,却连一只猴精都没有捉住。

那四大天王收兵罢战,众各报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狮象的,有拿住狼虫狐狢的,更不曾捉着一个猴精。

连孙悟空自己都说“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

这不很奇怪吗,一只猴子都没捉到,那天兵天将岂不是太辣鸡了,太无能了吧。

而与之相对比的是二郎显圣真君,不仅捉住了孙悟空,而且把花果上的群猴烧杀大半。

这说明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在这件事上是有猫腻的,是在敷衍玉皇大帝。

说到这里,我们看一下托塔李天王的塔是怎么得来得?

在哪吒闯祸打死蛟龙后,被迫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是如来佛祖用碧藕、荷叶将哪吒复生,哪吒便以佛为父。又因哪吒找李天王复仇,李天王无奈找到如来佛祖,如来以和为贵,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压制住了哪吒,父子和解。

原来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与佛家的渊源如此的深厚。因此,说父子二人受如来佛祖之委托,暗中保护孙悟空不是不可能。

而作为历经一千七百五十劫的玉皇大帝其实对此是有所察觉的。

却说玉帝拆开表章,见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


正是因为觉察到孙悟空与佛家关系不寻常,玉皇大帝后来便没有动用天庭中更厉害的角色,而是顺水推舟请如来佛祖亲自来拿孙悟空。


而如来佛祖因为晓得孙悟空的本来面目,所以并未要其性命,只是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并将他列入取经队伍中。后孙悟空打死由摩尼珠之恶所化之六耳猕猴,二心归一,保护唐僧最终抵达灵山,成就斗战胜佛,完成回归佛家之旅。



各位条友,我是陈家,如您喜欢,加个关注呗。


陈家


每个看着《西游记》长大的人,都喜欢孙悟空。

他会七十二变,金光闪闪的金箍棒所向披靡;

他一个筋斗云就能翻出十万八千里,上天入海,无所不能;

他超脱六道众生之外,在花果山逍遥自在,众猴拥戴,一呼百应。

他每次出场打怪是那么地畅快淋漓。铿铿锵锵,杀得妖怪魂飞魄散,神也发抖鬼也哆嗦。

他上闹天宫砸了蟠桃会,下闯地府修改生死簿,他战天斗地,打破一切束缚,挑战一切权威,斗尽天下不平。

他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超级英雄。

但是他并不是天生就是超级英雄。作为一个天生地养的小石猴,早在取经之前,悟空就已经历经千难万险了。

月溅星河,长路漫漫。风烟残尽,独影阑珊。

他一路翻山越岭,渡海过江,只身闯荡人间,无畏大海的波涛汹涌,也不惧世间的冷眼嘲讽,只为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他敢为天下先,敢于打破一切常规,做第一个齐天大圣。

十万雷霆轰动乾坤不能将他禁锢,百万天兵纵横捭阖也休想让他屈服。

我们喜欢孙悟空,喜欢的是他的勇敢。他给了我们一个无畏的信仰。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孙悟空。每个人都在孙悟空身上,看到曾经或者现在的自己。

我们都曾意气风发,怀揣梦想,一心想着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十几岁时,我们来到大城市漂泊,从此告别家乡的一切。前路困难坎坷,我们就是那个刚刚涉世的小毛猴。

既然回头无岸,那就像悟空一样,一往无前。

大圣敢于齐天,轻狂不枉少年。我要这山断不了来路,我要这水挡不了归途,我要天地都为我让步。

即使后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收起了少年气,变得中规中矩。但每个人心中,都还保留着那个勇敢的悟空梦。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我们没有被打倒,不会轻易妥协,靠的就是这份勇敢热血。

这一份人生豪迈,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粥左罗频道


秋裤大叔红红的颜色酒精气息喷出什么刚学会宽容就老了,养生达到练额头肌肉的境界,居然十分清晰宽容心态,内心道魔气此生彼消,起伏不平,内心尚未平复,感应到外面,有人对我好,有人对我不好,都是自己修心未纯,修心纯粹了,那么外界的对我好的道与对我不好的魔,我都静静的学会宽容。那么我悟出宽容,也能悟出孙悟空的本来面目是华严经狮子章中的悟空文字,明缘起第一,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起但是缘,故名缘起,所以悟空能从石头中蹦出,比石头还硬,说明孙悟空的骨骼是金属气息。铁器才能打烂石头。而孙悟空模样必然鬼斧神工雕塑而成,所以就有孙悟空横空出世,与西游有缘。悟空本来面目在道德经的描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不欲坚硬如石头,所以孙悟空就是一,孙悟空不希望自己是块石头,所以孙悟空天地孕化的灵性是一,一是什么呢。追述大禹治海,三过门而不回家,心济天下,但还是想自己孩子,所以在一件铁器上雕刻孩子形象,应该原古人还像猴子,所以雕出孙悟空的像,铁沫落在土地里,沧海桑田后就成为猴子像被包容在岩石里,日精月华,岩石崩裂里孙悟空就出世了。出世时,海里的如意金箍棒翻起涛天巨浪,大海不稳,说明金箍棒和孙悟空形影不离,彼此间互相包容,金箍棒和孙悟空可大可小,说明孙悟空本来是神得一以灵里的一就是一根金箍棒,说明孙悟空本来面目就是金箍棒里大禹刻的孙悟空。如来佛镇压孙悟空于五指山下,没有收走金箍棒,那是孙悟空本来面目就是一根聚精会神的金箍棒。


我写小说江山画卦


不知道,考虑到明朝《西游记》是从元朝《西游记》杂剧等等扩充而来的,而元朝《西游记》的孙悟空原型是佛教《佛说大力王菩萨经》里那个穿着虎皮裙、拿着铁棒的猴子大力王菩萨,那么明朝《西游记》可能是说,虽然孙悟空肉身是天地诞生的,但是灵智却是佛教大力王菩萨投胎的,你本来就是佛教的菩萨,如果不皈依,就可惜了你前世的修行。

明朝《二郎宝卷》,元朝《西游记》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二郎神斩健蛟》《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三教搜神源流》,还有宋朝《三藏取经诗话》《三藏取经图册》等等,都是明朝《西游记》的原型。

你知道为什么明朝西游记在车迟国那一难,所有和尚都念大力王菩萨的名号吗?因为在元朝版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是十大弟子之须菩提的徒弟大力王菩萨。猪八戒是佛教二十诸天里摩利支天麾下的御猪将军,沙僧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天王麾下的深沙神将。这几个人在佛教的诸多经书里都是提到过的。


触手皇帝


孙悟空的本来面目应该是儒家的董仲舒。

大闹天宫的董仲舒,将玉皇大帝驱赶下天庭,其实就是将道家从儒教信仰中心拉下神坛,走入民间,道家作为得力干将只有在民间另组道教。

天庭的组织模式,其实类似于秦始皇和道家分支法家主张的国家管理模式,就是道家庄子主张的“君无为,而臣有为”思想,名义上的领袖是儒教教主,由玉皇大帝去做,辅佐者则是道教教主,由太上老君当权。

而如来佛祖压倒孙悟空的,则是“五指山”,或者说“五行山”,中国有封建王朝“五德始终”的说法,所以压倒孙悟空的,实际上是封建皇权。

所以孙悟空的“大闹天宫”,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屈服于皇权的,汉武帝是“罢黜百家”的,不过却是“独用儒术”而不是“独尊儒术”,孙悟空为什么要“悟空”?因为“大闹(儒教)天宫”的结果却是以儒家的完全臣服,宗教完全服务于皇权为结果的,本来看着道家推崇“君权神授”羡慕不已,结果自己努力当上儒教教主,却是“神权君授”成为被领导者,产生万事成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触。


河东来


历代人人皆属此——孙悟空的本来面目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角,唐僧也是《西游记》的主角。在《打破盘中暗谜——寻找菩提老祖》篇时讲到,唐僧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那么孙悟空处于什么地位呢?孙悟空是书胆。这是过去公案题小说的惯用叫法,比如,《包公案》中的南侠展昭,《施公案》中的金镖黄天霸。无疑。孙悟空才是这部小说最出彩的角色,但他不是主人公。探寻了菩提老祖的前世今生,那么孙悟空又是谁呢?什么是孙悟空的本来面目呢?是灵明石猴还是其他?

在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孙悟空是个猴子成精,猴子是他的本来面目,应该说得通。在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有这段对话:

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孙悟空是石猴,并且识天时知地利,虽然没有移星换斗的描写,不会移星换斗是因为他当初照多里捞摸,没有学习天罡变化。这些,也基本符合灵明石猴的描述。接下来再看:

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

你看,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如来便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可以推论,当初,对孙悟空,也应该是这个态度。

如此来看,孙悟空的本来面目就是灵明石猴无疑。

如果真是这样,上面的话都是废话,不用说,大家也谁都知道,孙悟空是猴精,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一个石猴。

我们就是要学会在无疑处起疑。疑点在这里,看原文: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对六耳猕猴用了一个“本相”,而不是“本来面目”。两者有区别吗?当然有。否则,就不用两个词来描述了。

你看其他地方讲到孙悟空时,都是用的本相两字。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才学会变化时的情况:

悟空闻说,抖搜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真个是: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大众见了,鼓掌呀呀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

再看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中也是这样说:

那猴子拿将过来,那里有甚么疼处,特故意摸了一摸,一指头弹将去。那妖慌了,劈手来抢,你思量,那猴子好不溜撒,把那宝贝一口吸在肚里。那妖魔攥着拳头就打,被行者一手隔住,把脸抹了一抹,现出本相。

例子不用再多举,总之都是本相,偶尔也有原身,原形的叫法,这三个词义的差距不大。这些叫法和本来面目不一样吗?按下面的这段来推,应该是不一样的。

在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中:

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鹤氅仙风飒,飘飖欲步虚。苍颜松柏老,秀色古今无。去去还无住,如如自有殊。总来归一法,只是隔邪躯。

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行者心下顿悟,

“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对观音菩萨来讲,菩萨、妖精,都是自己一念幻化出来的形象,本来就无所谓妖精还是菩萨,而是什么都没有,不能起分别心。这是佛法中非常高的境界,所以孙悟空才心下顿悟。

这里的“本来”,就是“本来无一物”的“本来”,是佛或大菩萨的本来面目。

这样说,不是独树一帜来哗众取宠。它有下面的文字来印证: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有几段精彩的诗文:

好猴精!有诗为证。诗曰: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又诗: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又诗: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些诗都是赞扬孙悟空的,可以说,这几句诗已经把孙悟空的一生都做了总结,如同《红楼梦》里的判词。对判词的研究,是要花些力气的。这里暂且跳过,再往下看:

他即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真个是:

  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看见孙悟空的本来面目了没?看这里,摩尼珠。对,孙悟空的本来面目就是“光明一颗摩尼珠”。有人说了,这不是个比喻嘛。你要是当作比喻,就以辞害意了。这里很清楚的告诉大家,他就是一颗摩尼珠,“真个是”可不是“好比是”。千万不要对这样重要的问题视而不见,你看玉帝大天尊,一看孙悟空露出了本来面目,就明白了,孙悟空他是西方佛界的一颗摩尼珠幻化的石猴啊。各人的孩子各人抱,不愿同佛界起冲突,故而他才让手下去西方请佛老。只是下面办事儿的游弈灵官和翊圣真君图省事儿,把下界西天的现在佛释迦牟尼给请了过来。这不是乱联想的,在《去来自在任优游——谁是西天佛祖》时已经讲过了。

与孙悟空一样是这个待遇的,还有哪吒。他是莲花化身,本来面目却是灵珠子。当然,《西游记》中没这样写,而是其后成书的《封神演义》等都这样写。但这证明了世人对这种说法的认同感。

一但认定了孙悟空的本来面目是摩尼珠,读《西游记》里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请看佛经《华严经》的开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散于地;宝树行列,枝叶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其菩提树高显殊特:金刚为身,琉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宝华杂色,分枝布影,复以摩尼而为其果,含辉发焰,与华间列。其树周圆咸放光明,于光明中雨摩尼宝,摩尼宝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俱时出现。

这是讲释迦牟尼佛刚成佛时的景象的。宝轮、宝华、摩尼是严饰,就是说名贵的轮形物体,宝贵的花朵,光明的珠子布置的非常庄严。摩尼宝王,变现自在,就是说那些大的摩尼珠,是可以随着人的想法任意变化的。最重要的,“其菩提树高显殊特:金刚为身,琉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宝华杂色,分枝布影,复以摩尼而为其果”。“其树周圆咸放光明,于光明中雨摩尼宝,摩尼宝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俱时出现”。看到这里,想到前面的菩提老祖了吗。菩提树、摩尼珠、诸菩萨,三位一体。这也正是唐僧取九九八十一难中,这八十一难本身设定并不严格的对照于唐僧的原因。有时,作者将一难分为二、三难,如“黄风怪阻”、“请求灵吉”,这二难实际上是一个故事的两个阶段,只因所遇到对象不同而列为二难。有时,也并非唐僧本人直接遭难,如“心猿遭害”,受磨难的只是孙悟空。更有的如“祛道兴僧”就更算不得是取经人之难了。但如果用上面三位一体的观点,这一切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就是这样,有了摩尼珠,就要有花、果、山,就要有菩提树,就要有诸菩萨。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诸多文字。佛经写成了《华严经》,小说就写成了《西游记》。孙悟空去寻找须菩提祖师,然后同各位菩萨妖精或结识或斗争。注意,菩萨是菩萨的幻化,妖精也是菩萨的幻化。于是,一切的开展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回到孙悟空是摩尼珠这一段赞词上,“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这种快意恩仇的感觉正是每个普通人都去追求的。“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反映的正是人性是灵性和兽性的综合。

所以,在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才说:

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表明,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是在追求内圣外王这一境界。不管自己多么平凡,多么不堪,多么无知,多么狂妄,总是在最求自我的完善。这大概就是《西游记》老少皆宜的原因,我们总能从中看到不同时期的自己。

摩尼珠是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外加雷府三十六员雷将一起,逼着孙悟空发挥了最大的潜能,而王灵官在赞词中被称为“是太乙雷声应化尊”。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孙悟空才遇到了当年菩提祖师告诫的三灾中的第一灾,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孙悟空没能见性明心,也没有预先躲避,反而是积极斗争,按常理他是躲不过的。好在玉帝看出端倪,不愿与西方佛老结怨,故而给了孙悟空一次机会,这才有释迦牟尼尊者“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的训斥。纵观孙悟空的武艺本领也就是王灵官这个层次的,综合实力比二郎神还要略微低一点。大闹天宫的闹就是胡闹的闹,远远称不上造反,更称不上争天。也就是耍耍泼,淘淘气而已,所以,书中有身份的神圣仙佛都称其为泼猴、猴头。

再看孙悟空的第二灾,“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同样,孙悟空也没有躲避,而是迎难而上,被压了五百年后加入取经队伍,在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的平顶山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斗法中:

不拘葫芦净瓶,把人装在里面,只消一时三刻,就化为脓了,敢莫化了我么?”一条心又想着道:“没事!化不得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日,炼成个金子心肝,银子肺腑,铜头铁背,火眼金睛,那里一时三刻就化得我。

孙悟空没被化掉还有一个原因,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他本身的变化是不足以应付将来的困难的,他日若要逃过第二劫,只有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笨办法。太上老君的捶打锻炼,如来让他吃铁饮铜五百年,有了这两位高人的提前准备,孙悟空这才能从容应对这第二灾。

至于第三灾——风灾,理应是又五百年后的事了。但根据孙悟空吃过灵吉菩萨的定风丹,又深悟《心经》佛理,已经是成佛的人,想来是没有问题。

找到了孙悟空的本来面目——摩尼珠,本相——石猴。回过头再对照前面的判词。

第一首: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这是讲孙悟空的出身,学艺,销死籍成为太乙散仙,被玉帝封为弼马温成为太乙天仙,以及八卦炉中的锻炼,以及取经时入佛门却不被三皈五戒束缚。

第二首: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这首讲了孙悟空的兵器——金箍棒。说金箍棒是有灵性的,随人的思想而变化发挥作用。在《西游记》里,不能轻视兵器法宝,他们都是道的表现,是不可须臾离也的。也可以说,它们已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第三首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一首是讲心生万物、万物唯心的修行路。虽然开始出身卑微,但心比天高,封一个弼马温又岂能满足。虽然孙悟空是最适合干弼马温的人选,但,只有像如来一样探究到终极真理才是他的最后归宿。出家修行的人在受戒剃度,师傅都会让发一下初心,相当于加入一个团队的誓词。有的人就说,出家是为了清静,师傅便不给你剃度,认为追求的境界太低,因为不出家当隐士也可以清静,你又何必出家呢。有的人说,是为了了生死,这种说法就高出来许多,师傅就还是不给剃度,即不允许出家,为什么,了生死是堪破生死达到永恒了呀,这种理想足够崇高的,但师傅认为,你学道家、学儒家、信上帝等等都可以做到,你又何必来当和尚呢。只有等你发心作佛,师傅才会毫不犹豫的给你剃度,并告诉你要不忘初心,时时刻刻记着自己是为了成佛才出家的,成佛是唯一的追求。孙悟空见过释迦牟尼佛,知道佛法无边,故而就将原来想当玉皇大帝的想法调高到成佛的追求。千万不要想着孙悟空和佛祖是对立仇恨关系,要想到佛祖才是他的榜样是指路明灯。

整个来看,孙悟空由最先的道心开发,故而要学习长生不老,由得到长生天仙诀的修炼,而学会变化,进而龙宫夺宝强销死籍,了了生死。然后又有太乙散仙进入太乙天仙的行列,因为不受重视又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被压于五行山五百年。然后随唐僧取经,历尽磨难,最后取得真经成佛作祖。这恰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由无忧无虑的年少无知,到启蒙学习,伴着青春成长,成年后遭受磨难,直到饱经沧桑事理通达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钝刀直入


梵雨高山岗 天地百食粮 大如须弥山 随业变云云 随心大如性 灭生镜 咒死语 天地可鉴共亦意 魔如化寂静佛是佛 心可鉴彼心彼岸度 众生平等皆如胜力 人心不平皆如地狱 善恭地德善恭天 即地是无处 无处亦无生 住非住无住亦无灭 爱欲缠身疾 心安得 三昧处之处 无爱欲三昧心之性 首世时心何安如安 凌天高心低无非非 事之事安乐苦寻思 孝以人 智以慧 世世当道无明无无明 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卿情人之情 断尘尘之尘 地之地玄之玄从善大无为 一地到十地 成亦应 功亦世 梵文以心形 修至神 道之智 魔佛亦自成 法之大 力之穹 力法本之时 共有亦修至福 佛法自当心


镜花水月128063329


孙悟空是无极老母(大日如来)的分灵,所以说孙悟空的本来面目就是无极老母,也就是大日如来。


世道浇漓人心不古438


西游本无孙悟空,孙悟空原本面目只是取经者一种意志力、毅力的性格体现。包括猪八戒、沙僧都代表一个人的不同方面而已,作者只是把人性、性格等多方面神话而已。


兰戈观察


悟空!悟空!缘起性空。诸法空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